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鱼”学与导设计
课 题 观察鱼 执教时间
课时 1 设计者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鱼的外形特点、鱼的运动和鱼的呼吸三大板块。通过引入“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鱼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探究,然后通过观察发现鱼的运动主要是靠鱼鳍来完成的,接着思考鱼嘴不停地一张一合鱼鳃一开一闭,到底是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最后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鱼因为生活在水里所以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身上还长有鳞片等特征,从而归纳出动物身体的外形特点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 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引导他们观察,并能科学地描述鱼身体的主要结构特征。对“鱼是怎样运动、怎样呼吸的”这些问题,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比较笼统,一般会回答尾巴、身体、嘴巴等答案。如何通过观察寻找支持自己猜想的证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微视频等方法,将原本看不见的“游泳”“呼吸”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会自发将鱼的运动和呼吸与人进行比较:人用脚走路,鱼用鳍游泳;人在陆地上呼吸,鱼在水里呼吸;鱼呼吸时鳃在动等等。这些方面的比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鱼的认识。 学教方式选择:为核心问题“动物有其一定的身体等主要特征,动物能适应环境”引领下“问题导学”的方式展开学生对鱼的探究活动。
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鱼有鳞片、鳍、鳃等身体特征。 2.知道鱼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适应水生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 2.观察鱼,了解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3.能用简图描述鱼的主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对鱼的运动和呼吸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鱼的形态和运动,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动物和植物一样,是有生命的,体会爱护动物的意义。 重点:会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 难点:知道鱼的身体特征使其适应水生环境。
课前准备 鲫鱼、鱼的培养盒、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学导活动与过程
(一)聚焦 学习任务: 1.了解鱼的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对鱼的前概念,激发学生对观察鱼的兴趣。 学习要点: 1.鱼生活在水中。 2.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教师ppt出示鱼的图片。 2.提问:鱼都生活在哪里? 3.预设生:小河里、池塘里、大海里 师总结:它们几乎栖居在地球上所有的水环境中,从淡水湖泊、河流到大海和海洋,几乎都可以找到鱼类的踪影。 4.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鱼呢?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 学习任务: 1.观察鱼的身体特点 2.观察鱼的运动。 3.观察鱼的呼吸。 4.大胆、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学习要点: 1. 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 2. 观察鱼,了解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3. 能用简图描述鱼的主要特征。 1.学生活动一:观察鱼的身体特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鱼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仔细观察它的外部身体特征,观察、发现它是什么样子的?并把你看到的画下来,边观察边画,画的越像越好!画好之后标注这是什么部位。 2.学生汇报分享、质疑补充。 预设生:有头、嘴、眼、鳃、鳍(7)、鳞片 3.学生活动二: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提问:鱼没有腿,它是靠什么运动的呢?是怎么运动的呢? 4.学生汇报分享、质疑补充。 5.学生活动三:观察鱼的呼吸 教师出示一幅鲫鱼鱼头的图片,提问:鱼会呼吸吗?它是用什么呼吸的额?是怎么呼吸的呢? 6.学生汇报分享、质疑补充。 7.教师播放鱼呼吸的记录视频。 8.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鱼的外部特点,那么鱼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呢?
(三)研讨 学习任务: 1.研讨鱼有什么特点。 2.研讨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 学习要点: 1. 知道鱼有鳞片、鳍、鳃等身体特征。 2. 知道鱼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适应水生环境。 3. 体会动物和植物一样,是有生命的,体会爱护动物的意义。 1.提问: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 2.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 3.提问:鱼是怎么呼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