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
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鲁迅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让鲁迅如此感念呢?
藤野先生
鲁迅
01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02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目标
03 体会作者感情,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字音
预习检测
烂熳(màn)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发髻(fà jì) 斗乱(dǒu) 驿站(yì)
芋梗汤(yù gěng)解剖(pōu) 顿挫(cuò) 寒颤颤(chàn) 扒手(pá) 订正(dìng)
血管(xuè)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杳无消息(yǎo) 不倦(juàn)
教诲(huì) 瞥见(piē) 深恶痛疾(wù)
作者简介
预习检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社戏》《故乡》《孔乙己》:小说
作者简介
预习检测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写作背景
预习检测
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的世界观发生巨大飞跃的前夕。
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写成的。后选入《朝花夕拾》。
留学背景
预习检测
鲁迅赴日留学时期,恰值列强侵略中国之际。中国被列强瓜分,许多有志青年抱着救国的目的留学海外。1902年2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上学期间发生的几件事促使鲁迅的思想发生转变,决定“弃医从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满洲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就是“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告终。
写作背景
预习检测
藤野严九郎是日本的医生、教师,一九零四年至一九一五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教,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藤野严九郎在战后被认为是对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1961年在福井市建立了纪念碑。1983年5月18日,鲁迅的故乡绍兴市和藤野的故乡芦原町(tǐng)(现芦原市)结成友好城市。
01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那么,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整体感知
在东京
在仙台
回国后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第1段)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第4段)
“我离开仙台之后”。(第36段)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02 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整体感知
本文以 为顺序,记叙了:
时间先后、空间转换
作者在日本的经历。
因此,本文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
⑴第 段:
⑵第 段:
⑶第 段:
1-3
4-35
36-38
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
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大家能分清图片上哪个是鲁迅,哪个是藤野先生吗?文中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
鲁迅
03 课文是如何描写“我”初见藤野先生时的形象的?
深入探究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白描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衣着“模胡”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朴素古板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深入探究
白描
04 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事件分别概括出来,然后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填写下面表格: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事件内容 小标题
1
2
3
4
5
6
7
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扭脖子。
赏樱花
清国留学生傍晚在留学生会馆学跳舞。
学跳舞
仙台医专及其职员对我的优待。
特殊优待
关于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
初印象
藤野先生坚持给我添改讲义,让我感动。
添改讲义
藤野先生认真给我纠正解剖图。
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担心我的解剖实习。
关心解剖实习
深入探究
事件内容 小标题
8
9
10
11
藤野先生向我询问中国女人是怎样裹脚的。
了解裹脚
日本青年怀疑我得到藤野先生泄露的题目,给我写匿名信。
匿名信事件
我与藤野先生分别,他送我一张照片。
离别
看电影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日本人欢呼,我感到很刺耳。
看电影事件
05 文中具体写了“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深入探究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
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
热情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正直热忱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藤野先生感到悲伤、惋惜,但是尊重作者的决定。
可以从“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凄然”“叹息”等词句中看出来。
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告知藤野先生后,藤野先生的态度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精读细研
06 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告知藤野先生后,藤野先生的态度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深入探究
藤野先生感到悲伤、惋惜,但是尊重作者的决定。
可以从“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 “叹息”等词句中看出来。
07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深入探究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1)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2)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01 促使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情感
体会情感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
体会情感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作者对此的愤恨和抨击。
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
体会情感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
体会情感
爱
国
02 文中哪些地方还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会情感
体会情感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体会情感
去仙台
日暮里——
日落西山,中国的衰弱就如同日落一般,触发忧国之情。
闻其名而忧祖国之衰。
水 户——
是反清复明的思想家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是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
忆往事而增救国之志。
03 精读1-5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体会情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我”是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
“我”是一个专心求学、不盲目追求娱乐和享受的人。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03 精读1-5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体会情感
“我”是一个东渡日本留学、专心求学、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学生。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作过解释: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由此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可就在医专学医时——如课文描述的那样——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
体会情感
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选择学医,又弃医从文,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体会情感
叙事线索: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体会情感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双线结构
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体会情感
体会情感
写“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日本“爱国青年”,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写弃医从文,是为了交代鲁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0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品析语言
无非: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
02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品析语言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03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品析语言
标致:漂亮
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
这是反语,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憎恶的感情。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
品析语言
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
精通时事——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了一些“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丑态。
爱国青年——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
正人君子——这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正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
04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品析语言
表示推测、估计。在仙台,作者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05 “居然睡安稳了。”
品析语言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
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
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04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品析语言
“弱国”与“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也无怪”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05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品析语言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夸张、比喻。
06 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品析语言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强勇气”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
本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高度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概括主题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明线)
爱国情怀(暗线)
相识
相处
离别
怀念
在东京
仙台求学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藤野先生》选自《_ ____》,体裁___ 。本文“在仙台”一段写了藤野先生 、____ 、____ 、 四个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 、
的优秀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
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 。
随堂测验
朝花夕拾
回忆性散文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正直热忱、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弃医从文
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