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来一起看看学者们对《野望》的评价
王尧衢说:“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
沈德潜说:“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闻一多先生更认为此诗“应该说是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自然处渊明亦当让步”。
1.诗歌史上一般把王绩视作最早的唐代诗人。
2.《野望》这一首诗往往被看作是最早的唐代律诗。
3.自南朝梁至唐太宗朝,宫廷诗大行其道,诗歌掌握在皇帝和贵族的手中,他们写诗
主要是对贵族社会进行优美雅致的歌颂。然而,王绩作为一个怪诞的醉汉、固执的隐士及自足的农夫乱入其中,《野望》篇就像是宫廷饕餮大餐中的一盘野菜,往香艳的宫廷味道中掺杂了一股乡野的土腥气,极不和谐,特别“反动”。
来自山间的一股清流
王 绩
野望
野望
诗人: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朗读诗歌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诗人望到了什么?心里又在想什么?请调整诗句结构让理解更顺畅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视角
东皋薄暮望,
地点
时间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书中注释)
补充:
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阮籍《辞蒋太尉辟命奏记》
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
——潘岳《秋兴赋》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象征归田隐逸的符号
视角
东皋薄暮望,
地点
时间
【薄暮】:傍晚。薄,接近。(书中注释)
傍晚时分渲染处境的孤单落寞
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望: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
徙倚欲何依。(融情于景)
【徙倚】:徘徊(书中注释)
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欲何依】:用典,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诗意情绪。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诗人是什么样子的?请圈画出诗中表示诗人动作的字词。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望”“徙倚”“相顾”“长歌”
动作是人内心的折射,通过这些动词,你能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
1.一个忧郁的诗人,通过“望”看出。登高望远是古代文人的传统风俗,揽胜抒怀,用山水风景缓解内心的愁绪,可能作者在望远之前就心有郁结。
2.一个彷徨的诗人,通过“徙倚”看出。徙倚的意思是徘徊,来回地走,找不到去处。
3.一个孤独的诗人。通过“相顾”看出。相顾的意思是看来看去,想要寻找什么,却最终无所得。
4.通过“长歌”或许看不出诗人的心情。开心的时候会唱歌,悲伤时也会唱歌。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当作者唱起《采薇》这首歌,他的内心在感怀什么呢?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②通过注释发现作者此时已经在隐居了,但他依然过得不快乐,所以所“怀”不单单是隐逸生活,而是像伯夷叔齐这样的知音。
作者的孤独可以找到答案了,那他的苦闷、彷徨又是什么原因呢?还需继续走入他的内心。
王绩年少成才,十五岁就名动长安,被看作是神仙童子。少年天才这一点似乎有家族遗传,多年以后,王绩的侄孙辈中同样出了一个“年少而才高”的少年天团代表—初唐四杰中的王勃。王家六世冠冕,王绩的兄长王通,号文中子,是隋代儒家大学者。另外一位兄长王度,做过隋朝官员,写过一篇传奇作品《古镜记》。在这样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王绩,也曾怀有儒家入世追求,“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然而,这样一位少年天才似乎被错置了时代。时代委屈了天才,天才时时想要挣脱时代的束缚。
走近神仙童子王绩 (约589-644)
王绩字无功,这里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庄子曾经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崇尚道家学派的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了避世而居,成为隐士。
走近神仙童子王绩 (约589-644)
王绩曾三仕三隐,徘徊于仕、隐之间
诗人于隋大业年间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于中原、吴越间。
01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初,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意愿。
02
诗人为何而落寞彷徨?
情感总结
壹
无所依傍的彷徨
贰
怀才不遇的压抑
叁
知音难觅的苦闷
肆
避世归隐的愿望
王绩
来自山间的一股清流
王 绩
野望
温馨提示,课件已经申请版权(网上可查)仅限自用或校内公开课,请勿稍加修改就商用传播,参加比赛,以及上传其他平台等行为,对侵权者将追究侵权责任到底,感谢您对知识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