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列夫·托尔斯泰
【经典永流传】
渔夫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lǘ)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锦书】
【微赏】用“举世”“众人”等字眼,突出诗人的清廉正直和孤傲,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无限的苍凉和无奈。
一课一赏·遗世独立
【夯基 厚积致远】
1.正字音
(1)黝黑(yǒu) (2)鬈发(quán) (3)粗糙(cāo) 警示1
(4)滞留(zhì) 警示1 (5)禁锢(ɡù) (6)侏儒(rú)
(7)锃亮(zènɡ) (8)藏污纳垢(ɡòu) 警示1
(9)热泪涟涟(lián)
2.明字形
(1)蒙mèi(昧) (2)jiānɡ(缰)绳 积累
(3)ɡān ɡà(尴)(尬) (4)xī(犀)利
(5)粗制làn(滥)造 (6)郁郁ɡuǎ(寡)欢
(7)hàn(颔)首低眉 (8)诚huánɡ(惶)诚恐
(9)àn(黯)然失色 (10)广mào(袤)无垠
3.晓词义
(1)藏污纳垢: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
(2)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
(3) 正襟危坐 警示2: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4) 颔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5) 诚惶诚恐 :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6)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文中形容眼神犀利。
4.记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是 奥地利 (国籍)作家 茨威格 写作的传记文章,节选自《三作家》。
警示1
莫做“秀才”读“半边”
“糙”读“cāo”,勿读“zào”
“滞”读“zhì”,勿读“dài”
“垢”读“ɡòu”,勿读“hòu”
积累
警示2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注意“危”指端正,不要理解为危险。
错例:座谈会上,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现场充满欢快的气氛。(“正襟危坐”与后面的“谈笑风生”“充满欢快的气氛”不符。)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人不可貌相,说的是不能只根据外貌来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列夫·托尔斯泰这位“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以传记形式再现。相信《列夫·托尔斯泰》在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你看“这张脸蒙mèi( 昧 )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但“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 zènɡ )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作者用抑( yì )扬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同时还善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典雅优美,富含激情。《列夫·托尔斯泰》是一条急流,汪洋恣sì( 肆 )、动人心魄。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C)
A.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
B.这座身材高挑而轻盈、外部结构简洁而新颖的超高建筑耸立在香港中环的密集群楼之中,如鹤立鸡群。
C.听说离家十多年的哥哥要从外地回家,爸爸妈妈都在堂屋中正襟危坐等着他。
D.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A.茨威格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D.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D)
A.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B.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但是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C.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炊烟……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D.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萦带,笔意活泼。
5.下列句子中未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分)(A)
A.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B.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文章,让我们继续跟随茨威格的文字,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坚定追求吧!(11分)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茨威格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外,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了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竭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个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选自《自画像》,有删改)
6.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答: 本文叙述了托尔斯泰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他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及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生活的追求。
7.“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一句中“小偷”一词说明 托尔斯泰小心谨慎,因为一旦被发现,他将无法出走。 (2分)
8.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是选取他死亡前“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来写 (3分)
答: 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选取“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
9.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得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3分)
答: “一个人类的人”的意思是一个人类的榜样。这句话深刻透彻地点出了托尔斯泰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所以说这句评语“精辟”。 8* 列夫·托尔斯泰
【经典永流传】
渔夫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lǘ)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锦书】
【微赏】用“举世”“众人”等字眼,突出诗人的清廉正直和孤傲,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无限的苍凉和无奈。
一课一赏·遗世独立
【夯基 厚积致远】
1.正字音
(1)黝黑( ) (2)鬈发( ) (3)粗糙( ) 警示1
(4)滞留( ) 警示1 (5)禁锢( ) (6)侏儒( )
(7)锃亮( ) (8)藏污纳垢( ) 警示1
(9)热泪涟涟( )
2.明字形
(1)蒙mèi( ) (2)jiānɡ( )绳 积累
(3)ɡān ɡà( )( ) (4)xī( )利
(5)粗制làn( )造 (6)郁郁ɡuǎ( )欢
(7)hàn( )首低眉 (8)诚huánɡ( )诚恐
(9)àn( )然失色 (10)广mào( )无垠
3.晓词义
(1)藏污纳垢: 。
(2)鹤立鸡群: 。
(3) 警示2: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4)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5) :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6)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文中形容眼神犀利。
4.记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是 (国籍)作家 写作的传记文章,节选自《三作家》。
警示1
莫做“秀才”读“半边”
“糙”读“cāo”,勿读“zào”
“滞”读“zhì”,勿读“dài”
“垢”读“ɡòu”,勿读“hòu”
积累
警示2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注意“危”指端正,不要理解为危险。
错例:座谈会上,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现场充满欢快的气氛。(“正襟危坐”与后面的“谈笑风生”“充满欢快的气氛”不符。)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人不可貌相,说的是不能只根据外貌来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列夫·托尔斯泰这位“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以传记形式再现。相信《列夫·托尔斯泰》在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你看“这张脸蒙mèi( 昧 )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但“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 zènɡ )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作者用抑( yì )扬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同时还善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典雅优美,富含激情。《列夫·托尔斯泰》是一条急流,汪洋恣sì( 肆 )、动人心魄。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
B.这座身材高挑而轻盈、外部结构简洁而新颖的超高建筑耸立在香港中环的密集群楼之中,如鹤立鸡群。
C.听说离家十多年的哥哥要从外地回家,爸爸妈妈都在堂屋中正襟危坐等着他。
D.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茨威格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D.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 )
A.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B.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但是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C.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炊烟……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D.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萦带,笔意活泼。
5.下列句子中未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B.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文章,让我们继续跟随茨威格的文字,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坚定追求吧!(11分)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茨威格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外,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了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竭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个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选自《自画像》,有删改)
6.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答:
7.“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一句中“小偷”一词说明 (2分)
8.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是选取他死亡前“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来写 (3分)
答:
9.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得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