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11:14: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与朱元思书

12

吴 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整体把握文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大意;养成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习惯;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
学习难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课堂导入
清代文学家张潮曾在《梦幽影》中说道:“文章为案头之山水,山水为地上之文章。”文章是书案上的山水,跌宕起伏,高低掩映;山水则是大地上的文章,“江山如画”,钟灵毓秀,才能孕育出古今英杰。
古人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位于浙江省中部,一边连着“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边连着“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有人盛赞全长110公里的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元代画家黄公望描绘富春山美景创作《富春山居图》,一跃成为元朝四大画家之首,其画更是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吴均一起游览富春江。
了解作者:吴均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深受沈约的称赞。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一生仕途不顺,梁武帝时他越职私撰写《齐春秋》,在书中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因而触犯了武帝,不仅书稿被焚,还遭罢官。之后又奉旨撰写《通史》,却在五十一岁时去世,未能完成书稿。后来他便避世隐居于石门山。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其文学功能多种多样:
(1)抒情,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林觉民《与妻书》;
(2)写景,如吴均《与朱元思书》;
(3)写私人化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4)谈论文学,如曹丕《与吴质书》等。
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合称为南北朝山水小品文双璧。
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句,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
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体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碍思想内容的表达,引发了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
1.诵读积累,理解文意。
文言文节奏划分:
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分开。
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
四字对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富阳/至桐庐"。
语速稍微慢一些,注意语调的起伏变化。
指导诵读
1、读出节奏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发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指导诵读
2、读准字音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交流积累
重点积累下面文言词语。
文言积累
风烟:指烟雾。
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从:顺,随。
东西:用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 绝,绝妙。
缥碧:青白色。
急湍:急流的水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奔: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骏马。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轩邈: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向远处生长。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激:冲击,拍打。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好:美丽的。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转:同“啭”这里指蝉鸣。 穷:穷尽。
无绝:就是“不绝”。绝,停止。
戾:至。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窥:看 。 反:通“返”,返回。
柯:树木的枝干。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 犹:好像。
重点积累下面文言词语。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
绝:①天下独绝(绝妙)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上:①负势竞上(向上)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
百: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数词);②猿则百叫无绝(众多)
直:①直视无碍(直接);②争高直指(笔直)
重点积累下面文言词语。
文言积累
3.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 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重点积累下面文言句式。
文言积累
5.特殊句式
⑴倒装句
定语后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飞戾天”是“鸢”的后置定语,译时要将它提前。)
⑵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此句省略了主语“吾”,译时要补上。)
急湍甚箭。(甚后面省略了介词“于”,译时要补上。)
文章翻译
江面上的风和烟都消散了,天与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特的山灵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呈青白色,水深的地方也能见到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水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阴森森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相互竞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就像一首歌。蝉长久不断的鸣叫,猿猴的叫声也长久没有消失。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经营世间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看见太阳。
同桌口译接龙,把自己口译困难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交流解决。
2.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分别找出文中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的句子。说说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看法?作者心情如何?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记叙: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议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抒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分别找出文中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的句子。说说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看法?作者心情如何?
作者乘船从富阳到桐庐,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
对富春江山水美景的赞叹,对富春江山水特点的概括。
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文中三处写景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富春江美景的?
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具体写富春江水的特点。
具体写富春江山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文中分别写出了富春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正面写富春江水的清澈。
侧面写富春江水的清澈。
夸张、比喻写富春江水的湍急。
静态
动态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文中分别写出了富春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视觉写山势的高峻。
听觉写山林的生机勃勃。
视觉写山林的茂密。




4.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在描写景物时观察视角的变化?
平视远望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近处俯视
从低到高
从近到远
从点到面
从低到高
从近到远
近处仰视




5.结合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和下面资料,说说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一生仕途不顺,梁武帝时他越职私自撰写《齐春秋》,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得罪了梁武帝,被斥责“吴均不均”,还遭到了焚书免官的惩处,后来他便避世隐居于石门山。
议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抒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结合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和下面资料,说说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富春江两岸秀美山水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抒发作者厌弃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劝说朱元思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美景的意味。
议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抒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分析写法,欣赏语言。




动静结合
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为静态描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为动态描写。
写山:由静到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为静,“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化静为动。
《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合称为南北朝山水小品文双璧。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合称为南北朝山水小品文双璧。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正面侧面结合
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为正面描写水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为侧面描写水的清澈。
写山:“横柯上蔽,疏条交映,”为正面描写山林的茂密,“在昼犹昏,有时见日”为侧面描写山林的茂密。




多种修辞
夸张:急湍甚箭--突出了水流的湍急。
比喻:猛浪若奔--形象写出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
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夹岸层峦叠嶂越来越高的景象,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特点,使人感到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本文短短84个字,被学术界称之为“神品”,被林语堂赞誉为“绝世妙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写景方法。




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
本文句式以四字句为主,大量运用对偶,在整齐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简洁优美 生动形象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江水的动态美,运用夸张、比喻生动地突出了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形象地写出两岸山势高峻,中间溪谷深幽,形成夹合之势。“寒”说明山势之高,所生皆为耐寒林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运用拟人手法,形容山峰相互依峙,竞相向上崛起的情状。
1.写作中大都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收束全篇,升华文章主旨。本文却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结尾,是否多余,为什么?
课堂练习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本段写山之“奇”,前文抓住山之势、山之声来描写。这四句作者笔锋由动返静写山中光景明中有暗,暗中有明,光影奇特的山之色,这种方式结束全文,余韵无穷。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和《与施从事书》并称“吴均三书”,是描写山水的名篇。都运用了多种写法描写青山,请找出它们的共同写法并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
《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课堂练习
1、正面描写:甲文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来描述山的连绵高耸,生动地展现了山的雄伟与气势。乙文作者开篇即指出“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直接描绘了山的陡峭和险峻,以及山峰的高耸入云。丙文:作者直接描述了“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山的陡峭和高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绿嶂百重”的描绘,展现了山间的植被茂盛,绿意盎然,增加了山景的生机与活力。
2、侧面烘托:三篇文章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增强山景的生动性和立体感。例如,在甲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通过描述飞鸟和忙于政务的人在山景前的反应,间接展现了山的雄奇和宁静;乙文中,“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则通过动物的叫声烘托出山林的幽静与和谐;丙文中,“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同样通过动物的动态行为侧面烘托出青山的广袤和生机。
课堂练习
3、动静结合:三篇文章都巧妙地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山景既有静态的沉稳,又有动态的活力。甲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乙文中,“水响猿啼”与“幽岫含云”也体现了动静相宜的描绘手法;丙文中,“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与“绿嶂百重”则展现了山间的生机与宁静。
4、视觉、听觉结合:三篇文章都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来展现山景的丰富性。甲文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视觉描写,而“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则是听觉描写;乙文中的“森壁争霞,孤峰限日”是视觉描写,而“蝉吟鹤唳,水响猿啼”是听觉描写;丙文中的“绝壁干天,孤峰入汉”是视觉描写,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则是听觉与环境的结合描写。
内容上: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山水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传达出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
知识总结
写法上:
正面侧面结合,动静结合;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简洁生动。
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以朱元思口吻,给吴均写一封回信,题目《与吴均书》。
课后作业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