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8 11: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富贵不能淫》教学实录
师:战国时期是一个戏剧性的时代,纵横家可以以三寸之舌左右诸侯,影响着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军事格局。
课前,老师了解到,关于纵横家同学们已做了预习。那么,纵横家公孙衍、张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擅长审时度势。
生:善于辞辩。
生:勇敢,有决断力。
生:有胆识、很自信。
生:诡计多端,言而无信,报复心强。
师:目前,我们对他们二人褒贬不一。回到文本,读一读景春对二人的评价(PPT):
公孙衍、张仅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师:景春认为二人是——
生:大丈夫。
(板书:景春 公孙衍 张仪 大丈夫)
师:大家想一想,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读出怎样的情感呢?
生:反问,反诘语气。强调对二人的肯定和崇拜。
师:表达得不容置疑。那景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师:通过预习,谁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生:公孙衍主张合纵政策,张仪为强秦推行连横政策。他们深得国君重视,左右诸侯,动摇天下。
师:概括得到位!看大屏幕(PPT):
张仪:说魏事秦,谋任秦相;为秦假意投魏,出任魏相;说魏成功,再任秦相;献地诱楚,出任楚相;游说韩王事秦,游说齐王事秦,游说燕赵事秦。
公孙衍:出任秦相,率秦攻魏(公孙衍的家乡阴晋位于魏国与秦国的交界之处);受魏贿金,停战魏国;被张仅排挤,侍奉魏国
师: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生:他们重视利益,没有家国意识。
师:景春还表达得如此肯定。孟子认同吗?
生:不认同。
师:孟子是这样评价公孙衍、张仪的(PPT):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生读)
师:孟子回答时是什么语气?我们能感受到怎样的态度?
生:坚决反驳,还表达对二人的不屑。
生:否定,认为不合乎礼义之道。
师:说得好!反驳他的观点,再反驳他的依据。这里提到礼——维持社会秩序与人际和谐的规范与准则。孟子是如何具体反驳的?请同学们朗读下面一段文字(PPT):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师:谁能试着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请你来试一下。
生:女儿啊,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了。你去丈夫家以后,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啊。
师:谢谢你!表演得很有母亲的感觉。母亲提到,女儿嫁人后,要遵守哪些礼?
生:敬,戒,无违。
师:孟子为什么提到女子之嫁呢?
生:举例论证,强调她们以顺为正,是妾妇之道,以此类比公孙衍和张仪谈不上是“大丈夫”。
(板书:以顺为正妾妇之道)
PPT:盖言二子阿谀苟容,窃取权势,乃妾妇顺从之道耳,非丈夫之事也。
——朱熹《孟子集注》
师:就像朱熹所言,他们毫无准则,属于仆妾之臣,即使存在影响力,其根源也是在国君,不在自身。
生:狐假虎威。
师:对!狐假虎威的弄权者。
师:这里,孟子也提到了“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父亲会训诫儿子什么呢?
生:你长大成人了,不是小孩子,要有责任感。师:这是留心家庭教育的孩子!父亲通常围绕“你要完成自身的使命,为人子则孝,为人臣则忠,有胆识,有担当”等训诫。
(板书:丈夫、成人)
师:可是,文中把“父命之”的内容省略了。为什么?
生:作为男子,景春是了解的。
师:也就是说他们早已忘却丈夫之本。
师:大家看,孟子和景春对大丈夫的评价标准有什么不同呢?
生:景春看重的是权势、地位、影响力。孟子注重内在品质。
师:那么,在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应该拥有怎样的品质和使命意识?大家齐读(PPT):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解释一下?
生: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
师:什么是广居,正位,大道?
生:仁,礼,义。
(板书:仁,礼,义)
PPT:
师:结合大屏幕上关于“仁”“义”的解释,老师再补充几句。你来读一下(PPT):
(1)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
——《孟子·尽心上》
(2)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战!
——《孟子·离娄上》
(3)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尽心上》
师:居仁行义,是道德高尚人的事,做人的最高标准,是“大人”的标准。孟子说抛弃“仁”的境界,抛弃“正路”不走,这是人生的悲哀。
(板书:大人)
师:在谈到大丈夫的标准时,孟子为什么首先要以仁、礼、义为核心呢?
PPT:
(1)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礼记·曲礼》
(2)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
——《礼记·礼运》
(3)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
生:因为礼义是立人的基本要求。
(板书:人)
师:那“礼”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读一读《礼记·礼运》中的文字(PPT):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发、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悲、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师:《礼记·礼运》中说,只有礼能约束人性恶的一面,使人性的优秀之处发扬光大。可见,孟子不仅关心目的的合理性,同时也关心手段的合理性。如果这都不具备,怎么能说是大丈夫呢?
(板书:仁德礼义)
师:大丈夫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志”?
生:“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师:就是说,穷则独善其身——
生:达则兼济天下。
(板书:穷达有道)
师:大丈夫心怀仁德,坚守礼义,不因外界因素改变自己的追求,正如后面所说的——
生(齐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师: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才称得上大丈夫。
师:可见,大丈夫有大仁、大义、大胸襟、大气节。
(板书:人格境界)
师:据学过的内容,你觉得孟子是不是大丈夫?有依据吗?
生:孟子是大丈夫。孟子向统治者极力宣传自己的“王道”和“仁政”思想。
生:虽然各国没有接受他的思想,他也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可见他是一个大丈夫。
师:两位同学很有底蕴!表达很有逻辑性!透过这篇短文,我们发现,战国这个时代不仅有诸侯的刀锋,还有大丈夫的笔锋、词锋。
(板书:大丈夫)
师:现在,让我们用洪亮的声音背诵一遍孟子的大丈夫观。
(生背诵)
师:生活需要有志之人,敢于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聚骨气、豪气、正气,守信义,有信仰,对社会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梦想有践行力。
愿我们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而不是显得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