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0 09: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7 回忆我的母亲
走近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
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
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7月6日在北
京逝世,享年90岁。其著作收入
《朱德选集》。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佃农 妯娌 勉强
迁徙 溺死 衙门
私塾 不辍 东挪西借
diàn
zhóu li
qiǎng



shú
chuò
nuó
不停地劳动(耕作)。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承受。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和压迫穷人。
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东挪西借:
聊叙:
聊,姑且;叙,谈,姑且谈谈。
学习目标
本文和《藤野先生》都是回忆性文章,根据在《藤野先生》
这一课学到的知识,给本文的学习定学习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品格;
2.分析作者情感;
3.品味文章语言。
带着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圈出形容母亲品格的词语;
2.在表现母亲品格的典型事例旁打勾;
3.用直线画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语句;
4.用波浪线画出特别打动你的词句。
初读感知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品格
细读品味
勤劳俭朴
任劳任怨
聪明能干
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爱憎分明
有远见、摆脱贫
困和压迫的愿望
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
蚕,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
手纺线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
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等
事 。
遭遇退佃、搬家、天灾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深明大义
勤劳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理解党的困难、
期望革命成功
勤劳
支持、慰勉“我”
参加革命
因为离开土地不舒服
又回了家。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86高龄仍“不辍劳作”
在这些品格中,哪个是母亲最重要的品格?
勤劳
她勤劳一生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是个好劳动。
全文的叙事线索,“勤劳”一词总领全文。
照应第一段,
突出中心。
找出作者评价母亲勤劳的语句。
2.分析作者情感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的母亲
我应该感谢母亲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深化记叙的内容,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含,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议论、抒情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的母亲。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我应该感谢母亲
作者为什么要感谢母亲 用原文回答。
1.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2.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
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
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对朱德的描述,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朱德还从母亲身上学到
哪些优秀品格?
性格温和、关心他人、勤劳、坚持学习……
  谈谈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对母亲的无限热爱之情。
  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作者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一员。 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用转折复句进行强调。
  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我们要认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以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语言特点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用词准确,语言朴实但深藏着朱德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3.品味文章语言。
  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语言朴实无华,表现了母亲识大体、耐大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作者在普普通通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表明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深感着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
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
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
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
  “好”“总是”“还”这些词语把母亲的艰辛、勤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由此可见作者用词极其准确,凝练。
“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
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
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
归纳:
平实深刻,真挚深情。
情感渗透,虚词不虚。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阅读于振坤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用本文所学的
阅读方法分析母亲的品格、我的情感以及文章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