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背影(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背影(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2:43: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5张PPT)
背影
朱自清
新课导入
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亲,好像从来都是不善表达的,即使他对你的爱有千斤重,也很难流露于言语之中。如果一位将爱隐忍于心的父亲,遇上了同样内敛的儿子,他们之间会如何传递爱与关心呢?今天我们就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感受他笔下的父子深情。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线索,思考以“背影”为中心的好处,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
能通过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变化,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素朴而典雅、简净而细致的语言。
分析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感受父爱的伟大。
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意境隽永,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等。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匆匆》等。
走进作者
1921年12月31日,欢送俞平伯赴美国考察时在杭州合影。右起:俞平伯、朱自清、叶圣陶、许若昂。
走进作者
1932年与英国友人摄于伦敦,二排右二为朱自清。
背景链接
1917年冬,朱自清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1921年,朱自清回到扬州任教,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状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此前朱自清便因父亲包办自己的婚姻多有不满,之后,父子间的裂痕越来越深,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矛盾终于解除。
文体知识
记叙性散文
概念 以记人叙事为主,洋溢着浓厚抒情气息的散文。
特点 对人和事的描绘和叙述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充满感情。它侧重于在叙述人物和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分类 记事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
写人散文 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侧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重难字词
迂( ) 拭( ) 搀( )
差使( ) 交卸( ) 簌簌( )
赋闲( ) 游逛( ) 踌躇( )
栅栏( ) 马褂( ) 蹒跚( )
颓唐( ) 琐屑( ) 举箸( )
晶莹( ) 情郁于中( )

shì
chān
chāi
xiè


ɡuànɡ
chóu chú
zhà
ɡuà
pán shān
tuí
suǒ xiè
zhù
yínɡ

词语解释
狼藉:
赋闲:
踌躇:
迂:
颓唐:
琐屑:
祸不单行:
蹒跚:
不能自已:
乱七八糟的样子。
失业在家。
犹豫。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颓废败落。
细小而繁多的事。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我”对父亲的“背影”难以忘怀,引出下文的“背影”故事。
第二部分(2~6):回忆家中往事以及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三部分(7):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思念之情。
整体感知
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亲在浦口送别儿子。
文本研读
全文共写了父亲的哪四次背影?请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文本研读
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望父买橘”写得极有特点,那作者笔下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品读文中的细节,感受朱自清父亲对他的爱,并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文本研读
外貌描写
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从其颜色看:可见父亲的心情的暗淡悲伤
从其质地看:可见父亲的老境的颓唐困顿
与紫毛大衣对比:深沉的父爱啊!为孩子倾其所有
文本研读
动作描写
“探”、“攀”、“缩”、“倾”
“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文本研读
语言描写
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字字句句流露父亲当时的心声:对儿子的怜惜、体贴、关爱、不舍。
关心路途口渴
惦念旅途安全
担心行李安全
A.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C.进去吧,里边没人。
文本研读
神态描写
(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责任尽到,心情愉悦
形象: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细心、体贴、不善言辞、疼爱儿子的慈父形象。
文本研读
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
悲伤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惜别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怀念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鉴赏语言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
鉴赏语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烦冗,因为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消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能存在的单调感。
鉴赏语言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作者使用的是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描绘出了父亲的形象。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并不平静的感情。
鉴赏语言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这几句话的书面语特点明显,既用文雅的四字词语,还使用接近文言文的句式,强化了句子的概括力,短短几句,概括了父亲的人生历程。虽以第三人称来写,“哪知”“触目伤怀”等词语却写出了父亲的心境。连用两个“自然”,为父亲辩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
艺术特色
1.民族化
《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艺术特色
2.简洁
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艺术特色
3.朴实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 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艺术特色
4.感人
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艺术特色
5.白描手法
所谓白描,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如文中“望父买橘”的场面。
课堂小结
父爱深深,一个买橘的背影打动了无数读者,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我们的父亲和我们自己。爱需要付出,需要理解。古人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亲情亦然。让我们珍惜拥有,再一次齐读: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课后作业
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如何理解这里的“过分”?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一定会有新的体会,请你写几句此时最想对长辈说的话。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悲哀 衰弱 嘱拖 诸多
B.惨淡 踪迹 栅栏 钩留
C.晶萤 警醒 奔丧 游逛
D.亏空 搀扶 谋事 迂腐
解析:A.有误,“嘱拖”的“拖”应为“托”。B.有误,“钩留”的“钩”应为“勾”。C.有误,“晶萤”的“萤”应为“莹”。D.正确。故选D。
D
当堂检测
2.下列对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认为自己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觉得满足)
D.进去吧,里边没人。(表现了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解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D
当堂检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
B.《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的是作者到北京上学,父亲到浦口火车站送他,照料他上车,并为他买橘子的情形,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C.《背影》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记叙回家奔丧、月台买橘、车站送别、读信思父等事件,着力刻画了父亲的形象。
D.本文以“背影”为线索叙事抒情。开篇“背影”点题,引出下文故事;买橘描绘“背影”,表现深切父爱;别时眼望“背影”,离情催人泪下;读信浮现“背影”,思父不能自已。
解析:ABD正确;C.有误,“正面描写”错,应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C
当堂检测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孩童时,我们坐在母亲的膝上,轻轻吮吸着无私的母爱;跟在父亲的身后,慢慢品读着深沉的父爱;拉着兄弟姐妹的手,一步步走向成熟。
②爱总是这个世上最动人的语言。
③因为,亲情血浓于水。
④而浸润了爱的亲情,更是深如海、高似天、厚甚山。
⑤成熟后,母亲的叮嘱、父亲的目光、兄弟姐妹的祝福,将伴随着我们走向天之涯、海之角,走向时间的最深处——永恒。
A.②③④⑤①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③①⑤ D.①⑤②③④
解析:阅读整个语段,可知该语段是关于“爱”的,因此可确定首句是②,总论“爱”给人的感受。其次是④,进一步说明“浸润了爱的亲情”深如海、高似天、厚甚山。再次是③,解释“浸润了爱的亲情”为何如此厚重。接着是①,具体叙述孩童时期的爱。最后是⑤,写长大成熟后的爱。。
C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