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5 08:4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这封书信藏着最美的山水,作者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特征,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以及自己“独绝”的感受。文章骄散相间,简练隽永,历历如绘,是一篇情景兼美的六朝山水小品佳作。
学情分析:
本文与《三峡》同属写景的文章,有了《三峡》做铺垫,这篇文章应注重让学生诵读涵咏,情读品析。学习的侧重点要放在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多种诵读,感受奇山异水之美。(重点)
2.反复品读,体会情景兼美之妙。(重点)
3.整合比读,领悟寄情山水之意(重点、难点)
教学创意:
定为诵读型与主题型的复合型文本。从“独绝”切入,一、读山水:文中山水为什么独绝天下?二、读书信——这封书信为什么独绝天下?三、读类文——山水文为什么独绝天下?活动一:多种诵读,感受奇山异水之美;活动二:反复品读,体会情景兼美之妙;活动三:整合比读,领悟寄情山水之意。阶梯式推进,通过诵读、品析、比读,通过一篇文章,一个人,走近一类文,一群人,打通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作家、山水与文人、教法与活法,升华学生对课文的体悟。
教学过程
(一)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
1.读出句读:根据PPT竖版无标点《与朱元思书》断句。
2.读懂大意: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放声朗读《与朱元思书》。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读第一遍时,圈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疏通;读第二遍时,争取把文章念通顺,不要有破句和意外的停顿;读第三遍时,争取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
注意:课文诵读中穿插字词读音与含义的教学内容
读懂大意基础上:此文后世广为流传,书法作品众多,请你根据文意,选择最适合书写本文的书法文体。再次把握文意。
行书:行云流水,飘逸舒展 楷书:规矩方正 棱角分明
隶书:大方庄重,雍容典雅 草书:狂放不拘,遒劲肆意
3.读出层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个字总领全文,二段写江水之美,三段写群山之美;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全体齐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女生读(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男生读(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读出重音和节奏。
本文是一篇美文,144个字,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声吟诵时,能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乐之美—文句的节奏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的复迭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⑴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⑵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⑶ 注意重音。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是作者对富春江总体的高度评价。“奇山”“异水”和“天下”,两字一顿,还应放慢语速,读“天下”两字,可以做重音处理,显出对比:“独”“绝”两字,不能连读,应一字一顿并延长时值,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⑷ 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5、看范读视频,教师也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6、译读:
7、配乐读:如果配古筝乐曲,你是配高山流水?渔舟唱晚还是云水禅心?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选择?自由读、个读、配乐齐读。
(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文中的山水为什么独绝天下?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资料助读:
出示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活动设计A: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尝试用如下句式概括,并结合文章具体字词句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品析。
山之绝在“奇”,奇在__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
水之绝在“异”,异在__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
活动设计B:神游富春江,如果你要发朋友圈,你会选取哪些点拍图片?请给图片命名,并配上生动的描述文字。
活动设计C:请你当富春江的导游,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你怎样来解说呢?
此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就是再次落实文言词句的翻译,创意翻译,并在品析过程结合诵读。
诵读中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山如何奇?奇在何处?水如何异?异在何处?并结合文章词句,想象描述其奇异,体会其夺人心魄、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看到这样的奇山异水,作者的感受如何 体会其青山看不厌,水流心不竟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要凸显“天下独绝”的特点,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诵读怎样处理重音来体现出这种“异”和“奇”
注意:对于“异水”“奇山”的描绘,吴均是独具匠心的,诵读时也应多加注意。“异水”部分,24个字,前面两句话语调相对可以平缓一些,语速可以慢一点,要给人一种荡舟江上,随意飘荡的闲适感;“急湍”两字,音调可以陡然提升,语速应加快,“甚”“若”两个虚词可读重音。
“山奇”部分,山势之奇用了12个开口音,要读得饱满有力,整段内容的诵读,在确定总基调的前提下,为了体现“山之奇”的不同层次,还应注重诵读时的语势:“山之势”语速稍快,语音铿锵;“山之音”语速平缓,语音嘹亮:“山之色”语速中等,语音轻柔。这样就给人一种摇曳多姿、身临其境的感受。
4.读出感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读出陶醉之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读出悠闲之意)。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读出赞叹之情)
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第一、二句为一层,要读得清亮),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读得有力度,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读得深沉)。|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得清雅)全班朗读:读出赞叹感、陶醉感。
【设计意图】
用自己的话表述,再次穿文言文教学,结合学生发言反馈,夯实字词句,在深层次涵咏体悟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读出感情,通过多种形式品读,带动学生的理解和体悟,体会描写的结构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读书信:此中有真意:
1.看到这样的山水作者为何会息心忘返?
作者写这封藏着最美的山水的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用这样的句式描述并体悟:
这封书信里的山水,既有_______,也有___________。
这封书信里的世界,没有_______,而有___________。
这封书信里的吴均,没有_______,只有__________。
例:
◎这封书信里的山水,既有奇山的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也有异水的清澈和湍急。
◎这封书信里的世界,没有案牍之劳形、而有安静热闹和谐美妙的天籁之声,没有奉迎拍马、刀枪撕杀,而有万物和谐、精神自由。
◎这封信里的吴均,没有追名逐利,只有内心纯净、轻松惬意与世无争;没有劳心于役,只有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鄙弃、遁世隐居的高洁志趣。
资料助读:
①吴均的志向
②写作背景
③名家评论
比读吴钧《与顾章书》和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你有什么发现?
A吴钧的《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向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然哉?
B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 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的挖掘赏析,不难得出此文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可以深入理解文章意境美和志趣美。通过一篇文章,一个人,走近一类文,一群人,让学生在了解相关背景的情况下探寻作者的情怀,文人的山水情思。通过阶梯式推进,引导学生描述体悟,深入对话,水到渠成的升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山水为什么让文人们情有独钟呢?它寄托这一类人怎样的情思呢?
(一)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山水的诗句:
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2.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青溪》
3.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江亭》
4.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二)再读读《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整合一类文。
(三)再读一读文中山水:
读山:青山看不厌
读水:水流心不竟。
读书信:此中有真意。
文章为案头之山水,山水为地上之文章”。钱钟书说:“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此种境界,晋宋以前文字中所未有也。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文人,或官场被排挤打击;或陷入党争被贬谪,或言有不慎冤死狱中,或生逢乱世不得志,只能逃避现实尘俗,寄情山水,涵容沉浮悲欢,寻觅精神家园。于是有了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叹,有了苏轼“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旷达,有了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慰藉,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山水文字,相映生辉;情景兼美,诵吟共色。
作业:
A.结合前面比较阅读,以朱元思口吻,给吴均写一封回信,题目《与吴均书》。
B.把文章改写成一篇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