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背影》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3 10: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朱自清
朱自清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其散文朴素缜(zhěn)密、清隽(jùn)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春》《绿》《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作者介绍
背 影
写作背景:《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的作品。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整体感知
字词学习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颓唐(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狼藉( )
蹒跚( ) 簌簌( )
xiè
sānɡ

tuí

suǒ xiè
zhà
chāi

pán shān
sù sù
字词学习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字词学习
【典质】把财产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踌躇】犹豫。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 , 与父亲在浦口 的事。
整体感知
奔丧
分别
背影
本文围绕一个重要的形象“ ”展开。
《背影》写人记事散文
学会分析散文中的细节
是谁的背影?
作者想表达什么?
儿子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对父子关系怎么样?
分析文本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探究『背影』的背后
>
>
>
1915
1916
1917
1921
>
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探究『背影』的背后
>
>
>
1922
1925
1928
1945
>
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朱自清父亲去世。
深入研读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二年未见
父亲受的是封建传统的教育(父为子纲)
“我”是受过北大新式教育的人(追求自由)
观念不同,有矛盾、隔阂。
分析文本
父亲为什么“失业”?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亏空:“亏空,指财用入不敷出,以致负债;挪用公款无法弥补。
背后链接
探究『背影』的背后
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榷(què)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
——《朱自清年谱》记载
分析文本
“我”此时对待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深入研读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为什么写了逛街的事情?
散文中看似与文章无关的句子,其实句句跟主旨有关,
凡是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
“我”厌烦父亲,一天都不想跟父亲待在一起
形散神聚———所有细节都与主旨有关
分析文本
“我”此时对待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深入研读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处嫌弃: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我”表现得对父亲略有些不耐烦、嫌弃、排斥、不理解父亲对自己的疼爱。
分析文本
“我”为什么会流泪?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用“这是一个 的背影!”的句式说话。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艰难的背影、非常劳累的背影、沉重的背影、忍受着丧母之痛的背影、背负忧愁的背影、充满父爱的背影。
分析文本
“我”对父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内心震撼、感动
分析文本
“我”为什么在读到这句话时会哭?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深入研读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近几年来:写背影那年朱自清28岁,是清华大学教师,也是五个孩子的父亲,这是心智成熟不同的两个年龄,20岁时的心智还不够成熟,28岁就比较成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子双方境遇的变化,“我”对父亲的情感从冷漠、不满、怨怼,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
细读感悟
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有一个变化的过程,通过下面的思维导图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徐州相见
浦口分别
别后情景
疏离
触景伤怀
心有怨怼
别扭
略不耐烦
暗笑其“迂”
缓和
内心震撼
触发深情
疏离
理解体谅
牵挂思念
细读感悟
理解背影
一 开篇点题
浓厚的感情气氛
二车站送别
为儿子买橘子,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三父子告别
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四读父亲来信
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
理解背影
细读感悟
全文共写了父亲的哪四次背影?请给每一处的“背影’加一个修饰语。
惦记背影
(思念父亲)
(第1段)
刻画背影
(望父买橘)
(第6段)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第6段)
回忆背影(别后怀念)
(第7段)
细读感悟
思考: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内容上
“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结构上
理解父亲
爱的表达和期待……
父亲
爱的理解和延续……
儿子
真挚地怜爱
深切地怀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子双方境遇的变化,“我”对父亲的情感从冷漠、不满、怨怼,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
课堂小结
这世上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回报爱,反而爱得愈多的人,愈会加深地去爱!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来自前人的爱有多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