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伟大者——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平凡的伟大者——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12:34: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平凡的伟大者——《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把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感受他的高尚品格。
2.通过作者在日本的留学见闻和感受,体会其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揣摩其表达效果,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作者的爱国之情。
2.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作者作为弱国子民在留学期间复杂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04年到1906年,鲁迅曾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这段学习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二十年后,他身处人生地不熟的厦门,在寂寞中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自传体散文——《藤野先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特殊的岁月,感受那段深厚的师生情谊。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默读课文,划出“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和在文中的含义。
2. 复述: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 听朗读视频或音频。
4. 以课文所记事件为依据,为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1—2段:东京印象;3—5段:初到仙台;6—10段:初识藤野先生;11—15段:添改讲义;16—19段:纠正解剖图;20—22段:关心解剖实习;23段:询问裹脚;24—28段:匿名信事件;29—31段:幻灯片事件;32—35段:弃医学文;36—38段:怀念藤野先生。
5.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段落、事件中作者不同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1—2段
1.第一段“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一句,在原稿中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课文的改定稿有什么不同?这样改好在哪里?
【明确】改定稿加了“花下”和“成群结队的”。前者表地点,更能准确表达清国留学生游玩、享乐的意思。后者表明这样的清国留学生不在少数,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2.这一段是怎样形容清国留学生的辫子的?
【明确】“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3.1903年2月,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在班上第一个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发辫,并拍了一张“断发照”,送给同乡好友许寿裳,相片后题了一首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题》)表示要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贡献给祖国的革命事业。这里写清国留学生的发辫,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鲁迅在这里一方面讽刺部分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耽于逸乐,把心思花在游玩和穿着打扮上,不思报效祖国;另一方面也批评他们在思想上保守落后。“标致”为反语。
4.第2段中“但到傍晚,有一间……,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一句,哪一个词是反语?“精通时事的人”原稿为“熟识时事的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反语:“精通时事的人”,所谓“时事”,是跳舞之类的事,属于不务正业。“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讽刺意味更浓。
5.鲁迅在弘文学院学习十分刻苦,常常学至深夜不眠,同学们感慨道:“斯诚越人也,有卧薪尝胆之遗风。”结合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有些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印象和态度?
【明确】胸无大志,没有爱国之心,贪于个人享乐。鲁迅对他们非常厌恶和鄙视。
二、学习3—6段
鲁迅在专为清国留学生教授日语和普通教育的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两年,于1904年4月毕业。6月,他申请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并被免试录取。他曾对同样选择学医的同学厉绥之说:“做医生不是为了赚钱。清政府以民脂民膏给我们出国留学,我们应报答劳苦大众。”他当时的规划是:“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1.鲁迅为什么选择去仙台?
【明确】鲁迅在东京学习期间,对有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不满,不喜欢那里的学习环境,因此选择了一个没有清国留学生的学校。
2.仙台医专录取鲁迅后,给了他免交学费的优惠政策;鲁迅到仙台后,受到学校教职员工的热烈欢迎,并对他的食宿给予了特别关照,对此,鲁迅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鲁迅表现得非常冷漠,认为学校对他的热情和优待只是因为他是学校的第一个留学生,并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友善。(“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他对于学校教员坚持要他搬迁的事甚至觉得并无必要。(“我虽然觉得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
在当时日本社会普遍歧视中国人的大背景下,作为弱国子民的鲁迅,对仙台医专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友好,抱着一种戒备和怀疑的心态,是不会轻易被感动的,那么,后来,究竟是怎样的人和事感动了他呢?
3.对照课文中藤野先生的照片,写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再与课文的描写对照,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课文中对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写抓住主要特点、简洁地写,如“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并不是面面俱到地写。
第三课时
一、学习7—19段
1.藤野先生在作自我介绍时,后面的同学笑什么?
【明确】笑藤野先生穿着不讲究。
2.藤野先生是不是一个什么事都粗心、马虎的人?他穿着的不讲究,与哪些事例形成对比?
【明确】与穿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藤野先生对“我”在学习上的要求严格而细致(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4.据日本东北大学(仙台医专前身)坂井正雄教授对当年鲁迅课堂笔记的研究,藤野先生给鲁迅批改讲义是在开课二个月后。由于当时没有教材,上课时需要学生记笔记,鲁迅前两个月的笔记是课后誊写的,两个月后,鲁迅开始对教学不满,笔记也由誊写变成了随堂记。藤野先生注意到鲁迅学习态度的变化,开始批改他的笔记。这说明什么?
【明确】藤野先生希望鲁迅能打牢基础,在医学上有出息。同时也体现出藤野先生认真的态度。鲁迅一直觉得自己仅仅因为是学校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清国留学生而受到重视,此时才认识到藤野先生的认真和诚恳,因此“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鲁迅一生曾多次感慨:“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添改课义、纠正解剖图使鲁迅在多年后回想起来仍然受到触动。
5.分角色朗读藤野先生与“我”在研究室的对话,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二、学习段20—29段
1.藤野先生曾担心什么?又为什么高兴?
【明确】藤野先生担心“我”因为敬重鬼神而不肯解剖尸体,后来发现没有这回事,感到很高兴。
2.朗读“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一句,读出“高兴”的语气和“抑扬的声调”。
3.藤野先生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是出于好奇吗?这件事可以说明什么?
【明确】藤野先生是作为一个医学问题而了解的,“总要看一看才知道”,可以看出他认真、严谨的一贯作风。
4.鲁迅第一年级一共七门功课,成绩为:解剖学59.3分,组织学72.7分,物理学60分,生理学63.3分,伦理学83分,德语60分,化学60.3分,总成绩在全年级142名学生中排名68位。按医专规定,两科不及格就不能升级,当年留级的学生人数为30人。
从日本同学的角度来看,你觉得他们为什么怀疑鲁迅的成绩是因为老师泄题?(其实鲁迅恰好是藤野先生教的解剖学没有及格,文中可能记错了。)
【明确】当时有些日本学生怀疑藤野先生泄题给鲁迅,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的日本有一种歧视中国人的现象;二是鲁迅虽然在弘文学院学习两年,但日语并没有完全过关,据藤野先生回忆:“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而医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很大,留级率达到20%以上;三是藤野先生对鲁迅特别关照,为他批改笔记。
5.对于匿名信事件,鲁迅的感受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通过这件事,鲁迅强烈地感受到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心中非常愤怒和悲哀:“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6.幻灯片事件对鲁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明确】幻灯片事件使鲁迅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因为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呐喊>自序》),因此,他觉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文艺运动来唤醒民众。
7.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怎样的特点?
【明确】无论是开始的选择学医,还是后来决定弃医从文,鲁迅都是以国家利益作为考虑的出发点,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学习29—38段
1.扩写32—34段(“到第三学年的终结,……他叹息说。”),要求增加对话、人物表情和心理描写。(重点思考:当藤野先生听说“我将不学医学”,是怎样的反应?“我”为什么要说谎?)
2.在第37段中,鲁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评价藤野先生的性格?
【明确】“伟大”。
3.藤野先生为什么“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鲁迅为什么觉得他是“伟大的”?
【明确】在“我”看来,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学者的严谨、认真和良知,“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4.有感情地朗读第37段(“但不知怎地,……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