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创优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13 20:44:26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二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人口政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人口现状: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3.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一二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影响: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除了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人类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无论局部地区,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都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2.应对措施: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点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问题导引
阅读教材P118的“资料分析”,思考: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明显增多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 高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巨大落差”,使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基数过大使增长速率较大。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
1.基本特征
(1)人口增长速度快,呈“J”型曲线增长。
(2)人口增长规模大。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4)城镇人口比重加大。
2.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1)人口政策的必要性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探究一探究二(2)措施及效果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②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把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③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3.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受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素干扰很小。
(2)我国社会形势稳定,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探究一探究二典例提升1
下页左上图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持续高于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综合三幅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加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变式训练1我国的人口问题尤为突出的原因是 (  )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B.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快
C.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慢
D.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慢
解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的速度仍然很快。
答案: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点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问题导引
近年来,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这会对生活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提示 生活垃圾增多,私家车增多造成街道拥堵(和噪声污染、空气质量变差)等。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模型探究一探究二从左下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多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协调人口和环境关系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④推进生态农业。探究一探究二典例提升2
下图所示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剧增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是粮食产量必然      。?
(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快粮食      ,并使人口死亡率      。?
(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      。?探究一探究二解析:人口增长,土地利用过度,使粮食单产不高不稳,甚至病虫害频繁出现,导致粮食减产。人口继续增加,由于土地被开垦,植被被破坏,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短缺。人口由于食物不足、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素,死亡率升高,所以人口数量下降。
答案:(1)下降
(2)短缺 升高
(3)枯竭加剧探究一探究二变式训练2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解析: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们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D1 2 3 4 5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
C.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解析:影响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是外界自然环境条件,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等。
答案:C1 2 3 4 5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
解析: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动态的数量特征,但性别比例不适合人类。
答案:A1 2 3 4 53.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1 2 3 4 54.下列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出生率
B.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增长
C.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能够延长我国人口繁衍周期
D.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
解析: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目的是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增长;计划生育政策提倡适龄生育,限制早婚早育,有利于延长我国人口繁衍周期。
答案:D1 2 3 4 55.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大力开垦湿地,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答案:C课件21张PPT。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二三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练一练
判断题
1.臭氧层破坏会导致温室效应。(  )
提示 :× 大气中CO2浓度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
2.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气体包括SO2、NO2、CO2等。 (  )
提示 :× CO2不是污染环境的气体。一二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保护措施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此外还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提倡合理利用。一二三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探究一探究二探究点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导引
某地区持续干旱,导致土地干裂,如右图所示。旱情的持续发生对生物圈的稳态会造成哪些影响?
提示 导致土地荒漠化、植被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探究一探究二2.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分析 探究一探究二典例提升1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据题中信息“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可以推断,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减少酸雨危害、空气污染,同时缓解温室效应。生物柴油由于是用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变式训练1如果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会发生以下变化,那么其变化的顺序是(  )
①水中含氧量下降 ②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 ③动、植物死亡产生大量尸体 ④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有毒气体 ⑤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 ⑥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A.①②③⑤④⑥ B.⑤③②①④⑥
C.⑤①②④③⑥ D.①③④②⑤⑥
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首先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起动物的大量繁殖, 继而引发动、植物的大量死亡,促使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消耗大量O2。水中含氧量下降,水中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有毒气体,使水中生物死亡。
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问题导引
阅读教材P125“思考与讨论”中的实例,思考:红树林的消失,将会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又将怎样影响周边的生态系统?
提示 红树林的消失,会使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够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实施保护。
(1)就地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等。例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2)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3)利用生物技术保护濒危物种。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此外还可通过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4)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同时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5)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探究一探究二典例提升2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是(  )
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
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间接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本题中A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为间接价值,C为潜在价值。
答案:A探究一探究二变式训练2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B项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项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正确。
答案:B1 2 3 4 51.下列不属于目前被世界公认的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A.人口急剧增长 B.酸雨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
解析: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人口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状况不一。
答案:A1 2 3 4 52.大力推广无磷洗涤剂,是因为含磷、氮物质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湖泊(  )
A.鱼虾全部死亡
B.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现象
C.金属污染
D.氮氧化物污染
解析:人们用含氮、磷物质的洗涤剂后,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藻类释放的毒素能毒杀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味,出现“水华”现象。
答案:B1 2 3 4 5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解析: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阳光的紫外线,因此臭氧层被破坏会使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答案:D1 2 3 4 54.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了人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解析:间接价值就是指生态价值。
答案:B1 2 3 4 55.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课件6张PPT。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 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整合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专题一专题二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自然的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二 环境问题的分类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来划分,环境问题可分两类。首先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称为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指地震、洪涝、飓风、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问题。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和抵御能力还很薄弱,还难以战胜这类环境问题。其次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由于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扰乱和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是环境污染。即指有害的物质,如工业“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此外还包括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等。专题一专题二按环境问题的影响和作用范围来划分,有全球、区域和局部等不同等级。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有毒、有害垃圾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等。
全球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复杂性和跨国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