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09 09: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交通运输的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探究交通干线对某些聚落空间形态的直接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
2、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城镇)的分布位置、分布密度的影响。
3、理解交通线路对集镇繁荣和衰落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的技能
★课前自学案★
【自主学习】(通读课本并参照同步练习册,在课本上标出下列题目答案并背诵)
1、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典例:嘉兴市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典例:株洲市 城市带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3、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自我检测】 1—4题(A层) 5—6题(B层)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的时候,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以后来石大、石德两条铁路又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了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多人的小城。读图,回答1~2题。
1、石家庄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2、上述事实说明了 ( )
A、—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个地区土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
正确的是(  )
1 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
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
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读“我国某城镇区域简图”,回答5—6题:
5.图中东西向门市布局的主要原则是(  )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便民最优原则 D.环境最优原则
6.图中箭头表示城区主要人流方向,若在南北向
道路上设置一个经营蔬菜的商业网点,乙地比甲地
更具优势的原因是 (  )
A.邮局和医院需求量大 B.更靠近国道
C.地处下班人流方向的右侧 D.地势较开阔
★课内探究案★
探究知识点一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例1】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
区位因素是   和  。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
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
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
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探究知识点二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异同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3.交通运输影响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例2】读某城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商业网点A的布局符合      最优
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两大优势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 。
(2)图中商业中心B的布局符合      
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为什么?
【当堂检测】 (B层)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2、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方向是 ( )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3、该城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下列有关石化工业的区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②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③有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④有丰富的水资源 ⑤有便捷的交通运输 ⑥有廉价的土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⑤⑥
如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4~5题。
4、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5、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6.下列关于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原则,正确的是 ( )
①商业中心以集聚为原则,布局应靠近行政中心②商业中心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③商业中心以购物方便为原则,布局在居住区内④商业中心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主要干道交叉口四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课后拓展案★ B层(拓展) C层(提高)
读“某城市内部和外部联系路线图”,回答1—3题(B层)
1.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对图示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最不可能向丁方向发展
B.甲处可能有批发市场
C.铁路与高速公路交会处不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3.一些城市在城区外环路附近建设批发市场,这样做的原因有(  )
①地价相对较低 ②环境相对僻静 ③交通比较方便 ④人口密度大、商业活动范围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我国某市城区空间分布与商业网点景观图,图中Ⅰ、Ⅱ、Ⅲ为该市空间布局变化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4~5题。(C层)
4.在阶段Ⅰ时,影响该市城区空间
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矿产
C.公路 D.铁路
5.发展到阶段Ⅲ时,引起城区空间
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区迁移 B.新住宅区建设
C.铁路运输兴起 D.科技水平发展
读“我国南方某平原城市示意图”,回答6—7题: (C层)
6.2008年与1980年相比,该城市(  )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B.对外交通没有变化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7.2008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
A.沿河流两岸分布 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
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课前自学案★
【自我检测】 1、C 2、A
3.D 4.C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城市1950年前沿运河发展,1960年往铁路方向扩展,1990年后又向长江沿线发展。第4题,早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落后,运河地位突出,后来随着铁路的出现以及长江水运的发展,运河航运地位下降。
5.B 6.C 【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东西向门市沿交通线布局在道路两侧,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第6题,甲、乙两地位置相似,位于同一条道路的两侧,市场需求量与国道位置、地势状况相同,但乙位于下班人流方向的右侧,更方便人们购物。
★课内探究案★
【例1】(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解决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从图中读出河流、铁路线的分布。(2)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沿线布局。(3)旧城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最早形成。
【例2】(1)交通 交通便利 地租较低
(2)市场 人口密集,市场广大,且市场对外的辐射能力强
(3)不合理。这里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商业网点A位于城市的外环线附近,这里交通便利,城区的绝大部分居民可以极方便地到达这里购物,其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此外,这里位于城市边缘,地租较低,也是商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商业中心B位于城区中心,这里人口密集,市场较大,符合市场最优原则。C商业点的布局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因为这里市场狭小,交通不便。
【当堂检测】
1.B 2.D 3.C【解析】第1题,从城区的形态来看,沿交通线(河流、铁路、公路)延伸,很明显受交通条件影响显著,尽管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不是主要区位条件。第3题,湖南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化工业不一定需要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石化工业不是高科技工业。石化工业是一种市场导向型工业,要求有较大的消费市场,由于石油从外地运来,所以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运输,同时石油化学工业对水源也有一定的要求。
4.A 5.A【解析】由图中可知:①商业网点沿线形成地理事物分布;②甲乙线附近商业网点最少,乙丙最多。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从图中读取商业网点的分布状况。
6.B
★课后拓展案★
1.D 2.D 3.B 【解析】具体分析见下图:
答案:4.A 5.C【解析】该城市在阶段Ⅰ时,主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因此受河流影响较大;发展到阶段Ⅱ时,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城区空间扩展沿公路线分布;发展到阶段Ⅲ时,铁路运输兴起并成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城区向铁路沿线扩展。在商业网点中,甲类型为农贸市场,以方便居民生活为基本原则,因此其区位布局要靠近居民区;城区内步行商业街则主要沿市中心的公路布局,充分借助大量的人员流动促进商业发展,因此其布局原则为市场最优;而大型商场、超市选址在城区边缘的交通干线沿线,则是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利于客货集散,因此布局原则为交通最优。
6.A 7.C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2008年与1980年相比,首先城区面积扩大;其次,在交通方面城市道路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地铁和环线高架路。第7题,依据图例准确读图可知,新建商业中心皆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交会处,布局在城区的东部、北部和南部。
【指点迷津】
商业网点就是商业中心,这种说法不正确。商业网点——每个商业企业在空间形式上都表现为大小各异的点,商品的流动所凭借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线路和一定数量的仓库。在空间形式上除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点以外,更多地表现为联络各点的线。众多的点和线的连接,在购、销、存、调各环节的运动循环中相互联系与制约,也相互交错和联结,形成商业网点。
商业中心——指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或城市内的区域。广义的商业中心,包括全国性商业中心和地方性商业中心;狭义的商业中心包括商业街和商业小区等多种组织形式,是商业网点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