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1 16:4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1.诵读诗歌,领略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滋 攀条
遗所思 馨香
wèi xīn
zī pān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花。
繁盛。
译文:庭院里有一棵珍贵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赏析:环境描写,写春意盎然的景象。首句
中的“庭中”暗示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由此可知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攀引枝条。
给予,馈赠。
译文:我攀着树枝摘下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
赏析: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亲人的思念。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充满。
送达。
译文: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赏析:她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历时很久。
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 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赏析:说“此物何足贵”,是对花写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 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这一抑一扬,增强了诗歌表达的思念之情。
这是女子怀念远行情人的诗,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
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1.本诗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3.“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
“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表现了思妇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此诗以乐景写哀情,全篇围绕“奇树”,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繁荣旺盛的意象,写出女子的孤单寂寞,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哀怨伤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