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09 08: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前自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其衰落的主要原因、综合整治的措施的案例分析和与我国辽中南老工业基地的对比,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的措施。
2.通过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与我国温州乡镇企业及中关村的对比,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自主学习】(通读课本并参照同步练习册,在课本上标出下列题目答案并背诵)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地区:
2.工业基础:
3.主要工业部门:
4.目前普遍面临问题:
5.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1)区位优势:(同步练习册69页表格)
(2)衰落的原因:(同步练习册69页)
(3)综合整治措施:(同步练习册70页表格)
二、新工业区:
1.兴起时间:
2.新工业区的特征:
3.主要分布地区:
4.意大利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形成条件、发展模式及其好处:
(1)主要特点(5点)
(2)形成条件(7条)(课本69页图4.15)
(3)发展模式及其好处(课本69页注释①):
5.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的特点(4点)
6.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6点)
【自我检测】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临海布局的工业,如日本太平洋沿海工业地带,也属传统工业区.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
A.美国东北部地区 B.日本九州岛工业区
C.中国苏南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2.美国东北部地区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亚洲移民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早 B.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油气资源丰富,储量大,易开采 D.环境优美
3.不是依靠本区资源而发展了大型传统工业区的工业区是( )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
4.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区位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5.关于意大利新工业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轻工业为主    B.生产过程集中连续
C.生产的成本较高    D.多为现代化大型联合企业
6.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技术工业方兴未艾,下列关于高技术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②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③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不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7. “硅谷”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②传统工业集聚,基础好 ③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横穿全境 ④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课内探究案★
【探究提升】
探究知识点一 鲁尔工业区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
2、鲁尔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例1】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广泛使用 B.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C.煤炭资源的枯竭 D.市场的萎缩
探究知识点二 新工业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意大利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形成条件、发展模式
【例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浙江温州相同的是( )
①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②都是抓住了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这个机遇 ③都有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④都是得益于经济开放 ⑤都是得益于政府支持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探究知识点三  新工业区—美国“硅谷”
高新技术工业区的特点及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
【例3】读美国“硅谷示意图”,回答: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表示      (大洋); B表示      (山脉);
C表示      (海湾);  D表示      (大学);
E表示      (城市)。
(2)“硅谷”成为世界电子工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闻名世界的     
和     电脑公司总部就设在“硅谷”。
(3)“硅谷”的电子产品输出主要靠      运输。
(4)从“硅谷”的形成和发展分析,   和   是影响微电子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区位因素。
(5)刺激“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硅谷”中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地区      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当堂检测】 1-3题为 A层(基础) 4-6题为B层(拓展)
1.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错误的说法是( )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下列关于鲁尔区调整工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钢铁、煤炭企业的数量    B.扩大单个厂矿生产规模
C.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D.就近获得通过港口进口的铁矿石
温家宝总理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路子。据有关知识,完成3—4题。
3.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鲁尔区相比,突出的优势表现在 ( )
A.交通 B.市场 C.资源 D.水源
4.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没有借鉴意义的是 (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C.调整布局,将钢铁厂迁到沿海(如大连) D.对老工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
5.关于新工业区的错误叙述是( )
A.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B.比较典型的新工业区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C.新工业区是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D.新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出现衰落之后对传统工业区改造而成
6.有关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技术工业区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中小型企业为主
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D.新工业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7.高技术工业的共同特点为 ( )
①知识密集、人才集中 ②需投入较多的自然资源 ③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④接近市场、利于销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决定高技术工业布局的最主要条件是( )
A.新的原料、燃料基地 B.洁净优美的环境
C.知识和技术     D.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
★课后拓展案★(C层 提升)
1.调整后的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布局日益集中到西部,是为了( )
A.便于产品出口 B.东部地区已达饱和
C.更充分地利用莱茵河运钢材 D.就近获得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图1所示地区以乡镇企业和个体民营企
业为主,图2所示地区以电子工业著名。两
地都属于典型的产业集群,都具有“人人都
想当老板”的企业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
神。据此回答2~3题。
2.两地产业集群 ( )
A.都属于高科技产业集群
B.都有勤劳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
C.从业人员都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D.都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技术升级
3.下列关于图1中制造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企业以原料导向型为主 B.劳动力的投入仍然比较大
C.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 D.产品大量销往国外
4.读意大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半岛,②     海。
(2)图中表示意大利新工业区的是字母____。
(3)意大利新工业区内的企业雇员一般在    人以下,资本集中程度较     ,大多分布在    或     。
(4)该工业区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第四章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参考答案
【自我检测】
1.A 2.B 3.A 4.A 5.A 6.B 7.C
【例1】 A 【例2】 B
【例3】(1)太平洋 海岸山脉 圣弗朗西斯科湾 斯坦福大学 旧金山
(2)知识、技术密集 英特尔 苹果   (3)飞机和高速公路 (4)人才 交通
(5)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有高等院校④便捷的交通⑤军事订货(市场稳定)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6)劳动力、土地
【当堂检测】
1.B  2.D 3.C 4.C 5.D 6.B 7.C 8.C
课后拓展案
1.D 2.B 3.A
4. (1)亚平宁 地中 (2)B (3)250 低 小城镇 农村 (4)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方式,可以在我国乡镇企业中推广,因为我国农村有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分散的生产过程、中小规模的企业状况、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这一类工业很适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第四章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参考答案
【自我检测】
1.A 2.B 3.A 4.A 5.A 6.B 7.C
【例1】 A 【例2】 B
【例3】(1)太平洋 海岸山脉 圣弗朗西斯科湾 斯坦福大学 旧金山
(2)知识、技术密集 英特尔 苹果   (3)飞机和高速公路 (4)人才 交通
(5)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有高等院校④便捷的交通⑤军事订货(市场稳定)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6)劳动力、土地
【当堂检测】
1.B  2.D 3.C 4.C 5.D 6.B 7.C 8.C
课后拓展案
1.D 2.B 3.A
4. (1)亚平宁 地中 (2)B (3)250 低 小城镇 农村 (4)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方式,可以在我国乡镇企业中推广,因为我国农村有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分散的生产过程、中小规模的企业状况、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这一类工业很适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PAGE
1
夯实基础 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