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3 08:4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熟读并背诵,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内涵。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体会衬托、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行动,体会愚公精神。
分析文中的对比和衬托手法,理解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体会文中神话结尾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回答,如《掩耳盗铃》《精卫填海》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二)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三)背景链接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四)文体知识
寓言是文学题材中的一种,含有讽喻或者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五)初读感知
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读音。
出示生字拼音:
太行(hánɡ)、 王屋万仞(rèn) 惩(chénɡ) 塞(sè)
迂(yū) 曾(zēng) 魁(kuí) 父(fǔ)
荷(hè) 叩(kòu) 壤(rǎnɡ) 箕(jī)
畚(běn) 孀(shuānɡ) 龀(chèn) 匮(kuì)
厝(cuò) 雍(yōnɡ) 陇(lǒn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音和停顿。
(六)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句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重点词语:方(方圆)、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冀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河阳(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面对这大山居住。
重点词语:且(将近)、面(面对)。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重点词语: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聚室(集合全家)、谋(谋划,商量)、汝(你,你们)、毕力(尽全力)、平险(铲除险峻的大山)、指(直)、豫南(豫州南部)、汉阴(汉水南岸)、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译文: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重点词语:献疑(提出疑问)、以(凭借)、曾(连……都……)、损(削减)、魁父(小山名)、如……何(把……怎么样)、焉(往哪里,在哪里)、诸(之于)、渤海之尾(渤海的边上)、隐土(传说中的地名)。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重点词语:遂(于是)、率(率领)、荷担者(能挑担子的人)、叩(敲)、垦壤(挖泥土)、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重点词语:京城氏(姓京城的人)、孀妻(寡妇)、遗男(死了父亲的小孩)、始龀(刚换牙)、易节(更替季节)、反(同“返”,往返)。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河湾上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重点词语:河曲(河湾)、智叟(老年男子)、止(阻止)、甚(严重)、惠(同“慧”,聪明)、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毛(草木)、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遗孤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担心(山太高)所以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重点词语:长息(长叹)、固(顽固)、彻(通达,指改变)、不若(不如,比不上)、穷匮(穷尽)、加增(增加高度)、苦(愁苦。这里指担心)、亡(通“无”,没有)。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情。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重点词语: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已(停止)、帝(指神话中的天帝)、感(被……感动)、诚(诚心)、命(命令)、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负(背)、厝(放置,安放)、朔东(朔方的东部)、雍南(雍州的南部)、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
(七)整体感知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答案预设:愚公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决定移山。
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
答案预设:愚公提出移山的想法后,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妻子提出疑问,全家讨论运土石方案,然后付诸行动。邻居京城氏的寡妇的孤儿也来帮忙,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愚公进行了反驳。
故事的结果如何?
答案预设: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二子背走了两座山,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
提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二)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预设:愚公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他年且九十,却仍有移山的决心,并且能够带领家人付诸行动。面对智叟的嘲笑,他能够坚定地反驳,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
智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预设: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他嘲笑愚公的行为,认为愚公不可能移走大山,体现了他的愚昧和无知。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预设:愚公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想法提出了疑问,但她的疑问是出于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并不是反对移山。而智叟则是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认为愚公的行为是愚蠢的。
(三)分析写作特色
文中运用了哪些对比和衬托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预设:文中运用了多处对比和衬托手法。例如,愚公与智叟的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坚定信念和智叟的目光短浅;愚公妻子与智叟的态度对比,衬托出愚公妻子的善良和智叟的冷漠;京城氏之孀妻遗男与智叟的对比,衬托出遗男的勇敢和智叟的懦弱。这些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文中的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预设:文中的神话结尾增添了故事的浪漫色彩,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说明了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地,进一步突出了愚公精神的伟大。
(四)领会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预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像智叟那样目光短浅,而应该像愚公那样勇于挑战。
愚公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预设:愚公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惧任何困难,敢于拼搏奋斗,敢于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发扬愚公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与愚公精神类似的故事或人物?
答案预设: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铁杵磨成针等故事,以及司马迁、李时珍、邓稼先等人物,都体现了愚公精神。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愚公精神。
答案预设: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大等。我们应该像愚公一样,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同时,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如与他人发生矛盾、遇到困难无法解决等。我们应该像愚公一样,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轻易放弃。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人物形象、写作特色和寓意,感受到了愚公精神的伟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发扬愚公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题。
以“愚公精神之我见”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