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二、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占据空间”的角度,去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 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明确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用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可以比较出物体之间谁轻谁重。那么,请你再来观察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相同吗?实际上,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形状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化身“小小科学家”,通过动手活动,去认识物体的形状吧! 设计意图:设立“小小科学家”人物形象,激发学生们的活动兴趣,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物体形状方面的特征。 二、聚焦激思 猜测探索 探索活动1:将小球和木块平铺进盒子里,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现在请小科学家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把学具箱里的四种物体,分别装进盒子里,怎样可以装得更多?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将物品堆放起来,就像屏幕上螺母这样放。或者可以将物体放平,多铺几层,就像橡皮这样放。为了顺利快捷地完成我们的科学活动,也使活动更加公平,本节课我们统一采取平铺一层的方式将物体摆进盒子里。就像小球这样,平着铺展开,只铺一层。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将物体平铺摆放的例子,你看方形的陆战棋和圆形的象棋,都是平铺在盒子里的,再看这两张图片,是常见的地板、地砖平铺的样子。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平铺了吗?那么老师来考考大家:下列图片中,螺母的 3 种摆放方式,请你观察哪种是平铺?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明白本堂课,统一使用的平铺方法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观察是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大家都要学会观察。那么,平铺之前,我们就先来观察这4种物体与盒子,预测一下这些物体只用一层、铺满盒子时,最多能放几个呢?再来比一比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把预测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先进行预测,再通过动手实践,去验证预测结果准确与否,会更有驱动力。 我们先将小球平铺进盒子里,看一看最多能放几个。第一次平铺摆放由老师进行示范,小眼睛要看仔细哟! 这个小盒子里,最多平铺了几个小球?请将结果记录下来。 刚才你的预测是几个?预测准确吗?我们再来进行第二次尝试。这一次由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平铺摆放。 这次在这个盒子里,最多平铺了几个小球? 把结果写到活动记录单上。 通过刚才的平铺摆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两次平铺的结果是相同的, 都是用了9个小球铺满了盒子。)那么,我们总结一下:这个盒子最多能平铺9个这样的小球。 下面我们将木块平铺在盒子中,看看最多能放几个?动动你的小手,开始摆放吧。 这次平铺,用几个木块铺满盒子? 再来进行第二次尝试。 这次铺满盒子,又用了几个木块? 把这两次结果写在记录单上。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这个盒子最多能平铺几个这样的木块?---这个盒子最多能平铺 16 个这样的木块。 请各小组组长,将你们这两次的活动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设计意图:通过看班级记录表,学生很容易发现:为什么小球和木块看起来大小差不多,铺满盒子时,用的个数却不一样,木块比小球放得多呢?引导学生问:既然盒子是相同的,那原因肯定出现在小球和木块上。 那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小球和木块:像小球这样的形状,我们叫它球体,每个面都是圆形,可以滚动。而这个小木块是正方体,有 6 个相同的面,都是正方形。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发现:小球和木块,虽然看起来大小差不多,但形状却不一样。小球是球形的,木块是方形的。当小球平铺时,会出现空隙,而木块之间没有空隙,可以紧挨在一起。从而总结出:球体和正方体形状不同,“占地方”的大小也不同,平铺满盒子时,所用的个数也就不相同了。 探索活动2:换一种平铺方法能装得更多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摆一摆螺母,看看把它平铺到盒子里,最多又能放几个呢。科学书上的图片,提示大家,螺母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平铺,那么,换一种平铺方法能装得更多吗?动手试一试,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果。摆放完毕记得填写活动记录单。学生汇报平铺螺母的结果:第一次平铺我们小组是把螺母平着放的,最多放了 24 个。第二次我们换了一种平铺方法,像书上那样,将螺母立起来放的,把24个螺母都放进去了,盒子还有很大地方,还可以摆得更多,肯定超过了24个。引导学生用“>24”来表示第二次平铺时盒子中螺母的数量。再请各小组组长将平铺螺母的两次结果补充到班级记录表上。 设计意图:通过看班级记录表学生很容易发现:为什么螺母换一种平铺方法,就能装得更多,而小球和木块这两种物体,两次平铺的数量都相同?没有别的平铺方法吗? 好,那我们来观察一下螺母!再将它和小球、木块做个比较。螺母上下两个面都是六边形,中间有一个圆形,它还有六个侧面,每个侧面的形状都接近于长方形,并且,上下两个面的六边形要比侧面的长方形大一些。当我们把螺母平着放时,六边形就要比长方形“占地方”多,而且还有空隙,平铺的数量自然就少一些。还记得之前观察过的小球和木块吗?小球是球体,每个面都是圆形。木块是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无论变换怎样的平铺方法,其实都是在使用相同形状的面去平铺,“占地方”的大小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每次平铺摆放结果都是相同的。而螺母有不同形状的侧面,就可以用不同的面去平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这些物体做对比,提出“小球、木块为什么没有其他摆放方式,而螺母却可以有不同的摆放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物体形状的差异——小球和木块各个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然而螺母会有不同形状的侧面。让学生们意识到物体形状的不同,会影响到铺满盒子用的数量。 三、研讨论证 揭秘新知 实验进行到这,请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一下,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小球、木块只有一种平铺方法,螺母有两种平铺方法,所以同一种物体的不同平铺方法,结果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从而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像小球、木块这样的物体每个面的形状都相同,平铺的结果也相同,像螺母这样的物体有不同形状的侧面,平铺的结果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活动结果和交流汇报,能够发现,原来物体平铺满盒子时,使用的数量是与它的形状有关系。 四、课后练习 巩固知识 学具里还有橡皮,将它平铺到盒子里最多能放几个?我们先对橡皮进行观察: 橡皮是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对着的两个面形状、大小都相同。思考一下,橡皮平铺在盒子里可以有几种方法?哪一种平铺方法放得最多?请各小组同学在课后试一试,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去验证你的猜测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大家一同对橡皮进行观察,讲解橡皮的形状,了解以后,再去进行橡皮平铺的预测和实践。 课堂小结 突出重点 本节课,我们通过平铺的方法,认识物体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被观察和测量,而物体的形状会影响他的平铺方式和数量。 设计意图:清晰总结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六、学习科学 运用科学 请你回到家后,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玩具箱或者文具柜。看看怎样能装得更多?相信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再去动手实践,一定能成为“收纳小达人”。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之后再去实践,使孩子们“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热爱科学”。 七、板书设计 填写班级记录表: 总结知识点: 设计意图:班级记录表,可以使学生们对于活动结果一目了然。将知识点总结,可以让学生们更清楚本节课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