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预习导学案
1.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并梳理故事情节。(重点)
3.学习课文运用对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作品简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写作背景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汉文帝即位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在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进犯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记实。
4.资料链接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儿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周亚夫这种敬业精神是西汉朝廷之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的确值得敬佩。“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二、文体知识
史书常见体例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形式记叙历史。如《史记》。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史事。如《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
《史记》体例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三、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①“情势”对比。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明。
②“性格”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了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③“结果”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形成对比,表现了文帝的贤明、识大体。
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
本文叙述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文帝劳军的情况,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加以刻画,且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彩强烈。如:写霸上及荆门驻军的松弛,只用了三个字——直驰入,写细柳营戒备森严,细腻逼真,也只用了十多个字。
四、课文内容解读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通过讲述汉文帝慰劳霸上、棘门与细柳军的故事,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格、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五、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二部分(第2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第二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上自劳军……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先驱曰:“天子且至!”……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第三层(至营,将军亚夫……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第三部分(第3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三军驻地备胡——点明背景
霸上棘门 真将军:军纪严明、忠于职守
文帝细柳劳军 对比
细 柳 真天子:贤君圣明、知人善用
文帝称赞亚夫——侧面烘托
读准字音、节奏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wéi]将军,军/霸上;祝兹[zī]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彀[ɡòu]/弓弩[nǔ] ,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zhào]’。”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曰:“介胄[zhòu]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chēng]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jiē]乎,此/真将军矣!曩[n ng]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yé] ”称善者/久之。
课文解读
原文与翻译 注释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 入边。乃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于是(文帝)以 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祝兹侯徐厉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守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 为将军,驻守棘门;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以 备 胡 。 柳,用以防备匈奴。 评析:点明背景,即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 上 自 劳军。至霸上及棘门 军, 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到达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皇 直驰 入, 将以下 骑 送 上的车队)长驱直入,(两军营)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迎。已而 之 细柳军,军 士吏 帝。不久,(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 披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天子的先行引导 至 , 不得 入。先驱 的人员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引导的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 人员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 中 闻 将军 令,不闻天子之诏。’”居‘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无何,上 至 , 又 不得 入。于是 不多久,皇帝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上 乃使使 持 节诏 将军:“吾欲入 劳 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营慰问三军。”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 。 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上的车队近来)。壁门 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 不 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驱 驰。”于是天子乃 按 辔 徐 行。 得纵马奔驰。”于是,天子就下令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至营 ,将军亚夫 持兵揖曰:“ 介胄 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行礼说:“穿着盔之 士 不 拜 ,请以 军礼 见 。” 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天子为动, 改 容 式 车 , 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向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慰问将军。”礼成礼而 去。仪完毕就离去。评析:写汉文帝劳军这一场面,用对比的手法,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既 出军门, 群臣 皆 惊。文帝曰: 出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 霸上、棘门 “啊!这才是真将军啊!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军,若儿戏耳, 其 将 固可 袭而虏 邪。 队,像儿戏罢了,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的。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评析:借文帝之口将霸上军、荆门军和细柳军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入边:侵入边境。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部。祝兹侯:封号。荆门:原为秦宫门,现今陕西咸阳东北。河内守:河内郡的太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太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劳,慰问。军:军营。将以下骑送迎: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帝。一说此处文字有脱漏,应为“将以下,下骑送迎”。已而:不久。之:到,往。被:同“披”。锐兵刃:指刀出鞘。彀弓弩:弓弩上弦。彀,张开。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持满:把弓拉满。先驱:先行指导的人员。且:将要。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诏:皇帝发布的命令。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壁:营垒。按辔: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持兵揖:手执兵器行礼。介胄之士不拜:穿戴者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为动:被感动。改荣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谢:告知。曩:先前。固:必,一定。邪(yé):语气词,表示反问。
全文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皇帝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皇帝的车队)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将士都身穿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引导的人员说:“皇帝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来到军营前,又(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召见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策马疾驰。”于是,皇帝的车队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来到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陛下)。”皇帝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命人致意:“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后离去。
出军营大门后,随行的大臣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啊,这才是真将军啊!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被俘虏。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作者 ,字 , (朝代)夏阳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裁)。《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鲁迅赞为“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入彀(gòu) 棘门(jí) 持兵揖(yī) 天子为动(wèi)
B.按辔(pèi) 曩者(náng) 祝兹侯(zī) 诏将军(zhào)
C.俘虏(lǔ) 驱驰(qū) 介胄(zhòu) 可得而犯邪(yé)
D.兵刃(nèn) 弓弩(nǔ) 嗟乎(jiē) 军士吏被甲(bèi)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匈奴大入边(大规模) B.军霸上(驻军、驻扎)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D.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5.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译:(皇帝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B.天子先驱至,不得入。(译:皇帝先驾车到了军营,没能进入。)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译:皇帝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D.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译:至于周亚夫,岂能被侵犯!)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固守追击,三个月就平定叛乱,受景帝赏识。
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
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
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点明文章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领奉命备战戍边。
B.第二段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C.周亚夫狂妄自大,根本不把文帝放在眼里,只知治军之道,不懂处世之道,处理问题时不能随机应变。
D.“此真将军矣”一句表明文帝非常佩服和赞赏周亚夫的治军之道。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天子先驱至 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中闻将军令 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军礼见 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人称谢 古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班级拟开展以“走进《史记》”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成语故事都出自《史记》,请写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的名字。
①完璧归赵( ) ②一言九鼎( ) ③多多益善( ) ④破釜沉舟( )
(2)下列是为《史记》记载的项羽和勾践的故事所作的一副著名的对联,请你补充出下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下联:
(3)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军亚夫持兵揖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人称谢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②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4.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二)课外阅读理解。
周亚夫破吴
孝景三年①,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②轻,难与争锋。愿以梁③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④,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⑤。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⑥,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⑦。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⑧,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⑨。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①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②剽:勇狂。③梁:梁地。④荥阳:现河南郑州荥阳大部分地区。⑤深壁而守:深沟高垒坚守不出。⑥便宜:有利。⑦后食道:后方粮道。⑧后吴奔壁东南陬: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弃来。⑨却:仇怨。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愿以梁委之 委:
(2)上许之 许: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 东北:
(4)乃引而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三处)
吴 兵 乏 粮 饥 数 欲 挑 战 终 不 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2)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4.选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作者 ,字 , (朝代)夏阳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裁)。《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鲁迅赞为“ ”。
【答案】(1)司马迁 字子长 西汉 (2)《太史公传》 或《太史公书》 纪传体通史十表 八书 七十列传 一百三十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史记》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入彀(gòu) 棘门(jí) 持兵揖(yī) 天子为动(wèi)
B.按辔(pèi) 曩者(náng) 祝兹侯(zī) 诏将军(zhào)
C.俘虏(lǔ) 驱驰(qū) 介胄(zhòu) 可得而犯邪(yé)
D.兵刃(nèn) 弓弩(nǔ) 嗟乎(jiē) 军士吏被甲(bèi)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A.“为”是多音字,此处应读 wéi。B.“曩”应读nǎng。D.驽→弩。“被”是通假字,同“披”,应读 pī。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本题这几个文言词都是一词多义,一定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A项,动词,到/助词,无意义。B项,派。C项,做、当/被。D项,名词,军队/动词,驻军。故选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匈奴大入边(大规模) B.军霸上(驻军、驻扎)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D.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军”是名词作动词,“使使”是派遣使者,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C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使”解释为“派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故答案为:C。
5.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句子划分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①通读句子,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A项,这句话的意思是: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根据句意可知,此句断句正确。B项,这句话的意思是: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的节奏应该这样划分: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的节奏应该这样划分: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项,这句话的意思是: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的节奏应该这样划分: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故选A。
6.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译:(皇帝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B.天子先驱至,不得入。(译:皇帝先驾车到了军营,没能进入。)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译:皇帝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D.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译:至于周亚夫,岂能被侵犯!)
【答案】B
【解析】“先驱”指先行引导的人员,因此应译为“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固守追击,三个月就平定叛乱,受景帝赏识。
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
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
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
【答案】D
【解析】“忿然离席”与文章的内容不符。周亚夫心中不满,回头就叫管宴席的官拿筷子来。后又脱下帽子谢罪。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点明文章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领奉命备战戍边。
B.第二段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C.周亚夫狂妄自大,根本不把文帝放在眼里,只知治军之道,不懂处世之道,处理问题时不能随机应变。
D.“此真将军矣”一句表明文帝非常佩服和赞赏周亚夫的治军之道。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表述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周亚夫治军严明,不因皇上的至高权威而有所改变,这并不是“狂妄自大”“不把文帝放在眼里”“不懂处世之道”。故选C。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天子先驱至 古义: 今义:
(2)军中闻将军令 古义: 今义: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 今义: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 今义:
(5)请以军礼见 古义: 今义:
(6)使人称谢 古义: 今义:
【答案】(1)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2)古义:听从 今义:用鼻子嗅(3)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节日(4)古义:营垒 今义:墙壁 (5)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6)古义:致意,问候 今义:感谢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如“天子先驱至”: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古义是: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是:走在前面引导。再如:“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壁”古义:营垒。今义:墙壁。“请以军礼见”: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10.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班级拟开展以“走进《史记》”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成语故事都出自《史记》,请写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的名字。
①完璧归赵( ) ②一言九鼎( ) ③多多益善( ) ④破釜沉舟( )
(2)下列是为《史记》记载的项羽和勾践的故事所作的一副著名的对联,请你补充出下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下联:
(3)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答案】(1) 蔺相如 毛遂 韩信 项羽
(2)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示例】《史记》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是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的作品。这句话说明它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详解】(1)本题考查成语知识。
①完璧归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②一言九鼎,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毛遂对楚王直言进谏,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③多多益善,最早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指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谈论武将的本领,当时他们两人的意见不同。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听后哈哈大笑:“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意思是说,“既然你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还被我捉住呢?”韩信镇定自若地解释说:“陛下虽然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后来,人们用“多多益善”表示越多越好。
④破釜沉舟,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该成语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与勾践相关的最有名的故事是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根据上联和故事可拟写下联即: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指赞叹这是史学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绝学文章,好比没有设韵脚的《离骚》。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这句话说明它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有力依据,同时也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后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写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②将军亚夫持兵揖
③使人称谢 ④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②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4.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答案】1.营垒 兵器 告知 必,一定 2.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求用军礼拜见。3.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将士常备不懈,严阵以待。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说明细柳军军纪严明。③“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说明周亚夫恪尽职守。4.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5.周亚夫:刚直不阿、威严、真将军。
汉文帝:明君,善识人才。
【分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壁:营垒,谢:告知。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按:控制。辔:马缰绳。徐:慢慢地。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可以从原文找出相应句子,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
4.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中作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周亚夫:刚直不阿、威严、真将军。汉文帝:明君,善识人才。
(二)课外阅读理解。
周亚夫破吴
孝景三年①,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②轻,难与争锋。愿以梁③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④,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⑤。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⑥,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⑦。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⑧,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⑨。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①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②剽:勇狂。③梁:梁地。④荥阳:现河南郑州荥阳大部分地区。⑤深壁而守:深沟高垒坚守不出。⑥便宜:有利。⑦后食道:后方粮道。⑧后吴奔壁东南陬: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弃来。⑨却:仇怨。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愿以梁委之 委: (2)上许之 许:
(3)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 东北: (4)乃引而去 去:
2.请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三处)
吴 兵 乏 粮 饥 数 欲 挑 战 终 不 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2)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4.选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放弃 同意,允许 向东北 离开 2.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3.(1)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前往。(2)在这时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4.①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从他采用了断绝叛军粮道的计划,成功地平定叛乱可以看出;②刚直不阿,从他设有听从皇帝让他去救梁国的命令可以看出:③果断冷静,从营中有乱,他却处变不惊可以看出。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1)愿以梁委之: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委:放弃。
(2)上许之:景帝同意这个意见。许:同意,允许。
(3)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东北:向东北。
(4)乃引而去:于是就撤退离去。去:离开。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的能力。此句的意思是“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不出来”。因为“乏粮”,所以“饥”;“数欲挑战”的结果是“终不出”。故应断为“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意关键词语:
(1)日,天天;便宜,有利:往,前往。
(2)乃,才;是,正确。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文中第一段“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分析,周亚夫采用了断绝叛军粮道的计划,成功地平定叛乱可以看出他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根据文中第二段“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分析,他没有听从皇帝让他去救梁国的命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
根据第二段“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分析,营中有乱,他却处变不惊,可以看出他的果断冷静。
【点睛】参考译文:
孝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叛乱。周亚夫以中尉代行太尉之职,领兵向东进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争锋相对。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这个意见。
太尉(周亚夫)已经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前往。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由弓高侯等人率领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不出来。夜里,汉军营中受惊,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过了一会儿,又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们注意防备西北角。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角,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在这时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而由此梁孝王和太尉有了仇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