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2 10: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山河壮丽多姿,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就跟随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脚步,一起去领略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二)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三)背景链接
吴均自幼好学,才华超群,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赞,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称为“吴均体”。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如实记录齐梁的历史,被梁武帝(“出家皇帝”萧衍)所恶,罢了他的官,焚烧了他的书稿。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的仕途也不如意,因而他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四)知识卡片
“骈体文”的有关知识。
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开头的“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五)初读课文,清楚流畅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句读分明。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 戾天(lì) 窥谷(kuī)
横柯(kē) 千转(zhuàn) 经纶(lún)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全班齐读课文,力求朗读流畅,音韵铿锵。
(六)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遇到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提问重点词句的意思。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俱:全,都。共色:同样的颜色。从流:跟、随。东西:向东或向西。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缥碧:青白色。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超过。奔:飞奔的马。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负势:凭借。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嘤嘤:互相和鸣。
(6)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千转:同“啭”,蝉鸣。无绝:不断。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戾天: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经纶:筹划、治理。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反:同“返”,返回。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柯:横斜的树枝。昼:白天。
(七)整体感知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态: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动态: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疏通了文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感受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
(九)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提问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1)从水色、水深、水中三个方面描写异水。
(2)水色——缥碧(水皆缥碧)
水深——千丈见底(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急湍、猛浪(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正面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把湍急的江流比作离弦的箭,飞奔的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湍急。
夸张:千丈见底。突出了江水的清澈。
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奇山。
视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了山之高、山之奇。)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出了山上生机盎然的景象,突出了山之奇。)
(2)作者的感受是“息心忘反”,即那些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奇山异水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1)奇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写出了山的动态美。
(2)奇在山中各种声音,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仿佛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奇山”的?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1)从视觉角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和壮美。
(2)从听觉角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出了山上泉水、鸟鸣、蝉鸣、猿啼等声音,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突出了山的幽静。
文章最后一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有何深刻含义。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犹言明中有暗;“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犹言暗中有明。这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给人以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2)同时以景衬情,暗示作者面对社会的黑暗,不消极待世,积极向上的态度。
(3)也表达了作者对幽静安闲的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厌弃。
(三)文章主旨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厌恶官场,鄙弃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希望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情感。
(四)写作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
作者抓住富春江山水“奇山异水”的特征,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如写水,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描写水的清澈,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侧面描写水的湍急;写山,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视觉角度写出山的高峻,用“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角度写出山的生机。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文章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把湍急的江流比作离弦的箭,飞奔的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湍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的动态美。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句式整齐,多用对偶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等,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感受到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之美,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本文的写作特色,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富春江的景色。
收集有关描写山水的诗句,进行积累。
(七)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描写家乡山水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