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11:1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13

王 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想象诗歌描绘的形象,揣摩含蓄的语言。
3.结合诗人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结合诗人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学习难点
把握古诗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品味古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体会诗歌蕴含的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
课堂导入
盛唐时代,有一位诗人,能诗善画,精通音律,笃信佛教,并引禅悟入诗,人称“诗佛”。
其诗有壮大明朗的气势,亦有静逸明秀的诗境。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意气风发,有“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雄壮阔大,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婉曲动人,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明纯美,也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自适。
他就是王维。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跟随他进行一场边塞之旅。
了解作者: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
从小就能写会唱,17岁就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官太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31岁的时候,妻子难产而死,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他很赏识王维,拔擢王维为右拾遗。加上王维文采好,又精通音律,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特别喜欢音乐,王维于是声名鹊起。但是好景不长,张九龄在李林甫的各种手段下罢了相,李林甫接任了宰相的位置,开始权倾朝野。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安史之乱后,王维被捕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他又被下狱,后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乱有功而得救,降为太子中允,后来官至右丞,半隐半官。
了解作者:王维
晚年无心仕途,崇信佛教,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了解作者:王维




①句式固定,律诗要求字数一致,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②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③讲究平仄,每句中用字平仄间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④要求对仗,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律诗
1.诵读积累,理解诗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指导诵读
1、读准字音
塞(sài)
骑(jì)
燕(yān)
指导诵读
2、读出韵律
节奏:
七言诗句的节奏一般都是四三节奏,但也要根据诗意灵活把握。
押韵:
律诗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交流积累
重点积累下面词语。
文言积累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
理解诗意
轻车简从,将去边疆慰问将士,我奉命出使,驾车经过居延。
迎着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头顶北归的大雁成群回到胡天。
广阔的沙漠中一道孤烟冲天而起,蜿蜒的黄河上落日又大又圆。
到了萧关,只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3、读懂诗意
2.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首联中透露了哪些信息?结合具体词语说说作者的心情如何。
“问边”点明出使任务;“居延”点明所到地点;“属国”点明自己身份职位。
“单车”既表明自己形单影只,又透露了孤寂的心境。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2.颔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征蓬”以蓬自比,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
“归雁”以雁反衬,大雁入胡天是归,自己去边塞是离开朝廷,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3.颈联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意境:宏大苍凉的边塞风光图,苍茫(空旷、辽阔)的意境;
情感: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融情于景,刻画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3.结合下面资料,说说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资料1: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大将窦宪率兵大败匈奴,一直追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记汉威德而还。
资料2: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凉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因为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挤而罢相,王维在政治上失去依靠,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3.结合下面资料,说说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以东汉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已胜,流露出对都护及边关将士的赞扬,表示出对前方战事的关切,表达了自豪之情。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叙事,途中得知前线军情,显示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呼应首联“问边”,暗示战争胜利,赞叹都护。




4.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梳理诗句中的内容和情感变化。
诗句 内容 情感
首联 单车问边 孤寂和失意
颔联 征蓬、归雁 飘零之感、激愤之情
颈联 宏大苍凉的边塞风光图 苍凉孤寂
尾联 得知前线军情 赞扬、关切、自豪
3.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寓情于景
颈联:刻画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比喻
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用典
尾联:以东汉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已胜,流露出对都护及边关将士的赞扬,表示出对前方战事的关切,表达了自豪之情。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单车”表达出诗人形单影只的孤寂心境。
“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写出了沙漠的广阔无垠。
“孤”写出了边塞景物的单调,衬托大漠的雄浑。
“直”写出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表现出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坚毅,突出塞上景色苍凉雄浑壮阔的特点。
“长”写出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
“圆”写出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表现塞上景色苍凉雄浑壮阔的特点。




炼字角度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画面角度: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写法角度:运用对偶手法,寓情于景,以传神之笔刻画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构图角度: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奇美壮丽的风光。
炼字角度:“直”写出孤烟之高,表现了大漠景物劲拔坚毅、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直”“圆”两个字不仅描绘出塞外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孤寂情绪。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图画角度:
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色彩美:黄色的“大漠” 、蓝的天、浑黄的 “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课堂练习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有误,根据“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可知,在萧关遇到负责侦察的骑士,打听到都护正在燕然山前线,并没有写“诗人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A.首联叙述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采用比喻的手法,暗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惆怅之情。
C.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直”“圆”二字尤为传神。
D.尾联写诗人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献身精神的赞美。
课堂练习
中国写意画多用简练的笔法表现意境,如果用中国写意画来表达《使至塞上》的意境,你会如何勾勒画面?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线条简约,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写意画讲究“以形写神”,适合运用简练的笔法,大胆挥洒,以写意的手法表现沙漠的广阔无垠和河流的奔腾不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内容上:这首边塞诗写了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际遇的惆怅,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知识总结
写法上:
比喻用典、寓情于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背诵、默写诗歌。
课下整理积累描写边塞的诗歌,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