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6 藤野先生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目录
壹·
检查预习
贰·
学习目标
叁·
知识必备
肆·
走近藤野
伍·
走近鲁迅
柒·
思考探究
捌·
课堂小结
玖·
积累拓展
陆·
赏析语言
同学们,在你的求学生涯中,有没有哪位老师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呢?为什么?
鲁迅作为文学大家,在他的求学生涯中,曾经遇到过诸多的老师,其中有一位老师,鲁迅在回忆中说到“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位老师就是藤野先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藤野先生”,看看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最使我感激”?
挟 ( ) 樱 ( ) 绯 ( ) ( )如
( )故 落 ( ) 畸 ( ) 逊( )
匿 ( ) 诘 ( ) ( )然 诲( )
鉴( ) 杳 ( ) 挫( )
恶 ( ) 君 ( ) 熳( )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同学们看PPT上的字、词,按照小组座位依次说一说,读音、组词、词义。
xié
yīnɡ
花
fēi
红
宛
掌
luò
第
jī
形
xùn
不
nì
名
jié
责
凄
huì
教
jiàn
油光可
yǎo
无消息
cuò
抑扬顿
wù
深 痛疾
烂
màn
正人 子
jūn
难以下咽( )
咽喉( )
落
落第( )
大大落落( )
luò
luō
教
教诲( )
教书( )
jiāo
jiào
恶
恶心( )
恶贯满盈( )
è
ě
落下( )
落枕( )
là
lào
深恶痛疾( )
wù
多音字
血
血管( )
采血( )
xiě
xuè
宿
整宿( )
星宿( )
xiù
xiǔ
食宿( )
sù
咽
呜咽( )
yè
yān
yàn
( )谤
诽 fěi
( )红
绯 fēi
绯 诽
喝( )
彩 cǎi
神( )奕奕
采 cǎi
采 彩
形近字
( )无消息
杳 yǎo
( )阅
查 chá
杳 查
皎( )
洁 jié
( )责
诘 jié
诘 洁 拮 秸
( )据
拮 jié
( )秆
秸 jiē
绯红: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烂熳:
鲜红。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
照人。鉴,照。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颜色鲜明而美丽。现在写作“烂漫”。
词语解释
父亲望子成龙,儿子却身陷囹圄,做父亲的自然__________,可又无计可施。
深恶痛疾 痛心疾首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__________。
痛心疾首
深恶痛疾
相同点 语义都很重,均含有“痛恨到极点”之意。
不同点 “深恶痛疾”只能指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痛心疾首”还可以指悲伤到了极点。
词语辨析
1. 概括文章典型事件,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语言等的描写,感受人物高贵的品质,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感激之情。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把握回忆性散文特点。
3. 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感受作品语言的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重点
重点
难点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坟》《热风》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1926年8月,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一时期写的。
创作背景
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最使我感激”?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离开东京之缘由
仙台求学受优待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先生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离别先生
第1-3段
第4-5段
第6-10段
第11-15段
第16-19段
第20-22段
第23段
第24-28段
第29-31段
第32-38段
走近藤野
阅读6-10段,抓住描写的具体语句,说说你对藤野先生的初印象。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阅读第11-23段,作者写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件有哪些?
藤野先生帮“我”添改讲义
藤野先生帮“我”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藤野先生向“我”了解女人裹脚的事
第11-15段
第16-19段
第20-22段
第23段
精读第11-23段,通过分析典型事件,抓住细节描写,你感受到“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添改讲义
语言细节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频率高
范围广
数量多
方法多
时间长
诲人不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语言细节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在教学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陈述问题→肯定安慰→指出事实→提出要求
程度深
热情
时间长
关心解剖实习
语言细节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真诚关心学生、充满尊重
频率高
用“敬重”而不是“相信鬼、迷信鬼”,这是对“我”以及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
了解女人裹脚
语言细节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严谨认真,求实治学
细读第32-38段,找出作者评价,“我”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我”对他怀着怎样的情感?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通过“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可以看出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着敬重、怀念、学习之情。
“藤野先生”为什么在作者眼中是“伟大的”?为什么“最使我感激”?
链接资料一: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
链接资料二: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呐喊>自序》
阅读1-5段,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的鲁迅,在东京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不思进取、游玩赏樱
内心充满失望和气愤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民族自尊心受到重创
这些内容和藤野先生的“伟大”、“我”的感激有什么关系?
他感激身处异国他乡,在他最孤独、失望、迷茫、遭受歧视的时候,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给予了他真诚的关心、关爱,学业上的帮助、督促,让他感受到了温暖,所以他对这样的恩师充满感激。
阅读24-31段,这部分的两个事件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通过文章可以看见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日本人贬低中国人,而中国人自己麻木不仁,这些事件也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突出其政治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段文字更是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报以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政治学者。
走近鲁迅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与藤野先生没有直接联系的见闻和感受是为什么?
东京的所见所闻
失望厌恶
日暮里、水户
家国愁思
匿名信事件
辛酸愤懑
看电影事件
激愤
弃医从文
忧国忧民
爱国主义情感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既写回忆对象的事件,也写了回忆者的经历,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即回忆对象与回忆者交织在一起,两条线索并进。
明线:与藤野先生交往
暗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的其他见闻和经历写出了自身强烈的爱国情感,从情节发展上看,“我”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正是我到仙台去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匿名信事件”反面衬托“藤野先生”的伟大品格,“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这些遭遇让“我”产生的情感更是衬托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的可贵,“我”对“藤野先生”充满感激。
对比下面文章的原稿和改定稿,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改?
原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改定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华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更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的普遍行为,更加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
赏析文章语言
原稿: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改定稿: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更加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显“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
语言表达:冷峻、犀利、辛辣,常用反语,充满讽刺。
原稿:……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改定稿:……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语言表达:充满崇敬与热情,描写时注意细节刻画,语言质朴。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如何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耐心、平等地对待一个异国学生;并深刻地写出作者自己思想历程上的重要选择,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课堂小结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联系本文的学习,结合《〈呐喊〉自序》,加深对鲁迅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思考探究
链接资料: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呐喊>自序》
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可就在学医时,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促使他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认为要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无不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
积累拓展
藤野先生在《谨忆周树人君》中写道:“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鲁迅,请你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抒发自己的情感。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