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三峡》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写意山水之美,抒写壮阔情怀
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课标摘录
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要求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分解课标解读文本
学生学什么
“基本内容”是指文中文章大意、三峡的景物特点、意境、蕴含的情感以及整齐的句式。
学到什么程度
1.“积累”是指能背诵重点实虚词的意思,诵读整篇文章。
2.“感悟”是指能描述三峡的景物特点和意境,分析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依据句式说出骈文的特点。
怎么学
在反复诵读中结合课下注释说出句式特点、文章大意,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艺术创作,描绘景物的特点与意境、情感。
教材分析
《三峡》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仅150余字,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对三峡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练而又富有韵味,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值得细细品味体悟。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能利用注释基本读懂文章大意。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农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能力有待提升。所以教授本文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字进行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借助对画面的想象感受三峡山川的壮美、奔放、秀丽、凄美,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2.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借助画面及文字展开想象,描述作品意境。
3.通过课外知识的助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评估任务
1.能够背诵重点实虚词的意思,与同学交流全文大意。(对应目标一)
2.能够绘制三峡宣传画,描述出作品的意境与设计意图。(对应目标二)
3.能运用本课中三峡元素创作三峡文旅产品,并有文字推广。(对应目标三)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余秋雨在《三峡》中写道“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笔去带外国友人游览三峡。
【设计意图】利用南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有利于进一步实施教学。
二、介绍常识,感受文化
请同学编制知识卡片,向外国友人展示跟《三峡》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让他们感受我们博大的中华文化。学习指导:卡片的编制可以以自己的学习储备为主,展示作者、文体常识、词汇知识、与三峡相关的诗词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设计知识卡片,自主学习,掌握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先学后教,以生为本。
三、跨科地理,疏通文意
同学们在知识卡片中一致标识《水经注》为地理著作,请同学们翻译全文,从自然地理的角度为外国友人设计呈现三峡地理知识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展现《三峡》一文中呈现出的地理知识,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思维导图预设:
四、反复朗读,创作宣传画
1.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们中华古文化地风采,请你将本文读给外国友人听。请读出句子的停顿,读出“也”的拖音,读出四字句的节奏感
2.请依据课文设计一款三峡宣传画,写一段文字描述宣传画的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技巧的运用,设计宣传画,使学生理解景物特点,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
五、诵读三峡,推广美景
请阅读下面的助读资料,结合本课所学为三峡设计一款文旅产品,并配上文字推广三峡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积累有关三峡的诗文资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厚积文化知识。通过设计文旅产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助读资料:
1.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2.
三峡歌
宋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
一夜猿啼月明中。
3. 三峡神女峰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4.三峡
瞿塘峡
瞿塘峡,位于重庆奉节境内,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最雄伟险峻的峡。入口处断崖壁立,两岸相距不足百公尺,形如门户,名曰夔门,又称瞿塘峡关,山岩上刻有“夔门天下雄”。
瞿塘峡虽短,却能“镇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之雄伟气势。古人形容瞿塘峡:“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巫峡
巫峡,位于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官渡口,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形成的。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最壮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写满诗情书意,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西陵峡
西陵峡,位于湖北秭归境内,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长6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峡,以滩多水急闻名。
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六、布置作业,分层提升
1.请背诵全文,并完成课内外对比阅读。
2.请根据郦道元的《三峡》,为三峡写一篇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