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9 16: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包括气泡的产生、温度的变化等。
熟练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理解水沸腾的本质是剧烈的汽化现象,以及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完整的水沸腾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总结水沸腾的特点和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增强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沸腾时的现象。
理解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以及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增大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水沸腾的规律和本质。
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水沸腾的相关视频、图片和动画。
准备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塑料袋、漏斗等。
为每个小组准备实验记录表格和学习单。
准备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和知识卡片。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水沸腾的基本概念。
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教师精心挑选一段清晰且具有代表性的烧开水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视频中,水壶中的水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微笑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这段烧开水的视频,大家能回忆一下,在视频中你们观察到水在加热时出现了哪些变化吗?”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看到水开始冒泡了,而且泡泡越来越多。”有的说:“水加热后有热气冒出来,整个画面都变得模糊了。”还有的说:“我注意到水温在不断升高。”
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接着进一步引导:“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变化。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更深入地探究一下水沸腾的整个过程呢?”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沸腾了。
(二)知识讲解,实验准备
教师巧妙地结合生动形象的课件,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水沸腾的概念和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同学们,水沸腾是一种非常剧烈的汽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水会迅速地从液态变成气态,也就是变成水蒸气。”
着重强调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大家要记住哦,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而且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随后,教师逐一展示温度计、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详细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特别针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讲解:“同学们,使用酒精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我们要用火柴来点燃酒精灯,千万不能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还要轻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以防止下次使用时打不开。”
接下来,教师详细而清晰地讲解实验步骤:“首先,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注意不要加得太满。然后把温度计轻轻地放入水中,一定要注意,温度计不能接触到烧杯的壁和底,不然测量出的温度就不准确啦。接下来,用三脚架和石棉网把烧杯稳稳地固定好,再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观察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并且仔细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比如气泡的产生和变化情况、水面的状况等等,还要把这些观察结果认真地记录下来。”
最后,教师再次强调实验要求:“这次实验需要小组的同学们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每个人都要认真观察,记录的数据要准确无误。同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别被烫伤了。”
(三)小组实验,观察记录
学生们迅速分成小组,兴致勃勃地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则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走动,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实验进展,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就认真记录下水温,并全神贯注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比如气泡刚开始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又有怎样的变化,水面的情况是如何逐渐变化的等等。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同学们,注意观察水即将沸腾和沸腾时的现象,看看温度计的示数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四)汇报交流,初步总结
各个小组顺利完成实验后,有条不紊地整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自信满满地向全班汇报实验情况。他们详细地讲述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气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产生和变化过程,以及水面的各种现象。
教师将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精心汇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和比较。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全面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再次强调水沸腾时的关键特点和规律。
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回家后请大家认真思考水沸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形成一篇简短但深刻的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地向学生提问:“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亲手实验,深入探究了水沸腾的过程。现在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水在沸腾时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
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回答问题,纷纷回忆起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产生大量气泡等重要特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上节课精彩的实验图片和精准的数据,再次强化学生对水沸腾现象的深刻认识。
(二)深入探讨,解决疑问
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比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呢?还有,水沸腾时产生的那些气泡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们迅速分成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则融入到各个小组之中,认真倾听学生们的想法,适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提示。
各小组充分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讨论结果。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和深入探讨,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深入浅出的讲解。
(三)拓展实验,加深理解
教师充满激情地提出一个拓展性的实验:“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更有趣的实验,探究不同水量对水沸腾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详细讲解实验方法:“我们准备两个完全相同规格的烧杯,分别向里面加入不同量的水。然后,按照上节课我们学到的实验步骤,对它们进行加热和认真观察记录。”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全神贯注地观察并仔细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认真分析数据,仔细比较不同水量下水沸腾的时间和温度的差异,并积极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水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例,比如:“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煮饭、煮汤、消毒等过程中,是不是都用到了水沸腾的原理呢?”
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水沸腾的应用,并努力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与水沸腾应用相关的精彩图片和生动视频,如工业生产中的蒸汽发生器、发电厂的蒸汽轮机等,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价值。
(五)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对水沸腾现象的更深入理解、拓展实验的宝贵成果以及水沸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着重强调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同学们,科学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
对学生们在本节课中的出色表现进行中肯的评价,大力表扬那些积极参与、善于思考的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六)课后拓展,探究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课后请大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水在不同压力下的沸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相关的小实验或探究活动,比如探究不同液体的沸腾特点等,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持续热情和无限兴趣。
六、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水沸腾的现象
气泡产生
水面变化
产生“白汽”
水沸腾的温度
沸腾前:上升
沸腾时: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
体积增大
实验注意事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水沸腾的现象和特点有了较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科学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方面还不够准确和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此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和拓展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沸腾这一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