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
上
3.4实数的运算
实数
第3章
教学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作业布置
06
目录
07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实数的运算与实数的近似运算;
2.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实数进行运算.
新知讲解
问题2:实数包含哪些数?
有理数、无理数.
问题3:有理数中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在实数范围内能否继续使用?
加、减、乘、除、乘方,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问题1 :有理数中学过哪些运算及运算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议一议
有理数的运算与实数的运算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不同点:在实数范围内增加了开方运算;运算顺序为:括号---开方和乘方---乘除---加减.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总结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
1.交换律 :加法: a+b=b+a.
乘法:a×b=b×a.
2.结合律: 加法:(a+b)+c=a+(b+c).
乘法:(a×b)×c=a×(b×c).
3.分配律:a× (b+c)= a×b+a×c.
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新知讲解
提炼概念
实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 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典例精析
例1 计算:
解:
.
新知讲解
练一练: .
解:
.
新知讲解
我们同样可以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时按题目的要求将用计算器算得的结果取近似值.
例2 用计算器计算:
(1) (精确到0.001).
(2) (精确到0.01).
解:(1)按键顺序为:
8
-
0.915495942
7
=
∴ .
显示:
新知讲解
(2)按键顺序为:
显示:
∴ .
新知讲解
例3 俗话说,登高望远.从理论上说,当人站在距地面h千米高处时,能看到的最远距离约为 千米.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18层楼的“上海之巅”观光厅高546米,人在观光厅里最多能看多远(精确到0.1千米)?
解: (千米).
答:最多大约能看到82.8千米远.
新知讲解
归纳概念
1.无理数取近似值转化成有理数的运算.
2.运算中间取近似值时,需比预定精确度多取1位.
3.如能化简,则应先化简,最后按要求取近似值.
4.如能运用运算律的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1、计算 的结果为( )
A.-5 B. -15 C. 1 D.9
A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理由.
(1)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2)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
(3)写出两个无理数,使它们的和为2.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课堂练习
3.计算:
(1) ; (2) ;
(3) .
解:(1) ;
(2) ;
.
(3)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课堂练习
4.用计算器计算:
(1) ;
(2) (精确到0.0001);
(3) (精确到0.01);
解:(1) ;
(2) ;
(3) ;
【综合拓展类作业】
课堂练习
5、某地气象资料表明:某地雷雨持续的时间t(h)可以用公式
来估计其中d(km)是雷雨区域的直径.雷雨区域的直径为8 km,那么这场雷雨大约能持续多长时间?
解:当d=8 km时,
答:这场雷雨大约能持续 小时.
课堂总结
1、实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 减.如果遇到括号, 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2、可以利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
3、近似值的取法.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1. -27的立方根与81的平方根的和是( )
A.6 B.0 C.6或-12 D.0或6
C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作业布置
2.计算: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作业布置
3.化简: .
解:∵ , ,
∴原式=
.
.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4、一个物体自由下落时,它所经过的距离h(米)和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 来估计。当物体经过的距离为15米时,求它下落的时间.(精确到0.1)
答:它下落的时间为1.7秒.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七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册、章 七年级上册第3章
课标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与表示.2、认识开平(立)方与平(立)方之间的联系,会用平(立)方运算求平(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5、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内容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开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及其运算.从有理数到实数是数的第二次扩展。经过本章的学习,第三学段所应学的数系扩展已完成,从本章开始,今后所遇到的问题(除特别说明)都将在实数范围内讨论,这给教学带来许多方便.数系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后,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都没有发生变化,本章的内容避开涉及二次根式的内容,所有运算都转化为有理数的运算.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对实数概念的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应用非常普遍.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直观地反映了数的扩展状况,这种数与点的对应关系,使数轴成为解释和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也是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的重要依据.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平方根的概念是通过逆运算来建立的,而且有多种不同情况,这是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它是一个确定的数,却不能把它完全直观地表示出来.平方根的概念、无理数的概念是本章教学中的主要难点.
学情分析 对于无理数、实数的认识,强调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感受和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由于实数的有关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但所反映的内容又十分现实,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又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现实背景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能形成数感、符号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3.数轴与实数的﹣﹣对应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数的教学.教学难点:实数的概念本章教学中的难点.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一).教材特点:(1)教材由实际计算需要引出平方根的概念.随着根号2这些数的出现,就必须建立新的数的概念﹣--﹣无理数。无理数的概念的建立,为数从有理数扩展为实数奠定了基础.(2)立方根也是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数的概念.虽然这一节在实数一节之后,但仍起着加深对实数的认识的作用.在实数范围内进行开立方的运算,无论从认知的角度,还是从表述的角度,都较为方便.(3)随着数集的扩展,数的运算也必须随着扩展.这不仅是实际计算的需要,也是数发展自身的需要.没有扩展数的运算,数系的扩展就没有意义.实数部分新增的运算是开方运算,在本章中,开方运算主要是利用计算器来进行,也就是通过近似计算,把实数的运算化归为有理数的运算.(二).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重视从有理数到实数的发展过程的教学.要充分运用实际例子克服这一数的扩展过程中的抽象性,使学生体验到平方根、无理数、实数等概念是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着.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实际意义,并学会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它们.(2)要从全套教材的结构来认识本章的地位,并把握好要求.注意不能增加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二次根式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将在八年级下册继续学习.(三).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为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一数轴。有了数轴这个基础,把数与形有机的联系起来了,这样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了,如解释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及"实数的大小比较".分类讨论的思想.木章中关于实数的分类,就利用了这一思想.(3)对立统一思想.由于本章引入了无理数、实数的概念,把开方、平方及有理数运算和实数运算统一起来,所以,在这一章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教育.(4)转化的思想.本章中,通过"开方"的概念及计算器的应用,把有理数的运算转化为实数的运算.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对它的学习不仅解决了实数的运算,而且对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3.1平方根 13.2实数13.3立方根13.4实数的运算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3.1平方根 1.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2.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3.能运用平方根的概念进行开方运算.1.用类比有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实数的运算.2.掌握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其中正的平方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活动一:思考、讨论、比较中体会算术平方根的含义.活动二:通过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学习,初步了解数学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2实数1. 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2.会求实数的相反数、倒数与绝对值;3.理解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1.利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理解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活动一:用类比思想求实数的相反数、倒数与绝对值.活动二:完成例题学习巩固知识点.活动三: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3.3立方根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2.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性质,能运用立方根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1.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性质,能运用立方根进行简单的计算.2.被开方数是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再开立方;被开方数是差的形式,先计算出差值,再开立方.活动一:通过类比、讨论、总结得出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活动二:注意其结果的唯一性,不要与平方根相混淆.活动三: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3.4实数的运算1.掌握实数的运算与实数的近似运算;2.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实数进行运算.1.掌握实数运算的法则和顺序.2.让学生认识到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活动一:用类比有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实数的运算.活动二:完成例题学习巩固知识点.
《第3章 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4课时《3.4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会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进一步认识近似数的概念;通过对实数的运算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计算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掌握实数运算的法则和顺序.
教学目标 1.掌握实数的运算与实数的近似运算; 2.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实数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实数运算的法则和顺序.
教学难点 用计算器将实数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教师活动1: 复习回顾 问题1 :有理数中学过哪些运算及运算律? 加、减、乘、除、乘方,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问题2:实数包含哪些数? 有理数、无理数. 问题3:有理数中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在实数范围内能否继续使用? 学生活动1: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意见,然后作适当点评,引出新课. 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分析,总结.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通过复习,引出新问题.从实际出发,回顾有理数的运算律及运算法则. 环节二:教师活动2: 实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 请同学们总结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 1.交换律 :加法: a+b=b+a. 乘法:a×b=b×a. 2.结合律: 加法:(a+b)+c=a+(b+c). 乘法:(a×b)×c=a×(b×c). 3.分配律:a× (b+c)= a×b+ a×c. 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实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 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学生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从旧知识出发,呼应引课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环节三:教师活动3: 例1 计算:. 针对练习: 计算:. 我们同样可以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时按题目的要求将用计算器算得的结果取近似值. 例2 用计算器计算: (1)(精确到0.001). (2)(精确到0.01). 归纳: 1.无理数取近似值转化成有理数的运算. 2.运算中间取近似值时,需比预定精确度多取1位. 3.如能化简,则应先化简,最后按要求取近似值. 例3俗话说,登高望远。从理论上说,当人站在距地面h千米高处时,能看到的最远距离约为d=112 ×千米。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18层楼的“上海之巅”观光厅高546米,人在观光厅里最多能看多远(精确到0.1千米)? 解: (千米). 答:最多大约能看到82.8千米远. 学生活动3: 参与教师分析和讲例题.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学生解答. 活动意图说明:熟练掌握.巩固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会进行实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并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计算 的结果为( ) A.-5 B. -15 C. 1 D.9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理由.
(1)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2)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 (3)写出两个无理数,使它们的和为2. 选做题: 【综合拓展类作业】 5、某地气象资料表明:某地雷雨持续的时间t(h)可以用公式来估计其中d(km)是雷雨区域的直径.雷雨区域的直径为8 km,那么这场雷雨大约能持续多长时间?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7的立方根与81的平方根的和是( ) A.6 B.0 C.6或-12 D.0或6 2.计算: 选做题: 3.化简: 【综合拓展类作业】 4、一个物体自由下落时,它所经过的距离h(米)和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 来估计。当物体经过的距离为15米时,求它下落的时间.(精确到0.1).
教学反思 1、实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 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2、可以利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 3、近似值的取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3.4实数的运算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实数的运算与实数的近似运算; 2.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实数进行运算.
课前学习任务
复习引入 问题1 :有理数中学过哪些运算及运算律? 问题2:实数包含哪些数? 问题3:有理数中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在实数范围内能否继续使用?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总结实数的运算法则: , 。 【学习任务二】 例1、 2×(3+)+4-2 【学习任务三】 例2 用计算器计算 (1)(精确到0.001) (2)3π-2×(4+)(精确到0.01) 注意:在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一般先算出最终结果后,再将显示的数据按预定精确度取 。 归纳: 1.无理数取近似值转化成有理数的运算. 2.运算中间取近似值时,需比预定精确度多取1位. 3.如能化简,则应先化简,最后按要求取近似值. 例3俗话说,登高望远。从理论上说,当人站在距地面h千米高处时,能看到的最远距离约为d=112 ×千米。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18层楼的“上海之巅”观光厅高546米,人在观光厅里最多能看多远(精确到0.1千米)? 【学习任务四】课堂练习 必做题: 1、计算 的结果为( ) A.-5 B. -15 C. 1 D.9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理由.
(1)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2)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 (3)写出两个无理数,使它们的和为2. 选做题: 【综合拓展类作业】 5、某地气象资料表明:某地雷雨持续的时间t(h)可以用公式来估计其中d(km)是雷雨区域的直径.雷雨区域的直径为8 km,那么这场雷雨大约能持续多长时间?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7的立方根与81的平方根的和是( ) A.6 B.0 C.6或-12 D.0或6 2.计算: 选做题: 3.化简: 【综合拓展类作业】 4、一个物体自由下落时,它所经过的距离h(米)和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 来估计。当物体经过的距离为15米时,求它下落的时间.(精确到0.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