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知 人 论 世
情景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领略高山大岳,见过千流百川,无限情思在他们笔下挥洒。下面,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重新领略江南山水的清新秀丽,感受自然之美!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课文。
2.研读文本,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提升鉴赏能力。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文题解说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字词检查
歇(xiē) 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
字词积累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
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
深 入 文 本
学习活动一: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一)诵读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学习活动一: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一)诵读感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习活动一: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二)全文翻译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学习活动一: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
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胜收,作者是怎样写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学习活动一: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
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胜收,作者是怎样写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一)“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习活动二:研读分析文本内容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含有与谢公比肩之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片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二)《答谢中书书》一文结尾为何提及“康乐(谢灵运)”?
学习活动二:研读分析文本内容
对山水的审美古已有之,但在六朝时人看来,至高位而多次归隐田园、畅游山泽的谢灵运无疑是最值得效仿的对象。且谢灵运长于赋诗,将自然美景引人诗歌创作,堪称山水诗的宗匠。作者于文中称引谢灵运,有追慕前贤之意,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除此之外,陶文所描绘的或许是永嘉的山水,而谢灵运写有不少歌咏永嘉山水的诗歌。欣赏对象相同,都能领悟山水之奇,作者将谢灵运引以为知音,也是很自然的事。
(三)《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学习活动二:研读分析文本内容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文章在句式、节奏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习活动二:研读分析文本内容
作者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五)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学习活动二:研读分析文本内容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一)本文写作特色鲜明,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1.文字凝练,富有节奏
文章多选用四字短语,既精炼地写出了山水之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多角度写景,富有立体感
高低、远近、俯仰、动静、视听等多角度的结合,使文章的写景更富有立体感,表现了观赏者与自然融合的愉悦,也使读者身临其境。
学习活动三:感悟文本写作特色
(一)本文写作特色鲜明,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3. 四美呼应,情感浓郁
文章的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称之美,不仅是整篇文章令人回味无穷,也表达出作者与先贤共赏美景的自矜自得之感 。
学习活动三:感悟文本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只有区区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他状写的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文章清秀隽雅,如诗如画。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课 堂 测 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B.《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指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做过中书舍人。
C.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D.陶弘景写本文的目的是向谢中书表明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D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有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陶弘景在这封信中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故选D。
2.对《答谢中书书》及《与朱元思书》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文体均为“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多记事陈情。这两封书信不仅具备沟通的实用性,更兼增了审美性与欣赏性。
B.《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仰观“高峰入云”,俯察“清流见底”,观照视线从天上瞬移至地下,再从“两岸石壁”到“青林翠竹”,从高空“猿鸟”到深水“沉鳞”,让人胸襟开朗,能目尽万物之状。
C.《与朱元思书》中,写高山用“竞上”“轩邈”“争高”等人格化的描写,以静写动,化动为静,既有诗情画意,又极具情趣,突出了富春江下游两岸高山的奇特。
D.这两封书信创作中存在发现自然、游赏自然、隐迹自然,真切抒发情怀的倾向,也揭开了南朝士人的闲余生活,表露了他们“喜游纵情”“尚隐避世”的文化心态。
C
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C.“……以静写动,化动为静,既有诗情画意,又极具情趣……”表述错误。“竞上”“轩邈”“争高”这些人格化的描写,是以动写静,化静为动。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引凄异 引:延长(郦道元《三峡》)
B.晓雾将歇 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互相轩邈 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
D.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C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C.“轩:远”错误。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句意: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故选C。
课 后 作 业
必做内容:
1.完成《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
2.整理学习笔记本(积累字词,梳理文本内容)
选做内容:
1.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吟咏,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比赛,选出班内“诵读小能手”。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