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朋友说,人活着是为了吃饭;那吃饭是为了什么?吃饭是为了活着......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我为什么活着》的内容。
理解作者活着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走进作者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是“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背景链接
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窥见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重难字词
遏制( ) 飓风( ) 肆意( )
濒临( ) 孤寂( ) 震颤( )
俯瞰( ) 深渊( )
星辰( ) 流转( )
云霄( ) 呼号( )
è
jù
sì
bīn
jì
chàn
fǔ kàn
yuān
chén
zhuǎn
xiāo
háo
词语解释
遏制:
飓风:
肆意:
濒临:
俯瞰:
流转:
制止;控制。
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紧接,靠近。
俯视。
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提出总的观点,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第二部分(2~4):作者分别叙述了人生的三大追求即爱情、知识、同情心。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总写
分写
总写
文本探究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我为什么而活着
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文本探究
开篇点题,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为什么而活,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一段与题目有何关系?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文本探究
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感情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难”“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文章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浪漫色彩。
文本探究
第二部分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并列式
第2段:分写追求爱情
第3段:分写追求知识
第4段:分写同情人类苦难
文本探究
爱情可以带来喜悦,使人摆脱孤寂,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知识可以增进对人类、自然和科学的了解,充实人类的精神,开阔眼界。
同情人类苦难,虽深感无能为力,但希望人类所受的苦难可以减轻一些。
作者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苦难原因分别是什么?
文本探究
第2段中提到的“深渊”指什么?
“深渊”指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没有爱情的世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人于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文本探究
第2段中提到的“仙境”指什么?
“仙境”是非常美好的地方,在那里没有苦难,人们都幸福地生活着,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美好的体验。
文本探究
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作者从了解人的心灵(人类)、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三个方面追求知识。
文本探究
第4段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云霄”“尘世”分别指什么?
承上启下。
“云霄”指美好的理想境界,“尘世”指现实世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作者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
文本探究
读第4段,为什么说同情心也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这种感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拥有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的经历就是对这种情感的最好诠释。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身受迫害也在所不惜。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文本探究
作者的三个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在排列顺序上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不可以。
这三个追求存在着情感上由浅入深、境界上由低到高的逻辑关系。
①追求爱情,能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是人本能的追求,属于个人情感领域。
②追求知识,既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还能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从而造福人类。
③同情人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它们,则由小我升华到大我,由个人之爱升华到博爱的境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生的价值。
文本探究
如何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话?
他胸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文本探究
罗素是一个具有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罗素形象
主题思想
文章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表达了对爱情、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表现了一个思想家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拓展延伸
罗素一生有过几段爱情,他曾这样说过:“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爱情让他的胸怀变得更宽广、更博大。
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拓展延伸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阿诺德: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
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
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臼齿(jiù) 濒临(pīn) 繁殖 茸毛(róng)
B.凋谢(diāo) 震颤(chàn) 深渊 兴味(xìng)
C.飓风(jù) 洗涤(tiáo) 星辰 赐予(cì)
D.遏制(è) 卑微(bēi) 销逝 点缀(zhuì)
解析:A.濒bīn。C.涤dí。D.销→消。
B
当堂检测
2.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做一个快乐的人吧□摘掉面具,卸下伪装,静守己心,笑谈浮华。以风的洒脱,笑看经年岁月□以莲的恬淡,随遇而安。人生无常,世事无常。不要人夸颜色好,取悦自己,向阳而行,温暖自己照亮他人,才是大美的人生,智慧的人生□
A.! ; 。 B. ! , !
C.。 ; 。 D.。 , !
解析:“吧”在语段中表示感叹语气,第一空用感叹号;第二空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且并列部分内部已有逗号,故此处用分号;第三空前面这句话是陈述句,应用句号。
A
当堂检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久的生命》的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
B.《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C.《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进行阐述。
解析:“美国”应为“英国”。
A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