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7 11:20: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4)愚公移山—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前导学
【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著名的故事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夸父追日》等。这些故事体现了两千多年以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写作背景
列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文章写愚公移山并取得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
三、文体常识——寓言
概念: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特点: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具有虚构性;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结构:寓体——所述故事;寓意——所托意旨(所给启示)。
四、字词释义
(一)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河曲智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4.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
5.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二)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无陇断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同“无”,没有)
国恒亡(动词,灭亡) 亡羊补牢(动词,丢失)
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的连词) 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
许 杂然相许(动词,赞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助词,表示约数)
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副词,可译为“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动词,同“增”,增加)
苦 何苦而不平(动词,愁) 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诚 帝感其诚(名词,诚心)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副词,真正,确实)
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
(三)词类活用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2.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山)
3.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
4.聚室而谋曰(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5.何苦而不平(苦:形容词作动词,愁)
(四)古今异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古义:方圆,指面积。今义:常指方向或形状)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常用义为“曾经”)
3.何苦而不平(古义:哪怕,怎怕。今义:不值得,犯不着)
4.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罚)
5.寒暑易节(古义:更替。今义:容易)
6.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
(2)帝感其诚。(省略介词“于”——帝感于其诚。)
(3)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省略介词“于”)
2.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3)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
(4)告之于帝。(状语“于帝”前提。)
(5)何苦而不平?(谓宾倒装,“何苦”倒装。)
3.被动句:帝感其诚(语意被动)
【知识小练】
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名列御寇,_______时期_________家,________家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杂然相许(________)
(2)惩山北之塞(_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_)
(4)寒暑易节(________)
(5)河阳之北(________)(________)
(6)而山不加增(________)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
(8)固不可彻(________)
(9)虽我之死(________)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3.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智叟嘲讽愚公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愚公移山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列子·汤问;列子;战国;思想;道
2.答案:赞同;苦于;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加大;并;通;即使;穷尽
3.答案:(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5)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