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同步训练题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溃退( )
泄气( )
督战( )
要塞( )
歼灭( )
锐不可当(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经营惨淡 英勇善战 风平浪静
B. 横渡长江 锐不可挡 摧枯拉朽
C. 突破敌阵 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D. 执行为难 坚决执行 拒绝签定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
B.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C.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D.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真是可歌可泣。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 5—8 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这则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消息的导语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则消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 9—12 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
文中“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这句话。
12. 这则消息的结语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写作训练
13. 请你根据学校最近举办的一次活动,写一则消息。要求:内容真实,语言简洁,符合消息的结构特点。字数在 300 字左右。
14. 以“身边的新闻”为话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15. 结合《消息二则》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字数在 400 字左右。阅读先给出文章
答案
一、基础知识答案解析:
1. 注音依次为:kuì、xiè、dū、sài、jiān、dāng。
2. C 项正确。A 项“经营惨淡”应为“经营惨澹”;B 项“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D 项“拒绝签定”应为“拒绝签订”。
3. D 项“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用在这里形容演讲不恰当。A 项“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符合语境;B 项“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恰当;C 项“措手不及”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恰当。
4. D 项正确。A 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 项否定不当,删去“不再”;C 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
二、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5. 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突出了“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两个关键信息,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6.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作用: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具体叙述渡江情况做了铺垫。
7.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民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队比作摧枯拉朽,形象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威力和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突出了战役胜利的迅速和必然。
8.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9.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先写中路军可以突出其先锋作用;中路军的渡江情况较为顺利,为后文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渡江做了铺垫;按照时间顺序,先写中路军符合事件发展的逻辑。
10.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分析原因、深化主题的作用。既说明了人民解放军胜利的主观原因是英勇善战,又指出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导致其失去民心、军队士气低落的客观原因,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战役胜利的背景和意义。
11. “至发电时止”明确了时间节点,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大部”表示大部分,不是全部,用词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二十三日可以渡完”中的“可以”表示一种推测,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性。
12. 结语: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作用:以汤恩伯的错误判断来衬托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战斗力,使新闻更具讽刺意味和说服力。
三、写作训练答案解析:
13. 示例:
《我校举办秋季运动会》
近日,我校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秋季运动会。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各班运动员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本次运动会设有跑步、跳远、跳高、铅球等多个项目。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勇拼搏,挑战自我,展现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外,同学们的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运动会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14. 略。
15. 学习《消息二则》后,我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等特点。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实,不能虚构和夸张。时效性要求新闻要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事件,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到重要信息。准确性则体现在新闻的语言表达和内容上,用词要准确、恰当,不能产生歧义。新闻还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用简短的篇幅传达丰富的信息。此外,新闻还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引导舆论,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