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2张PPT。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一、字音字形1、《物种起源》绪论
狭隘(ài) 槲寄生(hú)
2、《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核苷酸(gān) 阐明(chǎn) 胰岛素(yí) 衍生物(yǎn) 疟疾(nüè)3、《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zhāng) 褐色(hè) 红缯(zēng) 紫绡(xiāo) 瓤肉(ráng) 醴酪(lǐ)(lào) 粗糙(cāo) 龟裂(jūn) 徐夤(yín) 绛囊(jiàng) 绚丽(xuàn) 蒂部(dì) 楠木(nán) 渣滓(zǐ) 果脐(qí) 盐卤(lǔ) 浸渍(zì) 贮藏(zhù) 唐羌(qiāng) 枕藉(jiè) 口腹之好(hào) 苞蕊(ruǐ) 谚语(yàn) 屠本畯(jùn) 蔗浆(zhè) 尉陀(tuó) 粤闽(yuè)(mǐn) 莆田(pú) 赵佶(jí) 阙下(què) 文徵明(zhēng) 萌蘖(niè) 日啖荔枝(dàn) 4、《斑纹》
逶迤(wēi)(yí) 斑斓(lán) 盘踞(jù) 惩罚(chéng) 匍匐(pú)(fú) 伺机(sì) 慵懒(yōng) 悄无声息(qiǎo) 蝰蛇(kuí) 蟒皮(mǎng) 蓑蚰(suō)(yóu) 鳍叶(qí) 酋长(qiú) 鲑鱼(guī) 鹰隼(sǔn) 模样(mú) 晕眩(yùn)(xuàn) 青睐(lài) 婆娑(suō) 凝眸(móu) 星宿(xiù) 栅栏(zhà) 脖颈(gěng) 精湛(zhàn) 偏袒(tǎn) 强悍(hàn) 酝酿(yùn)(niàng) 哺育(bǔ) 螫针(shì) 妖娆(ráo) 蛊惑(gǔ) 疱疹(pào) (zhěn) 妊娠(rèn)(shēn) 罪孽(niè) 犁铧(huá) 镰刀(lián) 老趼(jiǎn) 根茬(chá) 碾砣(tuó) 瞭望(liào) 镌刻(juān)5、《景泰蓝的制作》
铁砧(zhēn) 作坊(zuō) 掐丝(qiā) 譬如(pì) 钳子(qián) 白芨浆(jī) 蘸水(zhàn) 缎子(duàn) 绒线(róng) 膨胀(péng) 嵌铜丝(qiàn) 缂丝(kè) 硼砂(péng) 拌和(huò) 筛选(shāi) 釉料(yòu) 含铀(yóu) 含铬(gè) 含硒(xī) 铁臼(jiù) 掺和(chān)(huo) 舀色料(yǎo) 椴木(duàn) 机械(xiè) 瓜楞(léng)6、《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俞孔坚(yú) 栈桥(zhàn) 茭白(jiāo) 菖蒲(chāng) 苦苡(yǐ) 脚踵(zhǒng) 湮没(yān) 怡和(yí) 莎草(suō) 船坞(wù) 渲染(xuàn) 氛围(fēn) 抽屉(tì) 琥珀(pò) 椽子(chuán)7、《长亭送别》
筵席(yán) 玉骢(cōng) 倩疏林(qiàn) 迍迍(zhūn) 金钏(chuàn) 靥儿(yè) 揾泪(wèn) 挣揣(zhèng)(chuài) 余荫(yìn) 蹙眉(cù) 幺篇(yāo) 谂知(shěn) 玉醅(pēi) 白泠泠(líng) 吁气(xū) 霎时(shà) 张珙(gǒng) 谨赓一绝(gēng) 保揣身体(chuāi) 华岳(huà) 罗帏(wéi) 绣衾(qīn) 青鸾(luán) 禾黍(shǔ)8、《罗密欧与朱丽叶》
创痕(chuāng) 怂恿(sǒng)(yǒng) 倔强(jué)(jiàng) 降心相从(jiàng) 矜持(jīn) 蓓蕾(bèi)(lěi) 恬静(tián) 浩淼(miǎo) 乳媪(ǎo)
9、《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
我们俩(liǎ) 晤面 (wù)10、《陈情表》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凶(mǐn) 愍臣孤弱(mǐn) 终鲜兄弟(xiǎn) 门衰祚薄(zuò) 期功强近(jī)(qiǎng) 五尺之僮(tóng) 茕茕独立(qióng) 常在床蓐(rù) 逮奉圣朝(dài) 太守臣逵(kuí) 除臣洗马(xiǎn) 猥以微贱(wěi) 责臣逋慢(bū)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育(jīn) 本图宦达(huàn)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jì) 更相为命(gēng) 庶刘侥幸(shù) 生当陨首(yǔn)11、《项脊轩志》
项脊轩(xuān) 渗漉(shèn)(lù) 修葺(qì) 垣墙(yuán) 栏楯(shǔn) 偃仰啸歌(yǎn) 冥然兀坐(míng)(wù) 万籁有声(lài) 诸父异爨(cuàn) 东犬西吠(fèi) 逾庖而宴(yú) 老妪(yù) 婢女(bì) 先妣(bǐ) 中闺(guī) 呱呱而泣(gū) 门扉(fēi) 以手阖门(hé) 象笏(hù) 长号不自禁(háo)(jīn) 扃牖而居(jiōng)(yǒu) 殆有神护者(dài) 凭几学书(jī) 枇杷(pí)(pá)
12、《记念刘和珍君》
寥落(liáo) 长歌当哭(dàng) 菲薄(fěi) 洗涤(dí) 踌躇(chóu)(chú) 诧异(chà) 桀骜不驯(jié)(ào) 赁屋(lìn) 黯然泣下(àn) 噩耗(è) 不惮(dàn) 喋血(dié)(xuè) 尸骸(hái) 创伤(chuāng) 立仆(pū) 呻吟(shēn)(yín) 攒射(cuán) 转辗(zhǎn) 屠戮(lù) 惩创(chéng)(chuāng) 抹杀(mǒ) 绯红(fēi) 山阿(ē) 干练(gàn) 殒身不恤(yǔn)13、《论厄运》
汲取(jí) 厄运(è)
14、《直面苦难》
浑浑噩噩(è) 苍穹(qióng) 慰藉(jiè) 瘟疫(yì) 拯救(zhěng) 炫耀(xuàn) 芸芸众生(yún) 旋涡(wō)
15、《人是能思考的苇草》
苇草(wěi) 蔑视(miè)
16、《我为什么而活着》
遏制(è) 飓风(jù) 濒临(bīn) 俯瞰(kàn) 呼号(háo)
17、《报任安书》
曩者(nǎng) 阙然久不报(quē) 卜祝(bǔ) 倡优(chāng) 蝼蚁(lóu) 箠楚(chuí) 传曰(zhuàn) 槛阱(jiàn) 暴肌肤(pù) 圜墙(yuán) 心惕息(tì) 强颜(qiǎng) 曷足贵乎(hé) 拘于羑里(yǒu) 魏其(jī) 衣赭衣(yì) 贪生恶死(wù) 缧绁(léi)(xiè) 臧获婢妾(zāng) 鄙陋没世(mò) 倜傥(tì)(tǎng) 厥有《国语》(jué) 孙子膑脚(bìn) 轩辕(yuán) 愠色(yùn) 垢弥甚耳(gòu) 剌谬(là) 18、《逍遥游》
其名为鲲(kūn) 徙于南冥(xǐ) 抟扶摇而上(tuán) 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yé )且夫(fú) 坳堂(ào) 芥为之舟(jiè) 莫之夭阏(è) 蜩与学鸠(tiáo)(jiū) 決起而飞(xuè) 抢榆枋(qiāng)(yú)(fāng) 舂粮(chōng) 朝菌(jūn) 晦朔(huì) 蟪蛄(huì) (gū) 大椿(chūn) 问棘(jí) 穷发之北(fà) 斥鴳(yàn) 彼且奚适(xī) 数仞(rèn) 蓬蒿(hāo) 不加沮(jǔ) 数数然(shuò) 泠然(líng) 恶乎待哉(wū)19、《渔父》
枯槁(gǎo) 渔父(fǔ) 子非三闾大夫与(lǘ)(yú) 凝滞(zhì) 淈其泥(gǔ) 餔其糟(bū) 歠其醨(chuò)(lí) 汶汶(mén) 宁赴湘流(nìng) 皓皓之白(hào) 莞尔而笑(wǎn) 鼓枻(yì) 濯吾缨(zhuó)
20、《兰亭集序》
癸丑(g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清流激湍(tuān) 流觞曲水(shāng) 游目骋怀(chěng) 放浪形骸(hái) 兴怀(xīng) 兴感(xīng) 若合一契(qì) 临文嗟悼(dào) 齐彭殇(shāng) 悲夫(fú) 二、名句背诵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 。
5、借书满架, , ,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 , ,
。
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7、人固有一死, , , 用之所趋异也。
8、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 ; , ; , ; , ; , ;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9、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10、 , , 是以见放。 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韩非囚秦《说难》《孤愤》11、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12、 ,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3、若夫乘天地之正, , ,
!故曰: ,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4、 , , , ;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齐彭殇为妄作三、文学常识1、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童话集 ,
,散文集 等。
2、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 代散文家。作品集有《震川文集》,代表作有 、 、
、 。
《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夜》《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小记十篇》 明 《项脊轩志》 《先妣事略》 《思子亭记》 《寒花葬志》 3、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 代戏曲作家。作品有
、 、
,塑造了 、 、
等典型的妇女形象。
4、莎士比亚(1564-1616), 国 .
时期的剧作家,诗人。作品有悲剧 ,
、 、 ,悲喜剧
,喜剧 、
,历史剧 、 。
元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崔莺莺红娘刘月娥英文艺复兴《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查理三世》《亨利四世》5、司马迁,生卒年不详,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史学家、文学家。作品有历史著作 ,散文 、
。
6、西汉学者 搜集 、 等人的诗歌,编成《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书中的诗歌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所以叫“ ”,也叫“ ”、“ ”,以屈原的 为代表。西汉《史记》《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刘向屈原宋玉浪漫主义楚辞楚辞体骚体诗《离骚》7、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 、 ,历史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8、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 时期宋国人,他继承和发展了 的思想,成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有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战国老子道家《庄子》四、《陈情表》知识点(一)、指出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夙遭闵凶。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1、“悯”。忧伤。
2、“又”。(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茕茕独立。
4、拜臣郎中。1、今义:不许可;能力不够。古义:
2、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古义:
今义:政权、政党、组织等创立。古义:
3、今义:独自站立;摆脱其他政党、组织的控制。古义:
4、今义:中医医生。古义:不能行走。到。成人自立。独自生活。官职名称。5、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今义:快跑。古义:
6、今义:说给人听。古义:
7、今义:少;不重要。古义:
8、今义:劳累。古义:赴京就职。报告申诉。感情恳切。辛酸苦楚。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4、愿陛下矜愍愚诚。
5、历职郎署。
6、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三)、解释活用词的用法及其意义:1、使动用法,使……听说;禀告。
2、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3、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4、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5、形容词作名词,任职。
6、名词作状语,向皇上。7、则刘病日笃。
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7、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8、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9、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家里。 (四)、解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舅夺母志。
3、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4、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7、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8、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厄运。不幸。
2、改变。
3、怜悯。亲自。
4、福分。儿子。
5、近亲。勉强接近。照应。
6、孤单。安慰。
7、缠绕。草席。
8、到。清明的教化。9、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0、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13、臣具以表闻。
1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15、则刘病日笃。
16、欲苟顺私情。
17、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9、举荐。举荐。
10、承担。接受。
11、不久。授予官职。
12、我。担当。
13、都。
14、急切严厉。逃避怠慢。
15、沉重。
16、姑且。
17、做官。连续。 18、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19、但以刘日薄西山。
2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2、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18、提拔。优厚。徘徊不前。
19、只是。
20、因此。
21、仅仅。
22、明察。
23、怜悯。听任。心愿。或许。平安度过。
24、承受得住。(五)、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今臣亡国贱俘。
2、而刘夙婴疾病。
3、则告诉不许。
4、急于星火。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1、判断句,现在我是失去了国家的卑贱的俘虏。
2、被动句,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
3、被动句,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4、状语后置句,比流星还急迫。
5、状语后置句,这样看来,我为陛下尽忠的日子长。 (六)、解释多义词的词性和意义:1、奉 逮奉圣朝。
臣欲奉诏奔驰。
2、夙 夙遭闵凶。
而刘夙婴疾病。
3、矜 凡在故老,犹蒙矜
育。/愿陛下矜愍愚
诚。
本图宦达,不矜名
节。
4、拜 拜臣郎中。
谨拜表以闻。1、动词,侍奉。
动词,接受。
2、形容词,早。
副词,一直。
3、动词,怜悯。
动词,顾惜。
4、动词,授予官职
形容词,呈上。5、薄 门衰祚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
6、门 门衰祚薄。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形容词,浅。
动词,迫近。
6、名词,家庭。
名词。门户。五、《项脊轩志》知识点(一)、指出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某所,而母立于兹。 1、“尔”。你。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3、后五年,吾妻来归。1、今义:寺院的住持。古义:
2、今义:时常。古义:
3、今义:回来。古义:一丈见方。到处。出嫁。1、雨泽下注。
2、前辟四窗。
3、东犬西吠。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5、垣墙周庭。
6、乳二世。
7、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三)、解释活用词的用法及其意义:1、名词作状语,向下。
2、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3、名词作状语,朝西。
4、名词作状语,亲手。
5、名词作状语,用矮墙。
6、名词作动词,用奶喂养
7、名词作动词,上朝。8、或凭几学书。
9、客逾庖而宴。
10、庭中通南北为一。
8、名词作动词,写字。
9、名词作动词,赴宴。
10、数词作名词,一个整体。
(四)、解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1、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2、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3、垣墙周庭。
4、室始洞然。
5、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6、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7、桂影斑驳,风移影动。1、渗透。下漏。流。
2、环顾四周。
3、围绕。
4、明亮。
5、栏杆。优美。
6、俯身。静静地。端正。大自然发声的孔穴。
7、纷乱错杂。吹拂。8、迨诸父异爨。
9、客逾庖而宴。
10、凡再变矣。
11、先妣抚之甚厚。
12、娘以指叩门扉曰。
1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14、比去,以手阖门。8、等到。分家。
9、越过。厨房。
10、总共。两次。
11、已去世的母亲。对待。
12、敲。
13、你。整天。很像。
14、等到。关上。15、吾家读书久不效。
16、令人长号不自禁。
17、轩东故尝为厨。
18、余扃牖而居。
19、殆有神护者。
20、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21、吾妻归宁。
22、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15、获得功名。
16、哭。控制。
17、先前。曾经。
18、关闭窗户。
19、大概。
20、向。有时。靠着桌子。
21、回娘家探望父母。
22、修缮。格局。
(五)、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3、轩东故尝为厨。
4、得不焚。
5、又北向。1、判断句,项脊轩,就是从前的南阁子。
2、判断句,这个老婆婆,是我已去世的祖母的女仆。
3、判断句,项脊轩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
4、被动句,能够不被烧毁。
5、宾语前置句,又朝北。 6、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7、室西连于中闺。
8、其制稍异于前。
9、使( )不上漏。
10、明月( )半墙。
11、余自束发读书( )轩中。6、状语后置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花、竹子等。
7、状语后置句,房子的西边跟内室相连。
8、状语后置句,它的格局跟从前稍有不同。
9、省略句,使(房子)上面不漏雨。
10、省略句,明月(照着)半堵墙。
11、省略句,我从十五岁(在)项脊轩中读书。(六)、解释多义词的词性和意义:1、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者。
妪每谓余曰。
2、日 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3、得 又北向,不能得日。
轩凡四遭火,得不
焚,殆有神护者。
4、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一。
先妣抚之甚厚。1、副词,每次。
副词,常常。
2、名词 ,阳光。
名词,时间。
3、动词,得到。
动词,能够。
4、名词,以前。
形容词,去世
的。5、始 日影反照,室始洞
然。
庭中始为篱,已为
墙。
6、自 令人长号不自禁。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
常居。
7、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者。
内外多置小门。
8、甚 况臣孤苦,特为尤
甚。
先妣抚之甚厚。5、副词,才。
副词,起初。
6、代词,自己。
副词,从。
7、动词,放置。
动词,设置。
8、形容词,严重。
副词,很。9、则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儿之成,则可待乎!
10、当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臣生当陨首。
垣墙周庭,以当南
日。
11、已 日过午已昏。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12、然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
居。
室始洞然。9、连词,但是。
副词,就。
10、动词,担任。
动词,应当。
动词,挡住。
11、副词,已经。
副词,不久。
12、连词,但是。
助词,……的
样子。六、《报任安书 》知识点(一)、指出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其次诎体受辱。
2、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关三木。
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4、见狱吏则头枪地。
5、及以至是。
6、及罪至罔加。
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屈”,弯曲。
2、“贯”,套上。
3、“剃”,剃掉。
4、“抢”,撞击。
5、“已”,已经。
6、“网”,法网。
7、“磨”,磨灭。8、《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9、思垂空文以自见。
10、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11、则仆偿前辱之责。
12、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8、“抵”,都。
9、“现”,表现。
10、“佚”,散失。
11、“债”,屈辱。
12、“耶”,呢。(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意气勤勤恳恳。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3、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4、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1、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古义:
今义:勤劳而踏实。古义:
2、今义:建立。古义:
3、今义:鼓励。古义:
4、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古义:情意。诚恳。立身处世。磨砺。到。5、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6、念父母,顾妻子|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8、《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9、独身孤立。
10、恨私心有所不尽。5、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
6、今义:丈夫的配偶。古义:
7、今义:很。古义:
8、今义:决心努力。古义:
9、今义:与其他事物没有联系。古义:
10、今义:自私的念头。古义:人。妻子儿女。不同寻常。发泄愤懑。孤单无助。自己的心愿。11、思垂空文以自见。
12、下流多谤议。
13、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14、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15、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16、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11、今义:说空话的文章;有名无实的规章条文。古义:
12、今义:卑鄙。古义:
13、今义:俯身仰面。古义:
14、今义:表示接着。古义:
15、今义:陷入不良境地。古义:
16、今义:口头语言。古义:文章。地位低下。周旋。这以后。陷身。说话。1、故述往事,思来者。
2、以污辱先人。
3、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
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5、衣赭衣。
6、流俗之所轻也。(三)、解释活用词的用法及其意义:1、使动用法,使……了解。
2、使动用法,使……受辱。
3、使动用法,使……受辱。
4、为动用法,为……而死。
5、名词作动词,穿。
6、形容词作动词,轻视。7、请略陈固陋。
8、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9、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10、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11、倡优所畜。
12、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3、孙子膑脚。
1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7、形容词作名词,固执浅陋的意见。
8、形容词作名词,贤士。
9、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10、动词作名词,供人驱使的仆役。
11、名词作状语,像倡优一样。
12、名词作动词,显露。
13、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14、名词作动词,囚禁。(四)、解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曩者辱赐书。
3、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4、若望仆不相师。
5、阙然不报,幸勿过。
6、卒就死耳。
7、用之所趋异也。
8、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
9、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1、两次。
2、从前。承蒙。
3、职责。
4、抱怨。您。效法。
5、缺失的样子。希望。
6、最终。
7、追求。
8、杖刑。
9、缠绕。10、及其在槛阱之中。
11、议不可对。
12、视徒隶则心惕息。
13、所谓强颜耳。
14、曷足贵乎?
15、系狱抵罪。
16、权倾五伯。
17、季布为朱家钳奴。
18、审矣,何足怪乎!
19、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20、斯不亦远乎?
21、殆为此也。10、笼子。陷阱。
11、审议。回答。
12、害怕。喘息。
13、厚脸皮。
14、怎么。尊重。
15、抵偿。
16、超过。
17、束颈的铁圈。
18、明白。值得。
19、因而。渐渐。颓唐。
20、晚。
21、大概。22、念父母,顾妻子。
23、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2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25、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26、所以隐忍苟活。
27、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8、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29、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30、不可胜记。
3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22、顾惜。
23、苟且。生死。界限。
24、至于。
25、奴婢。自杀。
26、克制忍耐。
27、幽禁。自杀。
28、遗憾。平庸。结束一生。
29、显露。
30、尽。
31、卓越不凡。
32、推演。33、仲尼厄而作《春秋》;
34、乃赋《离骚》;
35、厥有《国语》;
36、《兵法》修列;
37、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38、思垂空文以自见。
39、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40、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41、考之行事。
42、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4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44、仆诚以著此书。33、处境困厄。
34、写。
35、才。
36、著述。
37、引退。写。抒发、
38、流传。
39、依托。
40、收集。
41、考订。
42、考察。衰败。
43、探究。关系。
44、果真。45、下流多谤议。
46、重为乡党所笑。
47、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48、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49、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50、身直为闺阁之臣。
51、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52、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53、以通其狂惑。45、诽谤。
46、深。同乡人。
47、延续。耻辱。更加。深重。
48、因此。回旋。
49、在家里。失。
50、仅仅。
51、怎么。引退。
52、暂且。周旋。
53、郁闷。54、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55、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56、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57、书不能尽意。
58、故略陈固陋。54、恐怕。违背。
55、美化。美丽的言辞。掩饰。
56、总之。
57、信。
58、简略。陈述。(五)、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积威约之渐也。
2、积威约之势也。
3、且西伯,伯也。
4、李斯,相也。
5、淮阴,王也。
6、魏其,大将也。1、判断句,这是积累威力的制约而逐渐形成的情况。
2、判断句,这是积累威力的制约而逐渐形成的情况。
3、判断句,而且周文王是伯。
4、判断句,李斯是丞相。
5、判断句,韩信是齐王。
6、判断句,魏其侯是大将。7、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8、《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9、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10、假令仆伏法受诛。
11、拘于羑里。7、判断句,勇怯强弱是形势造成的。
8、判断句,《诗》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们发泄愤懑写作出来的。
9、被动句,本来被皇上所戏弄,像倡优一样被蓄养,被世俗之人所轻视。
10、被动句,假使我被法律制裁遭受杀戮。
11、被动句,被囚禁在羑里。12、受械于陈。
13、系狱抵罪。
14、囚于请室。
1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6、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7、屈原放逐。12、状语后置句,在陈戴上刑具。
13、被动句,被捕入狱抵偿罪过。
14、被动句,被囚禁在请室。
15、被动句,状语后置句,至于被正义所激励的人不这样做。
16、被动句,只有卓越不凡不同寻常的人才被人们称赞。
17、被动句,屈原被流放18、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9、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20、不韦迁( )蜀。18、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我克制忍耐苟且活着,被幽禁在监狱之中而不自杀的原因,是遗憾自己的心愿有些没有实现,如果平庸地结束一生,我的文采就不能在后世显露了。
19、被动句,周文王被囚禁,推演出了《周易》。
20、被动句,省略句,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21、韩非囚( )秦,( )《说难》《孤愤》。
22、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23、重为乡党所笑。
24、教( )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21、省略句,被动句,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写了)《说难》《孤愤》。
22、被动句,孙膑被挖去膝盖骨,最终不能被重用。
23、被动句,深深地被乡里人所耻笑。
24、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教(我)把在接人待物方面谨慎,推荐贤士作为责任。25、( )文史星历,( )近乎卜祝之间。
26、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7、灌夫受辱于居室。
28、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25、(掌管)文献、历史、天文、历法,(职位)跟卜祝之类的官相近。
26、状语后置句,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27、状语后置句,灌夫在居室受屈辱。
28、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古人重视对大夫用刑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一点。29、南面称孤。
30、安在其不辱也?
31、思垂空文以自见。
32、今虽欲自雕琢,( )曼辞以自饰。
33、刑不上( )大夫。
3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29、宾语前置句,面向南方称王。
30、宾语前置句,在哪里不受屈辱呢?
31、宾语前置句,希望流传文章来表现自己。
32、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现在即使想美化自己,(用)美丽的言辞来掩饰自己。
33、省略句,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
34、被动句,怎么至于自己陷入被囚禁的屈辱中呢35、声闻( )邻国。
36、夫人不能早自裁( )绳墨之外。
37、汗未尝不发( )背沾衣也。
38、于俗不信。
39、乃有所不得已也。35、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名声(在)邻国传扬。
36、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人不能早(在)受法律制裁之前自杀。
37、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汗不曾不(从)背上流出沾湿衣服。
38、被动句,在世上不被信任。
39、判断句,是有不得已的原因。(六)、解释多义词的词性和意义:1、道 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日过午已昏。
2、过 大母过余曰:
人往,从轩前过。
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不得通其道。
3、通 通古今之变。
以通其狂惑。
4、如 乃如左丘无目。
出则不知所如往。1、名词,理想。
动词,说。
副词,过分。
动词,过了。
2、动词,探望。
动词,经过。
动词,责备。
动词,实现。
3、动词,通晓。
动词,抒发。
4、动词,像。
动词,到。 而用流俗人之言。
5、用 用之所趋异也。
终不可用。
辞不就职。
6、就 草创未就,会遇此祸。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7、成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成一家之言。
8、乃 乃有所不得已也。
乃赋《离骚》。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
士。
然后是非乃定。 动词,听信。
5、连词,因为。
动词,任用。
动词,接受。
6、动词,完成。
动词,遭受。
7、形容词,成功。
动词,成为。
动词,是。
8、副词,就。
副词,竟然。
副词,才。9、具 臣具以表闻。
具于五刑。
10、虽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仆虽怯懦。
为十表,本纪十二。
季布为朱家钳奴。
11、为 削木为吏。
重为乡党所笑。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12、以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
先人。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
外,以稍陵迟。9、副词,都。
动词,遭受。
10、连词,即使。
连词,虽然。
动词,写。
动词,做。
11、动词,作为。
介词,被。
连词,因为。
连词,来。
12、连词,以致。
连词,因而。七、《渔父 》知识点(一)、指出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渔父见而问之曰:
2、子非三闾大夫与?1、“甫”,对老年男子的尊称。2、“欤”,呢。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子非三闾大夫与?
4、何故至于斯?
5、何故深思高举。1、今义:色彩。古义:
2、今义:描述。古义:
3、今义:西医医生。古义:
4、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古义:
5、今义:高高举起。古义:脸色。形体容貌。官职名称。到。行为高出世俗。1、安能以皓皓之白。
2、鼓枻而去。
3、乃歌曰:(三)、解释活用词的用法及其意义:1、形容词作名词,洁白的身体。
2、名词作动词,敲打。
3、名词作动词,唱歌。(四)、解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1、屈原既放。
2、行吟泽畔。
3、形容枯槁。
4、而能与世推移。
5、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6、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7、自令放为?
8、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9、宁赴湘流。
10、可以濯吾缨。1、已经。
2、边走边吟。
3、干瘦。
4、变化。
5、搅浑。
6、吃。喝。淡酒
7、使。呢。
8、抖掉。洁净。玷污。
9、跳进。
10、洗。系帽子的带子。(五)、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子非三闾大夫与?
2、屈原既放。
3、是以见放。
4、圣人不凝滞于物。
5、自令放为?
6、安能以身之察察。1、判断句,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2、被动句,屈原已经被流放。
3、被动句,因此被流放。
4、被动句,圣人不被外物所拘束。
5、被动句,使自己被流放呢?
6、定语后置句,怎能用洁净的身体。7、游于江潭。
8、不复与( )言。
9、行吟( )泽畔。7、状语后置句,在湘江边游荡。
8、省略句,不再跟(他)说话。
9、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在)江边边走边吟。 (六)、解释多义词的词性和意义: 臣具以表闻。
声闻邻国。
1、闻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吾闻之。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是以见放。
3、举 举世皆浊我独清。
何故深思高举。
圣人不凝滞于物。
4、于 何故至于斯?
葬于江鱼之腹中。 动词,禀告。
动词,传扬。
1、名词,事迹。
动词,听说。
副词,我。
2、动词,看见。
介词,被。
3、副词,全。
名词,行为。
介词,被。
4、介词,到。
介词,在。 八、《逍遥游 》知识点(一)、指出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其翼若垂天之云。
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我決起而飞。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5、小知不及大知。
6、此小大之辩也。
7、故夫知效一官。
8、而征一国者。1、“陲”,边际。
2、“耶”,呢。
3、“赽”,急速。
4、“返”,返回。
5、“智”,智慧。
6、“辨”,区别。
7、“智”,才智。
8、“能”,才能。9、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10、辩乎荣辱之境。
11、旬有五日而后反。
12、而御六气之辩。 9、“繇”,喜。
10、“辨”,分辨。
11、“又”。“返”,返回。
12、“变”,变化。(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1、今义:海上运输。古义:
2、今义:野生的马。古义:
3、今义:纯正的颜色;态度严肃。古义:
4、今义:表示事实跟所说或所料相符。古义:大海波浪汹涌。游气。真正的颜色。吃饱的样子。5、小年不及大年。
6、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7、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5、今义: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古义:
今义: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古义:
6、今义:很多人。古义:
7、今义:表示转折;表示程度最高。古义:
8、今义:以后。古义:
短寿的。长寿的。一般人。不超过。这以后。9、虽然,犹有未树也。
10、神人无功。
11、圣人无名。9、今义:表示转折,用于前一个分句。古义:
10、今义:没有功劳。古义:
11、今义:没有名声。古义:
虽然这样。不想建功立业。不追求名声。1、《齐谐》者,志怪者也。
2、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三)、解释活用词的用法及其意义:1、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
2、名词作动词,向南飞。(四)、解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1、北冥有鱼。
2、怒而飞。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7、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海。
2、奋起的样子。
3、记载。
4、迁徙。击打水面。回旋而上。旋风。
5、是……还是……。尽头。
6、倒。凹陷不平的大堂。小草。粘住不动。
7、负载。大鹏。8、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9、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10、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11、适百里者宿舂粮。
12、朝菌不知晦朔。
1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8、凭。朝着。没有什么。阻止。图谋。
9、落。有时。落。
10、到……去。近郊。一天。
11、一夜。
12、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3、如今。长寿特别。闻名。比。14、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15、其广数千里。
16、绝云气,负青天。
17、斥鴳笑之曰:
1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0、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14、不长草木。
15、宽。
16、穿越。
17、池沼。
18、胜任。顺应。投合。取信。
19、全。赞誉。更加。勉励。非难。沮丧。审定。区分。界限。这样。罢了。
20、乘。轻妙飘然的样子。21、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2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3、故曰:至人无己。21、求福。急迫追求名利的样子。
22、顺应。法则。把握。无穷无尽的宇宙。什么。依赖。
23、真实自然的人。没有自我的偏见。
(五)、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南冥者,天池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此小年也。
5、此亦飞之至也。
6、此小大之辩也。1、判断句,南海是天然的水池。
2、判断句,寸草不生的北方有大海,那是天然的水池。
3、判断句,《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书。
4、判断句,这是短寿的生物。
5、判断句,这也是我飞行的最大高度。
6、判断句,这是小和大的区别。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奚以知其然也?
9、之二虫又何知!
1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1、彼且奚适也?
1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7、宾语前置句,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8、宾语前置句,凭什么知道它们这样呢?
9、宾语前置句,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
10、宾语前置句,背朝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止它。
11、宾语前置句,它将到哪里去呢?
12、宾语前置句,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这样。13、彼且恶乎待哉?
14、抢( )榆枋。
15、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
16、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
17、翱翔( )蓬蒿之间。
18、而后乃今培风( )。13、宾语前置句,他将凭借什么呢?
14、省略句,落(在)榆树和檀树上。
15、省略句,把五百年作为春天,(把)五百年作为秋天。
16、省略句,把八千年作为春天,(把)八千年作为秋天。
17、省略句,飞翔(在)蓬蒿之间。
18、省略句,然后才凭借风力(飞行)。19、去以六月息者也。
20、众人匹( )之。
2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9、状语后置句,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20、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一般人(跟)他相比。
21、被动句,游气,尘埃,都被生物用气息吹动。(六)、解释多义词的词性和意义:1、然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然余居于此,多可
喜,亦多可悲。
奚以知其然也。
2、游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以游无穷者。
3、斯 何故至于斯。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
下矣。
4、故 轩东故尝为厨。
何故至于斯。
故曰:至人无己。1、助词,……的
样子。
连词,但是。
代词,这样。
2、动词,游荡。
动词,遨游。
3、代词,这里。
副词,就。
4、名词,从前。
名词,原因。
连词,所以。5、奚 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适也。
6、且 故且从俗浮沉。
彼且奚适也?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7、已 日过午已昏。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
矣。
汤之问棘也是已。
8、息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视徒隶则心惕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代词,什么。
代词,哪里。
6、副词,暂且。
副词,将要。
连词,而且。
7、副词,已经。
副词,不久。
助词,罢了。
助词,无义。
8、名词,儿子。
动词,喘息。
名词,大风。
名词,气息。9、适 适足取辱耳。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10、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天之苍苍,其正色
邪?其远而无所至极
邪?
11、若 吾儿,久不见若影。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若夫乘天地之正。
12、特 诏书特下。
特为尤甚。
特以为智穷罪极。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9、副词,只会。
动词,到……
去。
10、代词,它。
连词,是……
还是……。
11、代词,你。
动词,像。
连词,至于。
12、副词,特地。
副词,特别。
副词,只是。
副词,特别。13、比 比去,以手阖门。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
比。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
一乡。
14、而 某所,而母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渔父见而问之曰: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3、动词,等到。
动词,相比。
动词,顺应。
14、代词,你。
连词,表修饰
连词,却。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并列
连词,因而。15、于 州司临门,急于星
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
长。
鸡栖于厅。
室西连于中闺。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
哉?
鹏之徙于南冥也。15、介词,比。
介词,向。
介词,在。
介词,跟。
介词,被。
介词,对。
介词,到。
16、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谨拜表以闻。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娘以指叩门扉曰: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奚以知其然也?
以五百岁为春。16、连词,因为。
连词,来。
介词,凭借。
介词,凭借。
介词,用来。
介词,用。
介词,用。
介词,凭。
介词,把。17、为 轩东故尝为厨。
庭中通南北为一。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余既为此志。
季布为朱家钳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以五百岁为春。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
夫者,殆为此也。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
为俗人言也。
重为乡党所笑。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17、动词,是。
动词,成为。
动词,设置。
砌。
动词,写。
动词,做。
动词,叫。
动词,作为。
连词,因为。
介词,对。
介词,被。
助词,呢。九、《兰亭集序 》知识点(一)、指出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1、“晤”,相对。
2、“取”,取得。(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
2、列坐其次。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1、今义:认为。古义:
2、今义:次序较后:次要的地位。古义:
3、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古义:
4、今义:怀里抱着;胸前;心里有。古义:
把……作为。曲水旁边。人。襟怀抱负。5、所以游目骋怀。
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7、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5、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结果。古义:
6、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结果。古义:
7、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古义:
用来。……的原因。这些诗文。1、引以为流觞曲水。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5、不知老之将至。
6、死生亦大矣。(三)、解释活用词的用法及其意义:1、使动用法,使……漂流。
2、意动用法,把……看成一样,把……看成相等。
3、名词作动词,喝酒。
4、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年轻者和年长者。
5、形容词作名词,老年。
6、形容词作名词,大事。(四)、解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1、岁在癸丑。
2、修禊事也。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4、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5、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6、亦足以畅叙幽情。
7、惠风和畅。
8、俯察品类之盛。1、时间。
2、消灾除凶的活动。
3、都。
4、激荡的流水。映衬环绕。
5、酒杯。依次排列。
6、畅谈。幽深的情怀。
7、春风。
8、万物。9、所以游目骋怀。
10、足以极视听之娱。
11、信可乐也。
12、或取诸怀抱。
13、放浪形骸之外。
14、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15、感慨系之矣。
1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9、纵目浏览,抒发情怀。
10、尽情享受。
11、确实。
12、之于。
13、行为放纵。
14、不同。
15、随着。
16、从前。时间很短。往事。1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8、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9、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20、未尝不临文嗟悼。
21、不能喻之于怀。
2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3、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17、引发感慨。
18、听任自然。注定。
19、原因。
20、面对。感叹悲伤。
21、明白。
22、荒诞。虚妄。
23、看待。如同。(五)、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死生亦大矣。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1、判断句,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看成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寿看成相等是虚妄的。
2、判断句,生和死也是人生的大事啊。
3、状语后置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4、状语后置句,当他对遇到的事物很喜欢,暂时对自己很满意。5、不能喻之于怀。
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引( )以( )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
8、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5、状语后置句,不能在心里明白其中的原因。
6、状语后置句,后代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
7、省略句,引来溪流把(它)作为使酒杯漂流的曲折水道,依次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8、省略句,又有清澈的溪水,激荡的急流,映衬环绕(在)亭子四周。9、及其( )所之既倦。
10、感慨系之( )矣。
11、或取诸怀抱,悟言( )一室之内。
12、放浪( )形骸之外。9、省略句,等到他(对)得到的东西已经感到厌倦。
10、省略句,感慨随着它(产生)了。
11、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有时从襟怀抱负中选取话题,(在)一间屋子里交谈。
1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在)行为上放纵不羁。(六)、解释多义词的词性和意义:1、盛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2、叙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叙幽情。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
3、及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
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
明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
不及大年。
及其所之既倦。1、形容词,繁盛。
形容词,繁多。
2、动词,陈述。
动词,记下。
3、连词,和。
动词,比得上。
动词,等到。 4、致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
然也。
所以兴怀,其致一
也。
5、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
视昔。
6、修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
7、清 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日也,天朗气清。
4、动词,求。
名词,情致。
5、副词,仍然。
动词,像。
6、动词,做。
形容词,高。
形容词,长。
7、形容词,清白。
形容词,清新。8、迁 不韦迁蜀。
情随事迁。
9、虽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万被戮,岂有悔
哉?
10、至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
至陋。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此亦飞之至也。
故曰:至人无己。
群贤毕至。
11、诸 绛侯诛诸吕。
或取诸怀抱。
8、动词,流放。
动词,变化。
9、连词,虽然。
连词,即使。
10、副词,十分。
连词,至于。
名词,极限。
形容词,真实
自然。
动词,到。
11、形容词,众多。
兼词,之于。12、夫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
焉?
故夫知效一官。
夫人之相与。
悲夫!
13、信 于俗不信,适足取辱
耳。
信可乐也。
14、极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
色。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最下腐刑,极矣。
足以极视听之娱。
12、名词,人。
代词,那些。
助词,无义。
助词,啊。
13、动词,信任。
副词,确实。
14、形容词,最重
的。
名词,尽头。
动词,达到极
点。
动词,尽情享
受。15、足 所谓强颜耳,何足贵
乎?
亦足以畅叙幽情。
快然自足。
16、系 系狱抵罪。
感慨系之矣。
17、视 视徒隶则心惕息。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
视昔。
18、相 若望仆不相师。
夫人之相与。15、动词,值得。
形容词,足够。
形容词,满足。
16、动词,拘禁。
动词,随着。
17、动词,看到。
动词,看待。
18、副词,您。
副词,互相。
19、与 蜩与学鸠笑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遂去,不复与言。
夫人之相与。
20、所以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
也。
21、俯仰 故且从俗浮沉,与
时俯仰。
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19、连词,和。
助词,吗。
介词,跟。
动词,交往。
20、介词,用来。
名词,……的
原因。
21、动词,周旋。
形容词,时间
很短。
22、之 先妣抚之甚厚。
他日汝当用之!
之二虫又何知?
三五之夜。
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
人。
安能以身之察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及其所之既倦。22、代词,她。
代词,它。
代词,这。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
谓短语之间,
取消其独立
性。
助词,凑成一
个音节。
助词,定语后
置的标志。
动词,到……去
动词,得到。十、《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作者在文中写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以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为代表的爱国青年。沉痛悼念她们,热情赞颂她们。2、反动势力,包括段其瑞执政府、反动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控诉他们的暴行,痛斥他们的谣言。3、麻木的民众(无恶意的闲人、庸人)。渴望他们警醒,并呼唤他们牢记血债。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1、生前爱看鲁迅先生的文章;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追求进步,坚定不移2、参加女师大斗争。坚持正义,敢于斗争3、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温和亲切,善良乐观4、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忧思深远,有责任感5、欣然前往执政府请愿,中弹牺牲。真心爱国,勇于牺牲研习文本第一节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作者为什么不从记述刘和珍的生前事迹写起,而从开追悼会写起?1、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评述三一八惨案。
2、从追悼会写起,为全文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避免平铺直叙。
3、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发生惨案的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1、作者为什么要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 1、有必要悼念刘和珍君。
2、表达心情悲痛,只能写文章悼念死者。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难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为什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1、悲愤之情。
2、反动政府对爱国学生的残酷镇压,反动文人对爱国学生的无耻污蔑使作者极度悲愤,无法用语言表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研习文本第二节怎样理解“真的猛士” “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 “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哀痛者和幸福者:为国家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的人,又为改变黑暗现实而牺牲、并以为国献身为最大幸福的人。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1、有必要控诉反动政府的暴行。
2、有必要唤醒庸人不要忘记血债。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研习文本第四节1、作者为什么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反动政府对爱国学生的残酷镇压,反动文人对爱国学生的无耻污蔑使作者极度悲愤,无法用语言表达。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反动政府一方面用武力残酷镇压人民,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钳制人们的思想,使人民敢怒不敢言。3、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1、选择复句。
2、警告反动派:沉默到了极点就将爆发革命;激励后死者起来推翻黑暗社会。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研习文本第五节这段话是正语还是反语?正语。第一句的主干是 “这是伟大”,“这”指“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这句话赞扬了三个女子临危不惧的精神是伟大的。第二句的主干是“伟绩武功被抹杀”,是说杀人者自夸的“伟绩”“武功” 被爱国学生的精神所掩盖。这句话也是称赞爱国学生精神伟大。 反语。这段话控诉了中外杀人者野蛮屠杀爱国学生的罪行,讽刺了谈他们自我夸耀的丑恶嘴险。“文明人”“伟绩”“武功”是反语,义为“野蛮人”“罪行”。研习文本第六节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其中”指什么?1、比喻。
2、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鲁迅对徒手请愿是什么态度?3、鲁迅用“大量的木材形成一小块煤”来比喻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人类才前进一小步,而请愿不在这种血战前行的斗争方式之列。
4、在作者看来,徒手请愿是一种代价巨大而没有效果的斗争方式,鲁迅不赞成徒手请愿,而主张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引用陶潜的诗句,有何作用?呼应上文“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表现对烈士死难的意义的有限度的肯定,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永垂不朽的思想感情。 研习文本第七节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1、这句话的主干成分是什么?1、事实为明证。2、“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主干成分是什么?
3、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勇毅没有消亡。
3、歌颂了中国女子的勇毅。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如何理解这句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事实中,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作者为什么说“我说不出话”?反动政府对爱国学生的残酷镇压,反动文人对爱国学生的无耻污蔑使作者极度悲愤,无法用语言表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