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新课导入
添加文本信息
浙江的富春江久负盛名,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作,后人把它称为“唐诗之路”,而这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无关系。
学习目标
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分层次的写景方法;
感受富春江“奇山异水”之美,评价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走进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背景链接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文体知识
南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
《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文题解读
给予
吴钧的好友,点名人物。
书信,点明体裁。
与 朱元思 书
标题点明本文是吴钧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重难字词
嘤(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piǎo碧 ( ) 横kē( )
yuān飞lì天( )( )
yīng
tuān
xuān miǎo
líng
缥
戾
鸢
柯
图文释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疏通文意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风 烟 俱 净, 天 山 共 色。
从 流 飘荡,任 意 东 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全,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表约数,相当于“左右”
从
图文释义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疏通文意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水皆 缥碧, 千丈 见 底。
游 鱼 细 石,直视无碍。
急湍 甚 箭, 猛 浪 若 奔。
浅青色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甚于箭,比箭还快
都
图文释义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疏通文意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争着往高处生长,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夹岸高山, 皆 生 寒 树。
负 势竞 上, 互相轩 邈;
争 高 直 指, 千百 成 峰。
树密而绿,让人看了心生寒意
凭借
争着
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名词作动词,向上
图文释义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图文释义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疏通文意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
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也不停地长啸着。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使名利之心得以平息;
泉水激 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 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 峰 息心;
形容水声清越
美丽
互相和鸣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使……平息
至、到达
停止,消失
图文释义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图文释义
横柯上蔽,
在 昼犹昏。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疏通文意
经纶 世 务 者, 窥 谷 忘反。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那些忙于筹划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虽在白天,也如同黄昏时那样昏暗。
横柯 上 蔽, 在 昼 犹 昏。
疏 条 交 映, 有时 见 日。
筹划,治理
看
同“返”;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
好像,如同
互相掩映
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文本研读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文本研读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请简要概括第1段的内容。
(1)总—分—总。
(2)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文本研读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三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这三句话采用了夸张、比喻、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等多种手法,突出了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
前两句写静态的江水,突出了“异水”清澈的特点。“千丈见底”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正面描写江水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后一句由静态转为动态,突出了“异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文本研读
怎样理解第三段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这里将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进行了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作者的感慨说明大自然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前面的景物描写为这里的虚写做了铺垫,这里的虚写又进一步衬托了前面的山水之美。
文本研读
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山和水的?
水异:“异”在水之清,水之静;“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勾勒出急湍猛浪的激越美。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写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和壮美。
文本研读
山奇:首先,写山势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山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
其次,写山中景物之奇,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
最后,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日光阴暗之奇,从动到静,写出了峰上树木枝繁叶茂的景象。
主题思想
本文从作者行船游江的实感起笔,着力描绘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山水图,抒发了作者厌倦仕途、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文言知识
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通假字
文言知识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称赞,承认优点。)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整理蚕丝,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古今异义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1.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2.百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向上
在上面
数词,十个十
概数,表示很多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3.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4.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一直
笔直
形容词,独一无二的
动词,断绝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猛浪若奔(bēn)
B.互相轩邈(miǎo) 泠泠作响(líng) 直视无碍(ài)
C.嘤嘤成韵(yùn) 鸢飞戾天(juān) 窥谷忘反(kuī)
D.经纶世务(lún) 千转不穷(zhuàn) 疏条交映(shū)
解析:C项中“鸢飞戾天”的“鸢”读作“yuān”。
C
当堂检测
2.下列句中画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有时见日 B.猛浪若奔
C.横柯上蔽 D.互相轩邈
解析:A.见:看见,没有词类活用现象。B.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C.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D.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A
当堂检测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解析:C项句意: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应划分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故选C。
C
当堂检测
4.下列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清”“鱼多”“急”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的“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奇山异水的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D.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1段写富春江山水的总体特点,第2、3段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奇山。
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从正面描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描写水清;“急湍甚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急。所以本文主要从水清、水急两个方面来表现富春江水的“异”。
B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