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5《一着惊天海——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探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5《一着惊天海——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同步探究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3 17:52: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一着惊天海——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通讯的基础知识和写作特点。2.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的烘托和侧面描写的作用。3.深入研读文本,提升自我认识,理解本文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1.阅读本单元所选的新闻作品,了解其内容,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学习拟写采访提纲;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尝试合作学习,注意言行得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尊重采访对象。3.学会写消息,尝试写作其他样式的新闻。 1.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的烘托和侧面描写的作用。2.深入研读文本,提升自我认识,理解本文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
【情景导入】
从舰板起飞,划破长空;从苍穹归来,安稳着陆。我国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舰“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受到世界空前关注。这是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取得的又一次大胜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作品来源】
《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的作者是蔡年迟和蒲海洋。 这篇通讯稿详细记录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展现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 勇于探索的精神。 该作品不仅荣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而且被选入中学《语文》 课本, 成为一篇振奋人心、 凝聚正能量的精品。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本文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现场,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个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并第一时间发回报社,报社第一时间安排上版,在一版以文配图的形式,进行了突出处理。
【文题解说】
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身姿,增添了文采,新颖动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字注音】
澎湃(péng) 桅杆(wéi) 凛冽(lǐn) 浩瀚 (hàn )
娴熟(xián) 湛蓝(zhàn) 默契(qì) 咆哮(xiào)
紧绷(bēng)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
【字词积累】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学习活动一:掌握新闻通讯
(一)什么是新闻通讯?请同学们结合参考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二)速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之后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事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导语部分,交代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2—26自然段):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着舰的过程和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和自豪。
新闻事件: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
(三)分析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文中作者集中笔墨叙写的是什么内容?
记叙内容:辽宁舰的航行位置;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准备;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意义;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作者集中笔墨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战斗机的着舰动作。通过描写着舰过程中舰、机、人的状态,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习活动二:分析文本作用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突出气象条件的复杂,为下文着舰的不易埋下了伏笔。
(二)第3、4自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三)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作用: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安全、平稳的状态。
学习活动三:合作讨论研读
(一)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二) 这则通讯能不能去掉主标题,直接将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作为标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着惊海天”妙在何处?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不能。“一着惊海天”通过“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让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带给读者以震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副标题只是简单概括陈述,无此表达效果。
学习活动四:说出你想法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篇通讯,不仅记录了中国海军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瞬间,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一座璀璨灯塔,它深刻地体现了科技创新、国家实力提升以及民族自信心增强的多重意义,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航母舰载战斗机的成功着舰,标志着中国在舰载机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是国防科技实力显著提升的明证。这一成就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探索,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创新、敢于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提升了我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更为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这一壮举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自古以来,海洋就是连接世界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航母舰载机的成功着舰,让中国人民深刻感受到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成就的影响更为深远。它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强大自身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尊重和话语权。此外,这一事件还促进了国防教育和社会各界对海军建设的关注和支持,为国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一着惊海天》不仅是一篇振奋人心的通讯报道,更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注脚。它见证了我国海军建设的辉煌成就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课堂小结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一文 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我们跟随记者见证了实现强军梦想路上的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此时我们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达到“情动于心而言于行”的最高境界。
1.下列是对本篇通讯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着惊海天”是主标题,运用夸张手法,简洁醒目。
B.“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是副标题,补充说明主标题的内容。
C.本文既有新闻事实,又有历史资料,既有精彩故事,又有昂扬精神,是通讯精品。
D.通讯多次描写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正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大、意义重大。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多次描写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属于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大、意义重大。题干中“正面表现”表述有误;
故选D。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增添表现力。
B.新闻报道传播事实,新闻评论发表意见;新闻报道以议论为主,新闻评论以叙述为主。
C.第②③自然段着重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陋嘴脸。
D.第④自然段中,弗雷德 寇兹是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间接引用他的话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新闻报道旨在客观地反映现实,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帮助人们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动态。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 传播信息, 它的核心在于传播事实本身, 通过叙述的方式向公众传达事件的真实情况。 新闻评论则侧重于发表意见信息,它不仅仅是对新闻事件的简单叙述, 而是基于新闻事实进行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新闻评论通过议论的方式, 对新闻报道中的事实进行深入剖析, 表达作者或评论员的观点和看法。 选项中“新闻报道以议论为主,新闻评论以叙述为主”理解有误;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B.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C.“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D.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3.【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判断比喻修辞的能力。
A.句中将“浩瀚的大海”拟作人,赋予其“做证”这一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句中将“航母”比作“树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句中将舰载机着舰这件事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句中将钱塘江潮的声音比做千万匹马骑疾跑而过的声势,将潮水的气势喻为好似万里大山扑面而来的感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A。
课后作业
必做内容:
1.完成《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后练习题。
2.整理学习笔记本(积累生字词,梳理文本内容)
选做内容:
1.请想一想本文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请你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搜集本校发生的新闻事实并记录下来。
01
学习目标
02
知人论世
03
深入文本
04
课堂测试
05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