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 7回忆我的母亲 音频素材+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 7回忆我的母亲 音频素材+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8 22:20:19

内容文字预览

(共21张PPT)
回 忆 我 的 母 亲
朱德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党史博览》2003年第10期
学习目标
1、品读 感受母亲优秀的品格
2、探究 理解母亲对朱德成长的影响
3、赏读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佃农 妯娌 勉强
迁徙 溺死 不辍
检查预习
diàn
zhóu li
qiǎng


chuò
初读感知 识母亲
快速浏览2—13段:
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思考:围绕母亲的“勤劳”作者依次回忆了母亲的哪些往事?
(1)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2)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3)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4)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5)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6)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7)母亲不离开土地,习惯劳作;
(8)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9)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品读2—13段:
文章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勾画出来,大声读读,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品味细节 读母亲
提起了母亲,朱德将军满脸温情和悲痛。生他的时候,母亲不过二十刚过的年龄。她比一般妇女要高大些,强壮一些,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凸显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成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助读资料
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请同学们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呢?
深入探究 读作者
我应该感谢母亲:
她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
一个勤劳的习惯,
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
她教给我
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
没被困难吓倒。
我应该感谢母亲:
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
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
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找一找“我”所具备的美好品质以及母亲带给我的影响
朱德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们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深情诵读 悟情感
悠悠母子情,切切失母痛。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母亲逝世了,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找出能够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
1966年11月,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问朱德:“你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毫不犹豫地说:“我没能侍奉自己的母亲,在她离开人间的时候,我没能端一碗水给她喝。”
1944年2月15日,劳累了一生的钟太夫人仙逝了,当时的朱德正在延安,由于战争期间的道路受阻,这个噩耗传到延安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月了。朱德悲伤不已,他一个人坐在炕头默默地抽着烟,眼泪在他刚毅的脸上流淌。
助读资料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齐读)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寄其哀,颂其德,报其恩,作者就是怀着这样的情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女性形象,她就像一座丰碑,不仅活在朱德的心中,也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
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老舍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邹韬奋
名家谈母亲
阅读推荐:
邹韬奋《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梁晓声《慈母情深》
思考: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各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