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6 14: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课导入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推翻了一座又一座压迫的大山,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历史渐行渐远,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充满汗血与牺牲的岁月。回顾那段历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并继续开拓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将要走近一座巍峨、雄伟、庄严的建筑,与它一同歌颂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它就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学习目标
能快速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能借助方位词、依据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理清按照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写作的行文思路。
品味关键语句,体味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从先烈那里获取精神的力量。
走进作者
周定舫(1931—1993),浙江海定人,记者。
他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背景链接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写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字音字形
瞻仰(   ) 巍峨(  ) 矗立(  )
奠定(  )  镏金(  ) 重幔(  )
天堑(  )  窖坑(  ) 五卅(  )
髻(  )   庑(  )  
chù
diàn


zhān
wēi
liú
màn

jiào
qiàn
词语解释
瞻仰:
矗立:
上溯:
镶嵌:
挑衅:
慰劳:
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高耸地立着。
从现在往以前推。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慰问(有功绩并很辛苦的人)。
题目解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毛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纪念碑正面碑心石题写
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全文主旨。“瞻仰”表现出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之情。
文本探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征、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
说明对象:
总体特征:
象征意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
巍峨、雄伟、庄严
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文本探知
你从文章开头和结尾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文章开头写了作者瞻仰前的心情
——万分崇敬
文章结尾写了作者瞻仰后的感受
——再一次默默致敬
文本探知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行踪
走去
越过
踏着
走到
踏上
到了
天安门广场
石道
纪念碑台阶前
台阶
第二层平台
离开
走下
最后来到
往南转
瞻仰
路线
纪念碑
台阶
碑身北面(正面)
碑身西面
碑身南面(背面)
碑身东面
文本探知
天安门
人民大会堂
纪念碑


西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东长安街
政协礼堂


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按照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介绍纪念碑
文本探知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纪念碑?
按照下—上—下,正面—背面,四周—中间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第二层平台
碑顶
碑 身
小碑座
大碑座
台阶
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
碑身(正面、背面)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
碑顶
大碑座
小碑座(四周)
文本探知
文章介绍了哪10幅浮雕?
介绍浮雕画面的内容并点名画面的意义。
销毁鸦片图
1839
先介绍历史意义,再描述画面内容。
金田起义
1851
碑身东面
先介绍历史意义,再描述浮雕画面内容。
五四运动
1919
介绍浮雕画面的内容并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
武昌起义
1911
先介绍运动经过和历史意义,再描述画面内容。
五卅运动
1925
碑身南面
文本探知
碑身西面
先描述画面内容,再指出起义的意义。
八一南昌起义
1927
总写+分写描述浮雕画面的内容。
抗日敌后游击战
文本探知
碑身北/正面
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概述渡江战役,描述浮雕画面。
胜利渡长江,解放新中国
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
文本探知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纪念碑?
文本探知
按照“东—西—南—北”的空间顺序,同时也是历史事件的事件的时间顺序,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融为一体。
纪念碑



西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这句话中的“落成”可不可以换成“建成”或“造好”?为什么?
品味语言
用“落成”而不用“建成、造好”,是因为“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造好”等一般性字眼,无法表现作者的崇敬心情。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这句话中的“瞻仰”能否改成“参观”?
品味语言
“瞻仰”是指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用它比用“参观”这一类字眼贴切、庄重得多,更能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句话中的“碑心石”可以换成“碑石”吗?
品味语言
不可以。“碑心石”三个字明确交代了毛主席的题字所在位置。如果换成“碑石”,那么题字的位置就不确切了。
下列语句都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语言有什么特点?
品味语言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恰当地使用表示时间、范围或程度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严谨。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 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本文虽是说明文,但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试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
品味语言
本文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朴实、庄重,感情充沛。作者介绍十幅浮雕时,除了进行说明,还运用记叙性语言简要叙述历史事件,同时运用描写性语言,让固定不动的十幅浮雕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动人的场景,使人民英雄英勇无畏的伟大形象屹立在人们心中。此外,作者还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评论历史事件的意义。
文章三次提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样写用意何在?
写法探究
第一次在第2段中提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次在第4段中提到,点明了纪念碑的主题;
第三次是在第11段中提到,表达了崇敬、赞颂、怀念之情。
反复提及,强调了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格,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的内容很多,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写法探究
本文是由“我”的瞻仰过程组织起“人民英雄”和“纪念碑”这两方面内容。
从“我”这方面看,写了“我”的行踪、瞻仰经过以及离去,首尾完整。
从“人民英雄”这方面看,重点写了碑的主题、碑文及十幅浮雕,其中碑文概括了人民英雄的光辉历史,浮雕显示了重要历史事件,图文并茂。
从“纪念碑”这方面看,写了其兴建的过程、位置与体量、材料与造型等内容,重点写碑上纪念了哪些人民英雄以及为何纪念。
写作特色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先总写纪念碑的整体特征,然后分写纪念碑的具体内容,最后总写自己的感受。在第二部分中,文章先说明纪念碑的位置、体量、题字与碑文等;之后再详细说明十幅浮雕。
写作特色
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形象典雅
文章在说明纪念碑的大小、材料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平实准确;在说明十幅浮雕的内容时,语言生动形象。同时文中“落成”“瞻仰”等词,不仅使用准确,而且显得典雅。
写作特色
采用“瞻仰记”的形式进行说明
采用“瞻仰记”的形式进行说明,由作者“带着”读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比起将纪念碑的兴建目的、建设过程、建筑结构、雕塑艺术、象征意义等分开说明的写法,这一形式更具整体感和现场感,更容易表现纪念碑的纪念义和给人带来的心灵冲击。
主题思想
  这篇说明文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介绍,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英雄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总领全文
心情:万分崇敬
纪念碑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具体介绍纪念碑
兴建经过及意义
位置、题字、碑文、碑身造型
十幅浮雕(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抒发瞻仰感受:默默致敬
总——分——总
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瞻仰(zhān) 矗立(zhù) 关怀备至 顶天立地
B.执锨(qiān) 砌成(qì) 丰功伟迹 慷慨激昂
C.镏金(liú) 上溯(sù) 勇往直前 雄伟峻峭
D.镶嵌(xiáng) 窑坑(jiào) 火山爆发 默默执敬
解析:A.有误,“矗立”的“矗”读作“chù”;B.有误,“执锨”的“锨”读作“xiān”,“丰功伟迹”的“迹”应为“绩”;C.正确;D.有误,“窑坑”的“窑”读作“yáo”,“默默执敬”的“执”应为“致”。故选C。
C
当堂检测
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解析:B项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其余三项是叙事。故选B。
B
当堂检测
3.下面填入横线中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红岩》这本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着这本书,倾听着英雄们散发着理想光芒的话语,你是否想过: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先烈的遗志?
①还可以看到狱友们舍己为人,不计私利,互相支持
②你可以看到地下工作者化装侦察、暗号接头、情报传递等刺激情节
③当然,也能看到叛徒和特务穷凶极恶却一筹莫展的丑态
④也可以看到英勇的共产党人面对刑讯威逼宁死不屈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A
当堂检测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这四个句子写的是《红岩》的主要内容,通过“还可以看到”“你可以看到”“也可以看到”可以得出,这是一组句子,②为首句,④①应紧随其后;从“当然”一词以及③句的内容可知,这句话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的,是对反面人物的概括,应该放在最后。正确的语序为②④①③,故选A。
当堂检测
4.关于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象征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B.本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采用了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表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D.“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解析:课文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纪念碑,方位顺序是东—南—西—北。
B
一幅幅历史画面跃然眼前,中华儿女的滚烫热血激荡于心间!
怀着崇敬的心情,让我们诵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一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展望未来!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