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利津第一中学 毕延庆
课 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
时间
12.29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知道区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带。
3、用实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区域分析与比较的地理研究的方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培养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人们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态度和责任感。
重点
难点
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难
点
1、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将地域差异的分异规律应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并能解释区域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随笔
导入
观看桂林的山水风光(新乐),问:“同学们想去桂林吗?”生:“想”问:“去干什么?”生:“旅游”“我们这儿不是也有树有水吗?”生:“不一样”“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
新课
课件展示南北景观差异,东西景观差异
总结: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不一样,纬度位置不同则热量条件不同,而海陆位置则影响了水分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气候下,又形成了一定的植被与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与土壤共同组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地带即自然带。
反思:此处主要是解释自然带的形成,内容较为抽象,这是后继内容的基础,因此在讲解时尽量将问题细化,方便学生理解。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师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生觉得此图中自然带的分布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师引导:全球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师生互动:放大非洲,图中找出20°E经线,说出20°E经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的名称。
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
师:发现规律了吗
生:关于赤道对称
师:这些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在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的。
师总结:这种规律叫做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画出示意图
师:该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主要以热量为基础
师:在什么地方最典型?
生: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师生互动:在图中找出40°N纬线,并说出40°N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名称。
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这些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在东西方向上更替,南北方向上延伸的。由沿海向内陆,自然带为森林、草原、荒漠
师总结:这种规律叫做有沿海向内陆的分异。画出示意图
师:该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师:在什么地方最典型?
生:中纬度地区
3、山地的垂直分异
师生互动:读书中的图5.11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自然带有何变化规律?
生:有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产生着更替
师: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类似于前面所讲的那种分异规律?
生:这种变化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水热状况都在变化,其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师:假如两座山均高5000米,一座位于赤道,另一座位于极地,哪座山自然带多?
生:位于赤道的多
师:假如两座山均位于赤道,一座高5000米,另一座高1000米,哪座山自然带多?
生:5000米的山自然带多
师:因此,山越高、纬度越低、这种规律越明显
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部分练习,对当堂内容进行训练。
板书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纬度位置----热量
海陆位置----水分
作
业
1、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的相关内容。
2、完成名门基训的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随堂练习
[基础过关]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很明显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第2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及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自然带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Q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较低。
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C
读“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山地分布在( )
A.高原山地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荒漠气候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7.北坡比南坡( )
A.光照强 B.坡度陡
C.水分多 D.林地少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根据该山地的位置及山麓的植被可判断,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第7题,图中北坡比南坡林地多,可推知北坡降水多。
8.读“中国北部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写出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带,B__________带,C________带。
(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了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受________条件影响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中
解析 该图显示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C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9.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
(3)图中没有标注数码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
(4)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②④ ④⑤ (3)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4)洋流、地形起伏
解析 第(1)(2)题,根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关系判断:自然带①亚寒带针叶林带;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相对应的气候类型:①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第(3)题,图中没有标注数码的自然带位于大陆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第(4)题,从各自然带分布界线分析,画图时没有考虑洋流、地形起伏等因素。
[能力提升]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11.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答案 10.A 11.D
解析 第10题,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生长森林植被;大兴安岭至贺兰山的②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为草原;贺兰山以西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山地迎风坡除外),地表景观以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A项正确。第11题,图形显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是南宽北窄,主要因为由南向北,夏季风势力减弱,影响时间缩短,影响的东西宽度缩小,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故能生长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缩小,D项正确。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据研究表明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判断( )
A.北半球山地林线北坡高于南坡
B.南半球山地林线高于北半球
C.同一纬度山地林线北半球高于南半球
D.同一纬度山地林线沿海高于内陆
13.影响全球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
A.山地海拔 B.光照强度
C.年平均气温 D.最热月平均气温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获取图中纬度和海拔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13题,图中显示纬度越低,山地林线海拔越高,说明气温是影响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由材料中可知,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而生长期在气温较高的时期,故首要影响因素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而不是年平均气温。
14.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自然带分别表示( )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2)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3)③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
答案 (1)C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是水分。
(3)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
解析 第(1)题,根据①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即可判断。第(2)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③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有关,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第(4)题,丙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
课件35张PPT。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利津县第一中学 毕延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区域我国北方的冬季海南的冬季长白山林区新疆塔克拉玛干自然带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
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
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
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
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
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
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
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分异基础:热量
表 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水分
分 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中,决定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该分异规律在____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明显,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___________的影响。(1)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____________的影响而产生的。由赤道到两极热量热量差异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中海陆分布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分异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变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山地基带与该地水平地带性自然带谱一致
阳坡光热充足,植被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只考虑温度,阳坡温度高,雪线较阴坡高不同纬度,相同海拔的两座山纬度低者垂直带谱较丰富不同高度,相同纬度的两座山高度大者垂直带谱较丰富或阳坡为南坡,该山在北半球
若阳坡为北坡则该山在南半球阳坡阳坡南半球北半球不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气温高雪线也高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多
雪线较低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带谱是否完全一样?结合“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2)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结合“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3)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北坡?(4)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2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4题。3.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圭亚那高原北部
4.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好
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自然带E→G→F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B→C→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填字母)(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受千岛寒流的影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