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试讲稿八上11《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初中语文试讲稿八上11《记承天寺夜游》说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1 12:39: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初中语文试讲稿八上《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探讨古往今来,那些描绘明月的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请你们以飞花令的形式,吟咏那些包含“月”字的古诗句。
【显屏】
参考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晓镜但愁云鬂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皎皎,情愫万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思念的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恬淡的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孤独的月;“晓镜但愁云鬂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悲伤的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辽远的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空阔的月。
今天,我们一同迈向苏子描绘的那轮明月,感受他内心深邃而独特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 在这段文字中,苏轼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记叙文六要素)
学生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赏景,发出感慨。
老师: 很好,学生1,你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苏轼在承天寺夜游的情境。接下来,我们会深入探讨课文的不同层次,看看还有哪些有趣的细节。不过在概括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比如苏轼的情感状态或景物的描写,这样能够更丰富你的回答。
老师: 文章中使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
学生2:第一层是交代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第二层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是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慨。
老师: 很好,学生2,你抓住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对三个层次进行了简洁而清晰的概括。接下来我们会深入每个层次,挖掘更多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老师: 在这一月夜中,苏轼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慨?请读一读相关句子。
学生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老师: 很好,学生3,你读得很流畅。这些诗句中的美妙景色确实让人心驰神往。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些景物的意象和作者的感受。
三、再读文本,深入分析(小组合作探究)
那一时代中的苏轼
老师: 在夜游中,我们看到苏轼的心境在月色中起伏,他为什么要寻找张怀民呢?请大家组成小组,仔细揣摩标红的词语,想象一下作者内心的活动,并结合上下文补全句子,再加入一些动作进行演绎。让我们青云组的学生代表来分享你们的理解。
(角色:旁白 苏轼 张怀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青云组代表: 我们小组认为,苏轼的语气中透露着淡定从容的气质,仿佛对贬谪和流放都能心如止水。
老师: 很好,青云组代表,你捕捉到了苏轼的淡定从容。接下来我们看下一组,他们演绎出了怎样的知音关系?
爱国主代表: 在第二组的演绎中,苏轼和怀民展现出一种知音相惜的关系,通过对话和动作,仿佛看到了两位知己在默契交流。
老师: 不错,爱国主代表,你观察入微,很好地呈现了这种知音关系。继续保持这样的敏锐观察力。
老师: 接下来我们要看一看,苏轼和张怀民的关系。请大家组成小组,一起讨论一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默契和知音情谊。让我们听下一组的学生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勤学组代表: 我们小组认为,苏轼和张怀民都是因为贬谪而有了类似的遭遇和志同道合的人生追求。在黄州,怀民过着清闲宁静的生活,不被世俗所累,而苏轼也因为贬谪无职无权,生活清闲。
老师: 很好,勤学组代表,你理解得非常透彻。这段揭示了他们同病相怜、志同道合的背景,使得他们能够成为知音。
老师: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苏轼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物?请同学们在组小组中一起讨论一下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以及他在困境中的态度。
和谐组代表: 在黄州,苏轼以清闲自在为乐,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即便经历了贬谪、监禁、朋友背叛等困境,苏轼仍然保持乐观豁达,他看到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对困境的应对态度很积极。
老师: 很好,和谐组代表,你总结得非常清晰。继续说说苏轼在黄州的生活。
鸿鹄组代表: 在这段清闲自得的生活中,苏轼不仅享受了诗酒歌舞,还表现出了多才多艺,他潜心研究书法,亲手画了雪景壁画,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老师: 鸿鹄组代表,你们深入挖掘了苏轼的多才多艺,对于他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全面的理解。继续加油。
老师: 最后,我们要来看一看苏轼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感慨。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苏轼在文中表达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含义。请青云组的代表分享你们的见解。
青云组代表: 我们认为,苏轼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清闲逍遥生活的向往。他反思了贬谪生活,认为只有少数像他们这样的“闲人”才能够在这夜色中自在享受。
老师: 青云组代表,你深刻把握了这句话的内涵。苏轼的反思确实在这其中。你们小组的名字“青云”,寓意高远向上,希望你们能保持对文学的高远追求。
老师: 在这次的小组讨论中,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字,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像这些名字一样,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进步。每位代表都做得非常好,展现了深刻的思考和对课文的理解。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热情和劲头。
大家的讨论都很出色,每个小组都展现了深入理解的一面。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多角度思考,发现更多文学作品中的美丽和深意。同时,小组之间的合作也是很重要的,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共同学习,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四、小结
由学生代表结课老师点评并作升华。
升华参考: 今天我们通过深入阅读苏轼的《承天寺夜游》这篇千古绝唱,走近了那轮明月,也穿越了时光的长河。这次课程,我们不仅仅是在解读一篇古文,更是在品味人生的风雨,感受那一轮明月所折射出的深刻内涵。
在这篇文中,我们看到了苏轼在贬谪的岁月中,如何在寂静的夜色里寻找知音,如何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思考人生的意义。这并非仅仅是一个夜游的故事,更是一个心灵的修行,一场心智的旅程。
承天寺夜游所传递给我们的,远不止是文字和意象。这是一堂让我们感悟人生百味的课程,让我们在学识的大海中翱翔,让我们在感悟人情世故中历练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发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发现了对知音相惜的珍视,发现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这样的心境,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在困境中保持一颗豁达的心,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坎坷,去寻找心灵的慰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
通过学习《承天寺夜游》,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人生的起伏,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不仅仅是文学赏析,更是心灵的澄澈,是对生活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片明月之下,让我们共同努力,追寻自己的夜色之美。
祝愿大家,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抱那轮明月,品味生命的美好。
五、作业
300字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