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9 07: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8

人物传记
茨威格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夫 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
2、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了解列夫 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
2、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1、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课堂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他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曾是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他是谁呢?
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恰恰抓住了托尔斯泰的一生充满矛盾这一特点,用他独到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托尔斯泰的独特形象。
了解作者:茨威格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世界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躁》等,传记《三作家》《三大师》《罗曼 罗兰》等。本文节选自《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
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坟墓”。
感受到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为其写了传记《三作家》。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马克·吐温)
后世评价




出生:他的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女儿。
思想:一心渴望并致力于去改革俄国当时的农奴制度,把自己的私有财产分给农民,他很厌恶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只想像一个农民一个亲自劳动,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因而他的家庭后来变成了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们的收容所,为此他遭受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并差点被流放。
晚年:他更为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他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创办了20多所农民学校。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因而和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紧张,后来1910年10月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人生经历




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他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文学成就




人物传记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分类: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
特点:记言记行并重,大节细节并重,优点缺点并重,主观客观并重。
人物传记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藏污纳垢(gòu)
禁锢(gù) 一绺(liǔ) 犀利(xī) 黯然(àn) 甲胄(zhòu)
颔首(hàn) 锃亮(zèng) 炽热(chì)粲然 (càn)
黝黑(yǒu) 滞留(zhì) 广袤(mào)无垠 (yín)
辨析形近字:髭、髯、鬈;生僻字:锢、绺、袤;易错字:锃、 炽、粲




黝黑:颜色深黑
粗糙:指粗笨拙劣;草率马虎
平庸:寻常 ;
滞留:停留不动;
蒙昧:愚昧,不通事理;
酒肆:酒馆
器宇:气概,风度。
缰绳:牵牲口的绳子
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胆怯:形容某人非常害怕。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入木三分: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粗制滥造: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1.梳理内容,感知形象。
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结合各段的关键词,快速把握各段主要内容。并为课文划分层次。
第1段: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第2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
第3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面容表情。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第5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托尔斯泰的外貌
托尔斯泰的眼睛
整体感知
2、课文抓住了托尔斯泰外貌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
阅读方法指导(示例第1段)
(1).用红色圈划描写对象:胡髭 长髯 眉毛 鬈发 须发 胡子
(2).用黄色圈划写作对象特点(修饰语、修辞)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整体感知
2、课文抓住了托尔斯泰外貌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
(1)面部多毛、须发浓密:胡髭、长髯、眉毛、鬈发
(2)长相平庸、粗鄙:额头、皮肤、鼻子、头发、招风耳、脸颊、嘴唇
(3)表情忧郁愚钝:铺陈渲染泰面容的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4)相貌普通平常: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
(5)外貌令拜访者失望:想象中威严非凡,见到后疑惑惊讶。
整体感知
3、课文抓住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铮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整体感知
3、课文抓住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他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整体感知
3、课文抓住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
目光犀利且富有洞察力:像黑豹、像钢刀、像枪弹、像金刚刀
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粲然笑意、热泪涟涟、忧郁凄凉、冷酷锐利、涌出好奇
眼睛的威力强大:看清细节、看透灵魂、注视上苍、摧毁虚无、扯掉伪装、露出真相
整体感知
列夫·托尔斯泰
茂密的须发(1)
粗鄙的面部部位(2)
忧郁的表情(3)
普通的相貌(4)
拜访者的失望(5)
犀利的目光(6)
最富情感的眼睛(6)
眼睛的威力(8)
人生的不幸(9)
丑陋普通
的外貌
充满智慧
的眼睛
对比
2.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分析写法
1、从感彩的角度分析,写托尔斯泰其他面部特征与写眼睛特征的词语各有什么不同?
外貌:长相粗劣、粗制滥造、藏污纳垢、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愚钝和压抑、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眼睛:犀利、铮亮的钢刀、又稳又准、入木三分、柔和、粲然笑意、神奇、闪闪发光、神秘莫测、锐利、好奇、最富感情、闪光的珠宝。
分析写法
1、从感彩的角度分析,写托尔斯泰其他面部特征与写眼睛特征的词语各有什么不同?
外貌:长相粗劣、粗制滥造、藏污纳垢、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愚钝和压抑、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眼睛:犀利、铮亮的钢刀、又稳又准、入木三分、柔和、粲然笑意、神奇、闪闪发光、神秘莫测、锐利、好奇、最富感情、闪光的珠宝。
“抑”贬义词
用语“刻薄”
“扬”褒义词
极尽赞美
欲扬先抑
分析写法
概念: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欲扬先抑
分类:概括起来有四种: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这抑扬四法,是从写作的曲笔角度说的,它能够满足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分析写法
整体作用: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突出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和精神的高贵,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抑扬手法
具体分析:
(1)欲扬先抑:课文极力写他外貌的粗鄙、丑陋反衬了他眼睛的犀利深邃,表现他天才灵魂的伟大。
(2)欲抑先扬:第5段先写拜访者想象中威严非凡,反衬见到后疑惑惊讶失望,突出其外貌的普通平凡。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中抑扬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分析写法
3、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将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得精彩传神?尝试比较各段落写法的不同,在课本空白处做评价赏析式批注。
提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描写方法有何不同?第5自然段和第1-4段的描写方法有何不同?
第1段运用了特写(电影术语,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从而获得清晰的视觉形象,起到强调的效果),开篇脸上“毛发”的特写镜头,聚焦人物面部“多毛”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2段紧承上文,连用比喻,先整体后局部,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突出其长相粗劣。
分析写法
3、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将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得精彩传神?尝试比较各段落写法的不同,在课本空白处做评价赏析式批注。
第3段描绘的是托尔斯泰的神态,不仅与陀斯妥也夫斯基作对比,而且写了他的外貌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使人物的形象显得丰富、真实可信。
第4段从穿戴、职业、不同生活场景的变化中描写托尔斯泰的形象,从多种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平庸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第5段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即写了拜访者的心理预设与现实的落差——客人们越失望,就越能从侧面突出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粗鄙。
分析写法
3、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将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得精彩传神?尝试比较各段落写法的不同,在课本空白处做评价赏析式批注。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
正面与侧面结合
整体和局部结合
多角度、多层次
特写镜头
比喻、对比
普通、平庸甚至丑陋
前四段正面,第五段侧面
第1、2段先整体后局部展开描写
第4段从不同角度描写托尔斯泰
聚焦人物面部“多毛”的特征
第2段比喻,第3段对比
品味语言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朗读并进行赏析。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
②……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④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⑤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⑥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
⑦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⑧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外貌
由脸部最大特征,“多毛”入手。运用连珠式的比喻,使得人物刻画十分生动形象。夸张不仅突显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给人无尽的联想。把托尔斯泰大众化,平易近人的“田野村夫” 的脸刻画得细腻传神,惟妙惟肖。
品味语言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朗读并进行赏析。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①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
②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③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④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⑤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
⑥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⑦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
⑧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 ……
描写眼睛
比喻夸张联袂运用,把托尔斯泰犀利的、蕴情丰富的、有威力的目光写得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想象联想。通过眼睛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与细致,写出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深刻而准确的。夸张、比喻,使语言显得典雅优美、生动形象、酣畅淋漓。
品味语言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朗读并进行赏析。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第3段: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第4段:一个人长着这么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帮酒徒鬼混;既有可能在市场上卖面包,也有可能披着大主教的法衣,举起十字架从跪地的教徒的头上掠过。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第7段: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排比手法
品味语言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朗读并进行赏析。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大量的比喻、夸张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更使读者回味无穷;
运用大量整句,句式整齐,浓墨重彩,酣畅淋漓,增强感染力。
铺陈渲染
语言典雅优美,文气酣畅
铺陈就是将一连串内容相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行为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渲染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渲染的本质是“重复”,是为了突出强化某种意境、情调、氛围而做的语词叠加。
品味语言
3、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品味语言
3、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突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品味语言
3、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品味语言
3、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课堂练习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
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课堂练习
【示例】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知识总结
写法:
抑扬手法,铺陈渲染;
典雅优美,文气酣畅。
主题: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犀利的眼睛,表现了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仰慕、崇敬之情。
课下阅读茨威格的《三作家》全文和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传》。
课后作业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