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预习导学案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重点)
2.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难点)
3.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他的作品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等。
2.故事背景
1928年夏天,苏联举办了“列夫·托尔斯泰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同年9月,茨威格随同奥地利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托尔斯泰传》。
3.人物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代表作有《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而不抗恶的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1910年10月,晚年厌弃贵族生活,决意放弃财产,与家人产生矛盾,毅然离家,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二、文体知识
传记
概念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 自传 记叙作者自己的生平事迹,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他传 记叙他人的生平事迹,如杨振宁写的《邓稼先》。
从创作方法看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语比较平实。
文学性传记 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融入想象性的文学描写,如《列夫·托尔斯泰》。
三、写作特点
1.运用反衬和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他却用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联系全文可以发现,写他外表的平庸甚至丑陋,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意外的艺术效果,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如“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写出了他眉毛的特点。
四、课文内容解读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五、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貌——外表。
第二部分(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精神。
结构图解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1)茨威格, (国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 》和《 》。
(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 》《 》《 》等。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面颊( ) 黝黑( ) 粗糙( ) 藏污纳垢( )
崎岖( ) 平庸( ) 滞留( ) 鹤立鸡群( )
愚钝( ) 器宇( ) 蒙昧( ) 正襟危坐( )
酒肆( ) 缰绳( ) 轩昂( ) 诚惶诚恐( )
胆怯( ) 犀利( ) 禁锢( ) 入木三分( )
胡髭( ) 锃亮( ) 鬈发( ) 广袤无垠( )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的字注音
(1)长髯覆盖了两颊( ),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黑脸膛。
(2)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 ),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3)这幅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留着愚钝和压抑。
(4)这位客人不无gān gà( )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 )着主人的脸。
4.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藏污纳垢:
粗制滥造: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愚钝(dùn) 尴尬(gà) 粗劣(lüè) 轩昂(xuān)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D.敦实(dūn) 颔首(hàn) 锃亮(zèng) 长髯(rán)
6.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粗织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B.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致疑
C.暗然失色 广袤无垠 气宇轩昂 引人注目
D.平淡无奇 能工巧匠 小巧玲珑 入木三分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B.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C.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D.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B.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C.文中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目光的犀利,灵魂的高贵。
D.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夸张写出了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眼”的世界。
(1)[“眼”中辨字体]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眼”中表真情]茨威格正是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其心灵。阅读下列两个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比喻句,试着另写一句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②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10.八年级(1)班拟举行以“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了解,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陋 下联:
(2)【制作资料卡】语文老师需要制作一张人物卡片,向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请你设计这张卡片栏目。
(3)【名言谈启示】阅读下面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于零了。”
二、探究案。
1.课内阅读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仪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2.第1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
2.课外阅读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
——《托尔斯泰日记》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1.概括本文的主旨。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3.分析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小偷:
(2)野兽:
4.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
5.文章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连用三个“到”字,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连用四个“从”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1)茨威格, (国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 》和《 》。
(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 》《 》《 》等。
【答案】(1)奥地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象棋的故事》
(2)俄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详解】本题考查的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基本文学常识。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面颊( ) 黝黑( ) 粗糙( ) 藏污纳垢( )
崎岖( ) 平庸( ) 滞留( ) 鹤立鸡群( )
愚钝( ) 器宇( ) 蒙昧( ) 正襟危坐( )
酒肆( ) 缰绳( ) 轩昂( ) 诚惶诚恐( )
胆怯( ) 犀利( ) 禁锢( ) 入木三分( )
胡髭( ) 锃亮( ) 鬈发( ) 广袤无垠( )
【答案】面颊(jiá) 黝黑(yǒu) 粗糙(cāo) 藏污纳垢(gòu)
崎岖(qū) 平庸(yōng) 滞留(zhì) 鹤立鸡群(qún)
愚钝(dùn) 器宇(yǔ) 蒙昧(mèi) 正襟危坐(jīn)
酒肆(sì) 缰绳(jiāng) 轩昂(xuān) 诚惶诚恐(huáng)
胆怯(qiè) 犀利(xī) 禁锢(gù) 入木三分(fēn)
胡髭(zī) 锃亮(zèng) 鬈发(quán) 广袤无垠(mào)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易读错的字:颊、糙、滞;易写错的字:襟、盎、髭。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的字注音
(1)长髯覆盖了两颊( ),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黑脸膛。
(2)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 ),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3)这幅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留着愚钝和压抑。
(4)这位客人不无gān gà( )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 )着主人的脸。
【答案】 jiá 黝 liè 滞 尴尬 liáng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此题不要把“颊”误读作“xiá”,“尴尬”的偏旁表示“九”,“量”在这里读二声。
4.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藏污纳垢:
粗制滥造: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答案】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做到融会贯通,同时注意一些成语的固定用法。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愚钝(dùn) 尴尬(gà) 粗劣(lüè) 轩昂(xuān)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D.敦实(dūn) 颔首(hàn) 锃亮(zèng) 长髯(rá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项,“劣”应读“liè”;B项,“糙”应读“cāo”,“胄”应读“zhòu”;C项,“垠”应读“yín”。据此,答案为D。
6.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粗织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B.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致疑
C.暗然失色 广袤无垠 气宇轩昂 引人注目
D.平淡无奇 能工巧匠 小巧玲珑 入木三分
【答案】D
【详解】A.粗织滥造——粗制滥造;
B.无可致疑——无可置疑;
C.暗然失色——黯然失色;
故选D。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B.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C.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D.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C.“什么”表疑问,后面用问号;“就这么个侏儒”表惊叹、疑惑,后面用叹号。
故选C。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B.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C.文中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目光的犀利,灵魂的高贵。
D.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夸张写出了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答案】D
【详解】D.有误。文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灵魂的伟大。故选D。
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眼”的世界。
(1)[“眼”中辨字体]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眼”中表真情]茨威格正是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其心灵。阅读下列两个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比喻句,试着另写一句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②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答案】(1)D(2)这道目光就像闪电,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解析】(1)本题考查书法欣赏。
A.行书;B.草书;C.篆书;D.隶书;故选D。
(2)考查仿写。
开放类试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仿照例句的格式,表现托尔斯泰眼神的锐利即可。
如:这道目光像一把锋利的投枪,带着风声和巨大的气势向人词来,让人无处躲藏。
10.八年级(1)班拟举行以“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了解,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陋 下联:
(2)【制作资料卡】语文老师需要制作一张人物卡片,向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请你设计这张卡片栏目。
(3)【名言谈启示】阅读下面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于零了。”
【答案】(1)示例:百年巨人文笔赫煊 (2)姓名、国籍、简介、代表作、名言等。 (3)①有才能的人从不会高估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②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解析】(1)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字数相等,词性一致;句式相同,位置相当;语意相关,上下衔接;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联结构为: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示例:百年巨擘文学卓著
(2)本题考查设计能力。
应依据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一生著作等来设计卡片的内容。例如卡片可以包括他的姓名、国籍、生卒年月、代表作、人物评价等。
(3)考查阅读启示。
联系“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可知,这位青年明显认为自己有着杰出的才能,所以才会想着一举成名。由此可得启示:人不能高估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联系“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于零了”可知,人不能高估自己,越是高估自己,自己的价值就越渺小,就越难以进步。所以人要谦虚低调。由此可得启示: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二、探究案。
1.课内阅读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仪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2.第1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
【答案】1.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 2.愤怒时冷峻、不悦时结冰、友善时和缓、激情时炽烈如火、优美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3.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解析】1.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这两段可概括为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描写对象绝对不要答错。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问,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穿透心灵的审视”是写愤怒时冷峻;“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是写友善时和缓;还有“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等。二问,从以上的不同情形下的感情变化,即可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重要语句对描写“眼睛”的好处。“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自然是对“胡子、眉毛、头发”的“抑”,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所以说这里作者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更加突出眼睛的独特之处。
4.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和描写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答。“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眼睛特点及揭示人物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一面。
2.课外阅读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
——《托尔斯泰日记》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1.概括本文的主旨。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3.分析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小偷:
(2)野兽:
4.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
5.文章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连用三个“到”字,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连用四个“从”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
【答案】1.本文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托尔斯泰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以及无奈,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2.本文共分6个自然段,第①②自然段写他决心从家中逃走,摆脱一切羁绊。第③~⑤自然段写他出走被发现后,人们对他的追踪和包围。第⑥自然段进行总结,表明远离世俗和荣誉,过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①~⑤自然段是对第⑥自然段的有力烘托。 3.(1)小偷:说明托尔斯泰小心谨慎,因为一旦被发现,他将无法成行。(2)野兽:①说明他已经放弃正统思想,跟他们在思想上不一样了,他的出走在观念上对他们构成了威胁;②说明他出走时态度坚决,不顾一切,像一头野兽。 4.“一个人类的人”意思是一个人类的榜样(典范、模型)。这句话深刻、透彻地点出了托尔斯泰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所以说这句评语“精辟”。 5.运用铺陈排比。连用三个“到”字,体现出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连用四个“从”字,突出世俗和荣誉对托尔斯泰的包围之快、之强,影响和侵害之大。6.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选取出走这一行动方面的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
【解析】1.考查概括本文的主旨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情节。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如本文叙述了托尔斯泰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他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及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答此题要考虑如下几点:写的是什么人?写了他的什么事情?从几个方面写了他?怎样写的?反映他的什么思想性格?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2.考查本文的写作思路。通篇阅读,梳理情节,全盘把握,然后分出层次。如第①②自然段写他决心从家中逃走。③~⑤自然段写人们对他的追踪和包围。第⑥自然段写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的内容。前几个自然段都是对最后一个段落的铺垫,卒章显志。
3.分析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小偷”在这里是说明托尔斯泰小心谨慎。“野兽”在这里的意思有两点:他的出走在观念上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他出走时态度坚决。答此题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4.分析文章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具体考查对托尔斯泰的评价“精辟”在何处。“一个人类的人”,这里是用这个词语来赞美托尔斯泰,说他是人类的榜样,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既平凡又崇高,既普通又伟大。
5.考查排比手法的作用。“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的心情。“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也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突出世俗和荣誉对托尔斯泰的包围、影响与侵害的程度。
6.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说明托尔斯泰远离荣誉与世俗,要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个情节自然突出了中心,即他一生追求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这是他的个性和理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