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9 07:23: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6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7

回忆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意,把握作者母亲的形象特点。
2、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法;理解、品味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蕴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联系生活,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意,把握作者母亲的形象特点。
2、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法。
学习难点
1、理解、品味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蕴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2、联系生活,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红星照耀中国》之“关于朱德”:红军之父
1.在南方的这些岁月里,朱德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必须承认,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过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
2.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耗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的,而仍能够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3.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当时民间都流传着朱德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本领,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刀枪不入,甚至国名党一再宣布他的死亡。不论是在红军里,还是在敌人眼中,朱德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朱德却说“我应该感谢母亲”,而不是“我很感谢母亲”。
人人都说他天赋异禀,然而在他的心目中,自己能有这样的成就,是母亲培养了他,造就了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回忆我的母亲》,走近这位养育了一代名将、开国元勋朱德的女性——锺太夫人。
了解作者:朱德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钟太夫人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深切地悼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离世。中共中央送来了挽联: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回忆录 是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它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它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写作回忆录要努力做到“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作者的经历和思想;
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经历,而且要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某一时段的历史面目;
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回忆录




溺(nì) 佃(diàn)农 劳碌(lù) 周济(jì)
私塾(shú) 慰勉(wèi) 不辍(chuò) 祖籍(jí)
衙(yá)门 横(hèng)蛮 血溅(jiàn) 妯(zhóu)娌(li)
和睦(mù) 差(chāi)役 迁徙(xǐ) 和蔼(ǎi)
辨析多音字:济、横、差;生僻字:佃、妯、娌;易错字:碌、辍、籍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宽厚】宽容厚道。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慰勉】安慰勉励。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妯娌】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作。
1.梳理内容,感知形象。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按表达方式梳理课文内容,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1)
回忆母亲,赞颂美德。(2—13)
感谢母亲,报答母亲。(14—17)
抒情
记叙
议论
整体感知
2、作者在第一段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运用倒叙手法,痛悼母亲去世,表达深沉的怀念之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整体感知
3、朱德的母亲被毛泽东称为“完人、贤母”,她的贤能与完美的品质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细读2—13段课文,让我们循着母亲“勤劳一生”的线索去找一找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段落范围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做题思路
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2、家境是贫苦的
3、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
4、母亲是个好劳动
5、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6、母亲的聪明能干
7、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
8、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退佃搬家
9、决定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10、我母亲……给我许多慰勉
11、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12、母亲知道……期望……知道……(支持革命)
13、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整体感知
段落范围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作者小时候
1895—1900年前后
1905年
1919年
1924年—1927年
1937年
1943年
1908年
2-7段
8段
9段
10段
11段
12段
12段
13段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没有灰心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85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整体感知
4、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事例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记叙内容。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985至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
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质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的选择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勤劳一生
一线串珠的结构,精心贴切的选材。
感知形象
时间 事件 母亲形象特点

作者小时候
1895—1900年前后
1905年
1919年
1924年—1927年
1937年
1943年
1908年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没有灰心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85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勤劳节俭、宽厚仁慈、 聪明能干
坚强不屈、宽厚仁慈
深明大义
深明大义、支持革命
热爱劳动、勤俭持家
热爱劳动、勤俭持家
热爱劳动、勤俭持家
热爱劳动、勤俭持家
说话练习:“我从_____(事例)中读出了一位_____(品质)的母亲”。
感知形象
5、说话练习:“我从_____(事例)中读出了一位_____(品质)母亲”。
在贫苦的家境中:勤劳的母亲
宽厚仁慈,聪明能干,任劳任怨,坚强刚毅;
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革命的母亲
送子读书,给我慰勉,深明大义,支持革命。
作者寄情于事,把深深的敬爱与怀念渗透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不用铺张渲染的描写,只以朴实、简洁的叙述,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感情。
2.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分析写法
1、文章以记叙为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自读课文,分析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文第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有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记叙】,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抒情】,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议论】
分析写法
1、文章以记叙为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自读课文,分析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体会其表达效果。
我应该感谢母亲,【抒情】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议论】
我应该感谢母亲,【抒情】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议论】
第14—15段用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与怀念,这两段前后并列,和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紧密呼应。
分析写法
1、文章以记叙为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自读课文,分析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体会其表达效果。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抒情】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议论】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抒情】
第16自然段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①表达对母亲的爱、怀念和感谢;②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党、对人民的爱;③画龙点睛,深化感情,升华主题。
分析写法
1、全段中心句:4、6、7、13段;
2、评价、赞颂母亲:14、15、16段;
3、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5、8、10段。
内容上:概括母亲的特点、品质,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抒发对母亲的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升华主旨。文章最后几段的强烈抒情议论升华了全文的感情,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的崇高境界,表现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结构上:总领全文,总领全段,前后呼应。
夹叙夹议
品味语言
2、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文章寓意于平实、寓情于质朴的语言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揣摩关键词“还”,体会母亲的品质。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
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品味语言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
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示例1:“天还没亮”中的“还”说明母亲起床之早,“第一个”也是说母亲在众多家人中起床最早,直接刻画出母亲勤劳的形象。
示例2:“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中的“还”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教育之深,通过我来表现母亲形象。
示例3:“还是回了家”中的“还”字再次表现母亲勤劳的本质,深化母亲形象。
品味语言
3、本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通过对比,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结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敬重而又心疼)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深深怀念和遗憾之情)
品味语言
3、本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深沉的悲痛)
6.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祈祷与祝愿)
品味语言
3、本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创造了”表明过去的历史是由像母亲一样平凡的人创造的;“创造着”表明现在和未来的历史仍然由像母亲一样平凡的人继续创造。作者高度评价了像母亲一样的普通劳动人民的伟大,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对民族和人民的热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品味语言
3、本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品味语言
3、本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1.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所写的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 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一分钟”说明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课堂练习
选文第④段和第⑤段,分别引用了侄儿和外甥的来信,对表达作者情感具有怎样的作用?
侄儿的信突出母亲身体、精神“不比往年”,强调母亲“甚望见你一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遗憾之情;
外甥的信“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突出了母亲一生勤劳、到老不息的伟大品格,表达了对母亲勤劳一生的赞叹、热爱和感激之情。
课堂练习
《孝经》中说:“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尽孝”的理解。
“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意思是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显扬名声与后世,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结合文章中的“尽孝”指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体会父母的辛劳,尽自己的力量为父母多做点事;同时好好学习,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就是“尽孝”。
知识总结
写法:
一线贯穿,夹叙夹议;
平实朴素,饱含深情。
主题: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作者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比较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各有什么不同。
课后作业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