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等腰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等腰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15 13:14: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卷
2.2 等腰三角形
一、单选题
1.如图,D是直角斜边上一点,,记,.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答案】B
【详解】
解:,

,,



即,
解得,
2.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如图,

在和中,
∴,
∴,
∵,
∴,
又∵,
∴.
3.如图,在中,,为内的一点,且,,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在中,∵,
∴,
∵,
∴,
∵,
∴,
在中,.
4.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线,若,则(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在中,,是边上的中线,
,,


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1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21 B.27 C.21或27 D.21或32
【答案】B
【详解】当腰长为5时,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不能构成三角形
故此情形不存在,
当腰长为11时,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此时三角形的周长为.
6.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为(  )
A.9 B.17 C.22 D.17或22
【答案】C
【详解】解:9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9+9+4=22,
9为底边长时,4+4<9,不能组成三角形,
7.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6 B.20 C.16或20 D.22
【答案】B
【详解】解:若4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不能组成三角形,
若4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20.
8.如图,一量角器放置在∠AOB上,角的一边OA与量角器交于点C、D,且点C处的度数是20°,点D处的度数为110°,则∠AOB的度数是( )
A.20° B.25° C.45° D.55°
【答案】B
【详解】解:设量角器所在圆的圆心为E,连接CE、ED,
∵角的一边OA与量角器交于点C、D,且点C处的度数是20°,点D处的度数为110°,即∴∠4=20°,∠OED=110°,
∴∠3=∠OED﹣∠4=110°﹣20°=90°,
∵CE=ED,
∴∠1=∠2=45°,
故∠AOB=∠1﹣∠4=45°﹣20°=25°,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其中一边长为,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
A. B. C.或 D.
【答案】C
【详解】解:分情况考虑:当是腰时,则底边长是,此时,,能组成三角形,此时腰长是.
当是底边时,腰长是,,,能够组成三角形.此时腰长是.
1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30°,则底角为___________度.
A.30 B.75 C.150 D.30或75
【答案】D
【详解】解:当30 角为顶角时,其底角==75 ,
当30 角为底角时,其顶角=180 -30 ×2=120 ,
所以底角为30 或75 .
11.如图,在△ABC中,AB=5,AC=3,AD是角平分线,AE是中线,过点C作CG⊥AD于点F,交AB于点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 B. C.3 D.1
【答案】D
【详解】∵AD是其角平分线,CG⊥AD于F,
∴△AGC是等腰三角形,
∴AG=AC=3,GF=CF,
∵AB=5,AC=3,
∴BG=2,
∵AE是中线,
∴BE=CE,
∴EF为△CBG的中位线,
∴EF=BG=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2.如图,中,,,平分交于点D,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E,连接,则的周长为( )

A.23 B.26 C.18 D.15
【答案】C
【详解】解:∵中,,,平分交于点D,
∴,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E,
∴,
∴的周长,
二、填空题
13.△ABC中,AB=AC,且∠BAC=3∠C,点P在直线BC上,过P作PD⊥BC于P,交直线AC于D.若∠ADB=46°,则∠DBP的度数为 .
【答案】82°或10°.
【详解】解:∵AB=AC,且∠BAC=3∠C,
∴∠ABC=∠C,
∵∠BAC+∠ABC+∠C=5∠C=180°
∴∠C=36°,
分两种情况
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
∵∠ADB=46°,
∠DBP是△DBC的外角,
∴∠DBP=∠BDC+∠C=∠ADB+∠C=46°+36°=82°
当点P在线段BC上,
∠ADB是△DBC的外角,
∴∠DBP=∠ADB-∠C=46°-36°=10°
综合∠DBP的度数为82°或10°.
14.如图,△ABC中,AB=AC=5,BC=6,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4,F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的动点,则CF+EF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详解】解:作BM⊥AC于M,交AD于F,
∵AB=AC=5,BC=6,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DC=3,AD⊥BC,AD平分∠BAC,
∴B、C关于AD对称,
∴BF=CF,
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CF+EF=BF+EF≥BF+FM=BM,
即CF+EF≥BM,
∵S△ABC=×BC×AD=×AC×BM,
∴BM===,
即CF+EF的最小值是,
故答案为.

15.如图,已知,AB⊥BD,AC⊥CD,且∠BAD=∠CAD.
求证:AD⊥BC.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AB⊥BD,AC⊥CD,
∴∠ABD=∠ACD=90°,
在△ABD和△ACD中

∴△ABD≌△ACD,
∴AB=AC,
∵∠BAD=∠CAD,
∴AD⊥BC.
16.如图,在中,,,则 .
【答案】/70度
【详解】解:

17.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点P是斜边AB上一动点,连接CP,将△ACP沿CP折叠,点A的对应点是,当点落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ACP的度数为 .
【答案】30°或60°
【详解】解:如图:(1)当落在线段BC的上方时,如图①:
∵l是BC的垂直平分线,
∴C=B,∠CB=∠B=30°,
∴∠AC=90° 30°=60°,
∴∠ACP=∠AC=30°.
(2)当落在线段BC的下方时,如图②:
∵l是BC的垂直平分线,
∴PC=PB,
∴∠PCB=∠B=30°,
∴∠ACP=90° 30°=60°.
综上,∠ACP的度数是30°或60°.
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则第三边长为 .
【答案】4
【详解】解:若1为腰长,则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1、1、4,
又∵ ,不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舍去;
若4为腰长,则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1、4、4,
∵ ,符合题意,
即第三边长为4.
19.如图,在中,,为边上的高,是上一点,且,则的度数为 .
【答案】
【详解】∵为边上的高,,
∴∠BDC=90°,∠DBC=90°-50°=40°,
又∵,
∴∠BED=∠BDE=(180°-40°)=70°,
20.如图,点 E 是等边△ABC 内一点连接 BE,且 AE=BE,将线段 BC 沿 BE 翻折,使点 C落在点 D 处,连接 DE,则∠BDE= °.
【答案】30
【详解】在△EAC和△EBC中,

∴△EAC≌△EBC,
∴∠ECB=∠ECA=∠ACB=30°,
由翻转变换的性质可知,∠BDE=∠BCE=30°,
三、解答题
21.已知: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且,求的度数.

【答案】
【详解】解:∵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
∴,
∵,
∴,
∵,
∴,
∴,
22.阅读下列材料:某校“数学社团”活动中,研究发现常用的分解因式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但还有很多的多项式只用上述方法无法分解,如:“”,细心观察这个式子就会发现,前两项可以提取公因式,后两项也可提取公因式,前后两部分分别分解因式后产生了新的公因式,然后再提取公因式就可以完成整个式子的因式分解了,过程为.“社团”将此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请在这种方法的启发下,解决以下问题:
(1)分解因式:;
(2)已知,,求的值;
(3)的三边满足,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
(3)为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详解】(1)解:原式


(2)解:



(3)解: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
∴,
∴,
∴,
∵为的三边长,
∴,
∴,
∴,
∴为等腰三角形.
23.如图,在中,,点E为线段的中点,点F在边上,连接,沿将折叠得到.
(1)如图1,当点P落在上时,求的度数;
(2)如图2,当时,求的度数.
【答案】(1);(2).
【详解】(1)由折叠得,
∵,
∴,
∴,
∵,


(2)∵,
∴,
由折叠得

∴,
在中



在中



24.如图,在中,,E为线段的中点,点F在边上,连接,沿将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D落在上,求的度数.
【答案】120°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折叠.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再根据角的和差求解即可.
【解答】解:∵,
∴,
∵E为线段的中点,
∴,
由折叠知,,
∴,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卷
2.2 等腰三角形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D是直角斜边上一点,,记,.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2.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3.如图,在中,,为内的一点,且,,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4.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线,若,则( )
A. B. C. D.
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1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21 B.27 C.21或27 D.21或32
6.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为(  )
A.9 B.17 C.22 D.17或22
7.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6 B.20 C.16或20 D.22
8.如图,一量角器放置在∠AOB上,角的一边OA与量角器交于点C、D,且点C处的度数是20°,点D处的度数为110°,则∠AOB的度数是( )
A.20° B.25° C.45° D.55°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其中一边长为,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
A. B. C.或 D.
1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30°,则底角为___________度.
A.30 B.75 C.150 D.30或75
11.如图,在△ABC中,AB=5,AC=3,AD是角平分线,AE是中线,过点C作CG⊥AD于点F,交AB于点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 B. C.3 D.1
12.如图,中,,,平分交于点D,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E,连接,则的周长为( )

A.23 B.26 C.18 D.15
二、填空题
13.△ABC中,AB=AC,且∠BAC=3∠C,点P在直线BC上,过P作PD⊥BC于P,交直线AC于D.若∠ADB=46°,则∠DBP的度数为 .
14.如图,△ABC中,AB=AC=5,BC=6,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4,F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的动点,则CF+EF的最小值为 .

15.如图,已知,AB⊥BD,AC⊥CD,且∠BAD=∠CAD.
求证:AD⊥BC.
16.如图,在中,,,则 .
17.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点P是斜边AB上一动点,连接CP,将△ACP沿CP折叠,点A的对应点是,当点落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ACP的度数为 .
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则第三边长为 .
19.如图,在中,,为边上的高,是上一点,且,则的度数为 .
20.如图,点 E 是等边△ABC 内一点连接 BE,且 AE=BE,将线段 BC 沿 BE 翻折,使点 C落在点 D 处,连接 DE,则∠BDE= °.
三、解答题
21.已知: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且,求的度数.

22.阅读下列材料:某校“数学社团”活动中,研究发现常用的分解因式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但还有很多的多项式只用上述方法无法分解,如:“”,细心观察这个式子就会发现,前两项可以提取公因式,后两项也可提取公因式,前后两部分分别分解因式后产生了新的公因式,然后再提取公因式就可以完成整个式子的因式分解了,过程为.“社团”将此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请在这种方法的启发下,解决以下问题:
(1)分解因式:;
(2)已知,,求的值;
(3)的三边满足,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3.如图,在中,,点E为线段的中点,点F在边上,连接,沿将折叠得到.
(1)如图1,当点P落在上时,求的度数;
(2)如图2,当时,求的度数.
24.如图,在中,,E为线段的中点,点F在边上,连接,沿将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D落在上,求的度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