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气势,熟能成诵。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3、 理解“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得到生活中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理解“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得到生活中的启示。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PPT,六位历史人物的视频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六位历史人物逆袭的故事视频导入。
学习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学生试读,学生纠正
2.读准节奏,读出文言味,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并划分停顿。(点名读)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读出孟子文章的气势(全班读)
三、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小组解答疑惑。以“我强调——重点字词”或者“我想问——”的形式来汇报。
2.测一测:重点字词;词类活用;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任用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任用,被选拔
3.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错误
4. 而后作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5.征于色 征验、表现
6.而后喻 了解、明白
词类活用
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痛苦,使……劳累
2、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饥饿,使……贫困
3、所以动心忍性 使……震撼,使……坚忍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重点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的)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
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研读文章,理思路
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自由朗读,再次体会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同桌交流,找出作者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外部原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内部原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以上作者论述了“生于忧患”,对于“死于安乐”作者是怎样阐述的?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作者为什么从个人写到了国家?
出示背景链接: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这篇短短的说理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为封建统治者考虑的,如何才能保持和巩固其统治权。孟子认为一个最高统治者要负荷治天下的重任,必须了解天下疾苦,从这些统治者本身来说,应该亲身经历这些疾苦,即使作为对自身的磨练(孟子认为是上天有意识的磨练他们),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五、拓展延伸
作者就是这样从个人讲到国家一步步得出了他的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还知道哪些相类似的事例?
出示司马迁,曹雪芹,贝多芬事例
六、谈体会,品道理
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七:板书设计
六位历史人物
生于忧患
成才 外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内部:人恒过,然后能改……
国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死于安乐
作业:
1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2推荐阅读金良年《孟子译注》
3.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