15 白杨礼赞—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白杨礼赞—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8 16: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白杨礼赞—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选出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ǎn) 主宰(zǎi)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C.傲然(ào) 恹恹欲睡(yàn) 秀颀(qí)
D.楠木(nán) 坦荡如砥(dǐ) 泛出(fàn)
2.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听着那些令人恹恹欲睡的调子,可以毫不费力地想象演奏者慵懒的面容。
B.贪图享乐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那就不得了了。
C.我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昆虫记》,真是妙手偶得啊!
D.现在已是仲秋季节,原野被染黄了,坦荡如砥的稻田,一层层的金色浪头涌向无尽的天边。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B.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手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C.《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主线的。
D.《白杨礼赞》的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
4.对文章标题中“礼赞”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高度的赞扬
B.表示尊敬和赞美
C.表示某种礼物风格
D.表示礼节性赞美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目结舌”“坦荡如砥”“家庭琐屑”“积雪初融”(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这句话的主语是“每个严寒的冬天”)
C.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白杨树是一种树”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远望荔枝林,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比喻、设问)
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宇轩昂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声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溜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可供城市建设借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碌碌无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阅读散文,回答问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注]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散文》,2019.06有删改)
[注]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
8.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说白杨的形象让人想起“忠诚”,也照应了后文那些忠诚的守边人。
B.第⑥—⑨段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刻画白杨之美。
C.第 段“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一句中“长安”具体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
D.作者对白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认为它一贯萧索到喜爱感佩。
9.请谈谈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
10.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恹恹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11.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
12.第 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王维的诗?
13.请结合文本分析第 段画线句中“白杨的气质”的内涵,并联系当今一则事例谈谈你的感想。
14.下列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个句子中的"博大精深"是褒义词。
B.“那棵白杨树像士兵一样挺立在山头。”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胆怯”“害怕”“怯懦”是一组近义词,都有胆小、心里发慌的意思。
D.“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的“快乐”“苦痛”在此均是形容词。
1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茅盾创作的《题白杨图》中有这样的句子“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B.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C.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D.《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潜”读作“qián”;B.“垠”读作“yín”;C.“恹”读作“yān”;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ABD正确;C.有误,“妙手偶得”意思是指诗文写作技能高超熟练的人,往往因灵感得到意外的成功。本句用来表达偶然发现想要的好书不恰当。故选C。
3.答案:D
解析:ABC正确;D.有误,《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故选D。
4.答案:B
解析:“礼赞”是一种书面用语,含有尊敬和赞美的意思。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语法综合知识的能力。B项,本句的主语是“它们”,逗号前面的内容是状语。C项,本句主干为“白杨树是树”。D项,本句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景色”比作“山水画”。故选A。
6.答案:C
解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D项,“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问句,但不是反问句,因为后边有“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这个选择问句作答案,所以D项可以看作两个设问句。括号里应改为“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8.答案:C
解析:“长安”应指国家的“长治久安”。
9.答案:因为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所以适宜画白杨。
解析:根据第⑨段“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色彩饱和度强”可知白杨树特点;“西洋油画,用色饱满”,可知西洋油画的特点;两者相合,所以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
10.答案:因为终于亲眼见到了喜欢的白杨,看到了它的挺拔高俊,见证了它毫无晦暗苍凉之色,且它的“疏朗与简洁”深深吸引了“我”。一声惊叫,完全是兴奋喜悦之声。
解析:因为一直喜欢白杨,终于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亲见了白杨,所以非常兴奋;根据第③段“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和第④段“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可知作者对白杨一直心存误解,如今疑云散尽,所以兴奋地惊叫;白杨的“疏朗与简洁”,如谦谦君子的风格,深深吸引了“我”。
11.答案:此刻的心情,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自然喜悦;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自然喜悦;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自然兴奋。
解析:“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应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这一切都让自己喜不自胜,于是激动兴奋,下车抚摸白杨,亲近白杨。
12.答案:引用王维的诗,证明“此时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解析:引用王维的诗,根据“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证明历史变迁;同时,引用古诗,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3.答案:“白杨的气质”指的是:忠诚、耐得住寂寞、傲岸挺拔、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示例)袁隆平院士扎根农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农田与科研一线。他不为名利,不求热闹,只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强不屈。他种的是“稻子”,可谁又能说他的形象不像一棵参天的白杨呢?
解析:“白杨的气质”,根据第①段“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可以概括出“忠诚”二字;根据第 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可以概括出“耐得住寂寞”;根据第⑥段“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可概括出“傲岸挺拔”;根据第 段“新的守边人来了……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可知“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白杨的气质”,是无数为国奉献的人所拥有的。结合当今事例,可以选择疫情中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可以选择中印边境为国捐躯的英雄,还可以选择神舟十二号上的航天英雄。总之,结合时事,并与“白杨的气质”相关联即可。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语文综合知识的能力。D项,句中“快乐”“苦痛"均为名词。
15.答案:D
解析:A项,句号应在后引号外面。B项,括号应在逗号前面。C项,分号应改为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