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章综合测试卷 生物与环境
班级 得分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3月22 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 Ⅴ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 非生物成分
3. 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个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4. 如图是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重量的比例,且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某一难分解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则丁含有的有毒成分总量最多
B. 丁的个体数量一定比甲的个体数量多
C. 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乙→甲→丁
D. 在短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甲与丙数量也会增加
5. 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春兰秋菊”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鹰击长空”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B. 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
8. 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甲是分解者
B. 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 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 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9. 三月下旬,春暖花开,油菜田里花儿盛开,一片金黄,蜜蜂在忙碌。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片田里的全部油菜可构成一个群落
B. 油菜花花冠鲜艳,花蜜鲜美,可吸引昆虫,这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适应现象
C. 在这片田里,油菜是自养生物,是该农田发展方向的决定性生物
D. 照射在这片田里的全部太阳光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 如图为小科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 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 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 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 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步消耗
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少
C.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流动的
D. 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4.5 2.4 0.3 14.5 0.9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
A. A→B→C→D→E B. D→A→B→C→E
C. C→E→B→A→D D. E→D→C→B→A
13. 对如图食物网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加入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B. 该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
C. 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若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
D.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
14. 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请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生物种类 蜻蜓幼虫 小球藻 小鱼 水蚤
体内食物成分 水蚤 / 蜻蜓幼虫 小球藻
A. 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小球藻
B. 根据表中信息,写出的食物链为小球藻→水蚤→蜻蜓幼虫→小鱼
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到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小鱼
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蜻蜓幼虫的数量增加,则小球藻的数量将减少
15.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不利的是( )
A. 关闭污染企业,排放不合格坚决不生产
B.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 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 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35分)
16.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你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体现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实体现了 。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和荷叶叶柄中有贯通的气腔,适于 环境生活;沙棘的地下茎跟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 环境中生活;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观察如图两张图片中的两种植物,一种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一种生活在热带、雨量多而充沛的地区。图 所示为热带作物。其推测理由是 ,由两种植物的结构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17.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如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循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碳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循环;与之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时间 碳吸收量( kg·C·a ) 碳释放量(( kg·C·a )
A 1.20×10 1.26×10
B 1.20×10 1.20×10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表中 时期的陆地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原因是 。
18.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 反映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形成的复杂联系。只要生态系统不崩溃,就始终进行着 循环和 流动。
1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徐州市沛县对千岛湖湿地进行大力整治,湖内广植蒲草、莲荷、芦苇等水生植物,水中鱼虾大量繁殖,引来无数野鸭、水鸟在湖内繁衍生息,美丽的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 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由其内所有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的。
(2)在该生态系统中,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是 。
(3)如图是湿地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据图写出这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 。
(4)渔民在湖内适度捕捞鱼虾不会对该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 。
20. 如图所示,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科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它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
(5)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 °
21. 如图为杭州市某玉米田中能量流动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些生物,R表示某种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最可能代表玉米的是 ,请写出该农田中的食物链: 。
(2)从理论上讲若大量捕杀丙,玉米的产量会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由图可知,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呈现 的特点。
(4)R代表的生理过程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22.(10分)下面为某校生物小组在研究《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的关系》小课题时统计的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蝌蚪、水草、洗净的沙子,经布滤过的池水。
小鱼(条) 蝾螈(条) 水草(棵)
生态瓶1号 2 2 12
生态瓶 2号 2 2 8
生态瓶3号 2 2 4
生态瓶4号 2 2 2
生态瓶5号 2 2 0
(注: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实验结果:生态瓶5号的小动物当天下午就死亡。生态瓶4号的小动物第2天上午死掉2条,第2天下午死掉2条。生态瓶3号的小动物存活3天半。生态瓶2号的小动物存活 6天半。生态瓶 1 号的小动物存活8天。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池水、沙子中的 是分解者。
(2)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生态瓶1号与2号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得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 。
(4)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了,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23.(8分)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根据如图回答: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 来源,各类生物还要 。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
24.(6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1)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
(2)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
(3)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1) ;
(2) ;
(3) 。
四、简答题(每空1分,共11分)
25. 阅读资料,根据资料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地球资源日趋枯竭,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相区别,人们将这个基地称为“生物圈Ⅱ号”。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野生的海洋生物、昆虫、田鼠、兔,还有猪、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但是一年以后,“生物圈Ⅱ号”中的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猛增。科学家无法再在里面继续生活下去,不得不提前撤出。
资料二:“月宫一号”是我国在地面建立的模拟月球环境的密闭循环基地,三位实验人员经过105天的科学实验成功出舱。“月宫一号”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植物舱中种有小麦、蔬菜等植物,总面积1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 “月宫一号”是能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可实现航天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
(1)“生物圈Ⅱ号”是生态系统吗 为什么
(2)请分析在“生物圈Ⅱ号”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构成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等。
(3)仅仅一年以后科学家不得不提前撤出“生物圈Ⅱ号”,原因是 。
(4)“月宫一号”总体积500立方米,实验人员仅生活了 105天,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相对 ,自动调节能力较 。
(5)分析资料中的两个实验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我们今后该怎样善待我们生活的地球 。
26. 汞元素超标对生物体有严重危害,为监测矿区附近某作物种植区域的汞元素含量,科研人员开辟苋菜种植试验地(苋菜能富集汞元素)进行监测。如图甲是苋菜种植试验地的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式图。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2)若土壤中汞元素在物体内会富集,则该生态系统内,青蛙与苋菜相比,体内汞含量较高的是 。
(3)科研人员还测定了汞离子对苋菜种子的发芽率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比较图 1和图2,发现汞离子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与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变化趋势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淀粉酶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具有相关性的原因。
°
第2章综合测试卷 生物与环境
1. C 2. B 3. A 4. B 5. C 6. B 7. C 8. B9. B 10. D 11. B 12. C 13. B
14. D 15. C
16.(1)环境影响生物(或温度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水中(或缺氧) 干旱(或缺水) 生物适应环境
(4)乙 植株较高大叶子宽大 生活环境
17.(1)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氧化碳 有机物 光合作厂、呼吸作用 (2)B B时期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更稳定
18.食物网 物质 能量
19.(1)光合作用 (2)分解者 (3)D→A→B→C (4)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0.(1)生态因素 (2)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自动调节
(3)蛇 捕食和竞争 (4)生产者 ② 碳一氧平衡
(5)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21.(1)甲 甲→乙→丙 (2)下降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呼吸作用
22.(1)小鱼和蝾螈 水草 细菌等微生物 (2)生态系统中生
23.(1)生产者和分解者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3)分解者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24.(1)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2)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3)应连续7天,每天观察、取样并记录数据
25.(1)是 “生物圈Ⅱ号”是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一个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一个生态系统 (2)兔、羊 (3)缺少分解者 (4)单一 弱 (5)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26.(1)苋菜→麻雀→蛇 (2)青蛙 (3)种子萌发所需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得的,该过程需要淀粉酶参与,当淀粉酶活性降低时,种子呼吸作用减弱,使细胞供能不足,种子萌发受到影响,发芽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