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明确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理解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掌握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的方法,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掌握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的方法,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理解气候的概念。 培养学生从大量的天气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各种统计表格、教学视频、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不同地区的天气图片和资料 复备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天气变化的视频,展示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天气状况。你们还记得自己在这段时间里观察到的天气吗?你们都记录了哪些天气信息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天气观察记录。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记录了晴天、阴天、多云、下雨、刮风等天气信息。”“我还记录了气温、风向和风速。” 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天气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为什么要记录天气日历呢?” 引发学生对天气信息的重要性的思考。 教师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 (二)知识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天气的基本特征。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段时间的天气,你们知道天气都有哪些特征吗?” 学生回答:“天气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特征。”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能分别说一说这些特征是怎么描述天气的吗?” 学生回答:“云量可以分为晴天、阴天、多云等。降雨量可以用毫米来表示。气温可以用摄氏度来表示。风向可以分为东风、西风、南风、北风等。风速可以用微风、大风等表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回忆起天气的基本特征。 教师介绍气候的概念。 提问:“我们知道天气是每天都在变化的,那么气候又是什么呢?”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和资料,如四季如春的云南、长年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四季分明的杭州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气候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回答:“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不同的地方气候不一样。” 等。 教师解释:“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长期天气特征。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问:“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教师展示一些天气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和资料,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下雨天需要带伞、寒冷的天气需要穿厚衣服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回答:“天气会影响我们的出行、穿着、活动等。”“不同的天气对农业、交通、旅游等行业也有影响。”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实验探究一:统计云量 教师提出实验任务。 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已经知道了云量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我们的天气日历中的云量情况。请同学们制作一个云量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教师展示一个云量统计表的示例,如日期、云量(晴天、阴天、多云)、天数等,让学生参考制作自己的统计表。 教师强调统计的要求,如要按照日期顺序进行统计,不要遗漏任何一天的记录等。 学生进行统计。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云量统计表,并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认真统计,不要写错云量的类型和天数等。 小组交流和汇报。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云量统计表,互相检查统计是否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统计的云量情况有什么特点,如晴天多还是阴天多,多云的天数有多少等。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云量统计表和统计结果。教师可以把各小组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看了各小组的云量统计表和统计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这段时间的云量情况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对云量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发现这段时间晴天比较多,阴天和多云的天数比较少。”“我们这段时间的云量情况不太稳定,有时候晴天,有时候阴天或多云。”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云量与天气的关系。 (四)实验探究二:统计风向和风速 教师提出实验任务。 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已经知道了风向和风速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我们的天气日历中的风向和风速情况。请同学们制作一个风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教师展示一个风的统计表的示例,如日期、风向(东风、西风、南风、北风等)、风速(微风、大风等)、天数等,让学生参考制作自己的统计表。 教师强调统计的要求,如要按照日期顺序进行统计,不要遗漏任何一天的记录等。 学生进行统计。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风的统计表,并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认真统计,不要写错风向和风速的类型和天数等。 小组交流和汇报。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风的统计表,互相检查统计是否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统计的风向和风速情况有什么特点,如哪个方向的风最多,大风的天数有多少等。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风的统计表和统计结果。教师可以把各小组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看了各小组的风的统计表和统计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这段时间的风向和风速情况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发现这段时间东风比较多,南风和北风也有一些。”“我们这段时间大风的天数比较少,大部分是微风。”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风向和风速与天气的关系。 (五)实验探究三:分析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提出实验任务。 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已经知道了气温和降水量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的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两个柱状图,然后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 教师展示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演示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这个月的降水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看柱状图,如何分析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等。 教师强调分析的要求,如要仔细观察柱状图的变化趋势,不要遗漏任何一个数据等。 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认真分析,不要写错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和变化趋势等。 小组交流和汇报。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互相检查分析是否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分析的气温和降水量情况有什么特点,如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降水最多的是哪一天等。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分析结果和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教师可以把各小组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看了各小组的分析结果和柱状图,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这段时间的气温和降水量情况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对气温和降水量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发现这段时间气温比较高,最高气温达到了 [具体温度],最低气温也有 [具体温度]。”“我们这段时间的降水量不太均匀,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气温和降水量与天气的关系。 (六)研讨与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问题一: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问题二: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问题三:我们统计的天气有没有很多天是持续一样的情况呢?如果有,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分成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从云量、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对于问题一,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比较大,有时候晴天,有时候阴天或多云,风向和风速也不太稳定,气温比较高,降水量不太均匀。我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通过统计和分析云量、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量等数据,发现这些数据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对于问题二,学生可能会回答:“这段时间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影响,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下雨天需要带伞,炎热的天气需要注意防暑等。” 对于问题三,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统计的天气有一些天是持续一样的情况,比如连续几天都是晴天或阴天。这种情况说明天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总结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和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教 学 反 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统计和分析天气信息的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