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与朱元思书
导入
在西湖与黄山之间,有一条长达110公里江叫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富春江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赞,也有“小三峡”的美誉。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1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2
3
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又名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代文学家。诗文自成一家,文辞清拔有古气,文字干净传神,常描写山水景物,尤以小品文、书札见称,喜用两两相对的四字句,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作者简介
《艺文类聚》编于唐武德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性质的类质之一,保存了我国唐代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尤其是许多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七,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被视为一篇生动的山水佳作。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文体知识
1.书,即书信,是应用文体的一种。又称尺牍、尺素、尺翰、简札、书简、书函等。
2.骈体文,又称骈俪文体。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是:
①语言对仗。句式结构,要求平行对仗,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词语要求相互对偶,即词性也要相互对称。
②四、六句式。即每句主要有四字或六字两式,其他句式较少,且在文中只起辅助作用。
③讲究音韵平仄。
④极端化的用典、藻饰,造成许多末流作品的空洞华丽。
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富春江两岸山色清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更兼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镇点染,使富春江、新安江画卷增色生辉。富春江一带昔有“小三峡”之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在支流胥溪注入处,有“子胥渡口”、“伍子胥别庙”等古迹。
字音
缥碧 急湍 窥谷 轩邈
泠泠 鸢飞戾天 横柯
piǎo
xuān miǎo
líng
kē
yuān
lì
kuī
tuān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 飘荡,任意东西。自 / 富阳至桐庐 /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 / 皆缥碧,千丈 / 见底;游鱼 / 细石,直视 / 无碍。急湍 / 甚箭,猛浪 / 若奔。
夹岸 / 高山,皆生 / 寒树。负势 / 竞上,互相 / 轩邈;争高 /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 激石,泠泠 / 作响。好鸟 / 相
鸣,嘤嘤 / 成韵。蝉 / 则 / 千转不穷,猿 / 则 / 百叫无绝。鸢飞 / 戾天者,望峰 / 息心;经纶 / 世务者,窥谷 / 忘反。横柯 / 上蔽,在昼 / 犹昏;疏条 / 交映,有时 / 见日。
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体会骈体文的特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全,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空和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译 文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译 文
表示约数
独特的,少有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译 文
浅青色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译 文
使...寒冷
凭借
争着
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形成千百座山峰。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冲击,撞击。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译 文
停止、消失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译 文
指平息名利之心。
同“返”,返回。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经纶,筹划、治理。
戾,至、到达。
治理国家大事。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然在白天,林间仍显灰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译 文
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互相掩映。
归纳重点实词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归纳重点实词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
皆生寒树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湍急的流水
使动用法,使……寒冷
归纳重点实词
词类活用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归纳重点实词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允许
古义:停止; 今义: 生活贫困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筹划、管理 国家大事的能力
归纳重点实词
一词多义
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独特的,绝妙的
停止、消失
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直接
笔直地
品味意境
读第一段,思考: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
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
写景:风烟俱净,
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隐山之“奇”
暗水之“异”
山水总体特点
第1段,总说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点出其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品味意境
2、说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表达效果。
文章的首句先勾画出整体风貌。天与山自然不是一个颜色,这里写的是空气明净所造成的一种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
3、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环境美好,怡情悦目,人的心情也是轻松闲适的。
品味意境
齐读第二段,这一段写“异水”,即富春江水之美。
思考: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水色:缥碧。
②水清:见底、无碍(夸张)
③水急:甚箭、若奔(比喻)
(动静结合)
2、突出水清的句子是哪些?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是哪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品味意境
4、作者写出了富春江水的哪些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清澈
水色——
水深——
水中——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正面描写
夸 张
侧面描写
静(详)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 张、比 喻
动(略)
(俯视)
(平视)
品味意境
读第3段,思考: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1.视觉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化静为动
2.听觉
泠泠作响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穷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
以声衬静
品味意境
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几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
4、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品味意境
美丽的自然美景,往往有心灵净化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当然,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5、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 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品味意境
6、齐读最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的?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品味意境
7、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A.从山自身写:正面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视觉;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视觉;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侧面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听觉;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联想;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视觉。
品味语言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修辞的运用,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品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富春江山水的过程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即作者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写,对其美景的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和避世退隐的志趣。
品味结构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小结
今天我们既饱览了这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美景,又结交了这位热爱自然、厌弃尘俗的朋友吴均。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韵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赏一幅好画,因为它既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朗读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拓展延伸
示例:我赞成杜甫的人生态度。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祖国山水美丽者甚多,我们都去避世隐退,就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丢了。为了祖国山水更美,为了保卫这样的山水,我们必须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吴均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萌生避世退隐之意;杜甫饱览泰山雄奇的景色,立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誓言。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并说说理由。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国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拓展延伸
相同之处: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美文,试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文异同。
内容: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景色。
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不同之处:
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
写作目的:《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谢君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