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
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共47张PPT)
生活的记忆
重要的他人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心怀景仰,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二 单 元
于 细 微 处 洞 见 其 “伟 大”
藤
野
鲁 迅
さ
ん
先
生
核心素养
壹
积累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贰
概括典型事件,透过细节描写感受藤野先生的品格。
叁
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肆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任务情境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遇到一个特别的人,他像一束光一样温暖你的生命。在鲁迅心中,有这样一位老师也像光一样照亮着他,这束光当然非藤野先生莫属了。
藤野先生的照片一直挂在鲁迅先生北京寓居的东墙上,时刻警醒着鲁迅先生。为纪念恩师藤野先生,现在想请同学们帮鲁迅先生制作
一本关于藤野先生的纪念册。
为纪念册命名
任务一
字词检测
驿站( ) 教诲( ) 瞥见( )
畸形( ) 匿名( ) 诘责( ) 绯红( )
不逊( ) 解剖( )
深恶痛疾( ) 杳无消息( ) 发髻( )
油光可鉴( ) 斥责( ) 叮嘱( )
抑扬顿挫( )
yì
huì
piē
jī
nì
jié
fēi
xùn
pōu
wù
yǎo
jiàn
jì
chì
cuò
dīnɡ zhǔ
词语释义
标致:
不逊:
匿名: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照人。鉴,照。
傲慢无礼。逊,谦虚。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作者介绍
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鲁迅
(1881—1936)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创作背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
约》,中国被列强瓜分,1902年,鲁迅为了寻
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
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
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鲁迅
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
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本文就是他在厦门大学所写,以此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
为纪念册命名
对于藤野先生,鲁迅给了极高的评价:
“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第37段)
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极高评价?请找出来,并将其作为纪念册主题词。
“伟大”
聚焦“伟大”
贴往事照片
任务二
聚焦“伟大”,贴往事照片
朗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
(1-3)
东京
(4-35)
仙台
(36-38)
东京
留学期间
离开仙台,回国
聚焦“伟大”,贴往事照片
情境:此刻的鲁迅坐在藤椅上,翻看一张张旧照片,抖落一地思念。在这本纪念册中,你打算贴出哪几张“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往事,突出藤野先生的“伟大”?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体会“伟大”
撰写配图文案
任务三
体会“伟大”,撰写配图文案
情境:请你化身鲁迅,在这些照片的旁边配以相关文字。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外貌
动作
声音
语言
衣着
小结: 运用______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形象。
白描
生活俭朴、
不拘小节
初识藤野先生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频率高
范围广
时间长
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添改讲义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改句:“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既严格又耐心、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严谨务实
纠正解剖图
肯定安慰,指出事实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换成“迷信”“相信”好不好?
藤野先生并没有嘲讽中国人对鬼的态度,而是从医学的角度,求实问理,询问中充满着对鲁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关心解剖实习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总算”这个词,这是藤野先生关心“我“的实习,对异国他乡留学生的尊重,心思细腻,对“我“学业无微不至的关心。
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关心解剖实习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求实精神,心地善良
了解女人裹脚
小结
我们选择了以下照片,我将在照片的旁边附上这些文字,致敬藤野先生。
认真负责
严谨和蔼
尊重关心
求实精神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以公正之心对待异国学生,而且给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初识藤野先生
生活节俭
藤
野
さ
ん
先
生
第二课时
于 细 微 处 洞 见 其 “伟 大”
探究“伟大”
体会作者情感
任务四
探究“伟大”
小组合作:在制作纪念册时,同学们发现了一些几乎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有同学认为,这些对表现藤野先生好像没什么作用的照片,应该从纪念册中删去。请同学们研读文本,分四个小组讨论,以下四个事件是否该删去?
第一组:留学东京
第二组:留学仙台
第三组:匿名信事件
第四组:看电影事件
第一组:留学东京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比喻、夸张
反语,具有极大的讽刺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清国留学生丑陋的姿态。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第二组:留学仙台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日暮里
“日暮”引发了作者对故国的忧念、对家园的思念;“日暮”又给人以日薄西山、日暮途穷之感,令作者不禁联想到此时的清国;“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之地,引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第二组:留学仙台
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
“大概”表示推测;“物以希为贵”是说“我”受到优待的原因不是受到尊重,而是仙台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这种推测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作者的态度:“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第三组:匿名信事件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青年妄自尊大、思想狭隘,存在民族歧视,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写弱国国民备受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下使祖国富强的志向。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补充材料: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两者之间加“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作者这是用反语来突出这种逻辑的荒谬。“也无怪他们疑惑”,正话反说,表达了作者遭受屈辱后强烈的愤懑和辛酸。
第四组:看电影事件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写出了“我”内心受到震撼。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精神麻木的人们极其沉痛的情感。
结合第24-31段,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也激发了他对祖国的忧思。
看电影事件又让他看到了麻木不仁的国人不管体格如何健全,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学医只能医治身体疾病,无法唤起民众的反抗意识,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才能救治国人的灵魂。(写弃医从文,是为了交代鲁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讨论小结:我认为,这些几乎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应该作为照片,保存在纪念册中。
当时,不仅日本青年在歧视中国人,连国人自己也是麻木不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藤野先生不但没有歧视他,还给一个中国留学生送上了饱含尊重的关心、关爱与鼓励。藤野先生的无私、博爱、正气,已经是常人做不到的大爱和大善了。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
升华“伟大”
感悟鲁迅情怀
任务五
升华“伟大”
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仰头就能瞥见。
请同学们再次化身鲁迅先生齐读最后一段!
升华“伟大”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如何理解“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
升华“伟大”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担任大学讲师的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酷,因此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背景资料
升华“伟大”
“良心发现”指
“增加勇气”指
“正人君子”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升华“伟大”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我”用文字拯救国民的灵魂。“我”把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将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思考:文章结尾有何作用?
升华“伟大”
通过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深情回忆,我们看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请你说说《藤野先生》这本相册的背后,还体现着谁的“伟大”?
“我”是一个东渡日本留学、专心求学、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学生。
“民族魂”鲁迅
小结:文章的双线结构
明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
的交往
暗线
作者的爱国情感
联系实际,说说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一个有志之人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只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
疫情期间,众多医护和志愿者,面对着肆虐的病毒,他们选择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嘱托,身先士卒,冲在抗疫的第一线,同病毒和死神交战。只有把个人同国家、民族和人民联系起来,我们的人生选择才最有意义。
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见证了藤野先生和鲁迅之间的师生情谊,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特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美好的新时代,青年学子更应该怀揣一颗爱国之心,关心祖国命运,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拼搏!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纪念册
藤野先生
初识藤野——生活简朴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谨治学
鲁迅:专心求学 爱国 有很强的自尊心
关心解剖实习——尊重关心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写作拓展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给人以精神力量。那么,有没有一位给过你精神力量的老师、亲人、朋友亲人、朋友呢?这个人曾经因为什么而拨动了你的心弦?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
于细微处洞见其“伟大”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主要绕着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藤野先生立传。文中的语言、细节描写和具体的事件更是凸显出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藤野先生在鲁迅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所以,本节课围绕“伟大”二字,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帮鲁迅先生制作一本关于藤野先生的纪念册。
【核心素养】
1.积累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概括典型事件,透过细节描写感受藤野先生的品格。
3.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4.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心怀景仰,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任务情境: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遇到一个特别的人,他像一束光一样温暖你的生命。在鲁迅心中,有这样一位老师也像光一样照亮着他,这束光当然非藤野先生莫属了。
藤野先生的照片一直挂在鲁迅先生北京寓居的东墙上,时刻警醒着鲁迅先生。为纪念恩师藤野先生,现在想请同学们帮鲁迅先生制作一本关于藤野先生的纪念册。
任务一:为纪念册命名
字词检测、词语释义
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师:对于藤野先生,鲁迅给了极高的评价,齐读:“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第37段)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极高评价?请找出来,并将其作为纪念册主题词。
生:“伟大”
任务二:聚焦“伟大”,贴往事照片
师:朗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1-3)东京;第二部分(4-35)仙台;第三部分(36-38)东京
情境:此刻的鲁迅坐在藤椅上,翻看一张张旧照片,抖落一地思念。在这本纪念册中,你打算贴出哪几张“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往事,突出藤野先生的“伟大”?
生: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
任务三:体会“伟大”,撰写配图文案
情境:请你化身鲁迅,在这些照片的旁边配以相关文字。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初识藤野先生
师:填写表格内容。
生:外貌上: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声音: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语言: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衣着: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
师:运用白描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怎样的的学者形象?
生:生活简朴、不拘小节
添改讲义
齐读: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师:从“每一星期”可以看出频率高;从“从头到末、都、不但……连……、都一一订正”可以看出范围广;从“一直”可以看出时间长。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原句:“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改句:“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师:红色部分的字是二者的区别,从“——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我”的肯定安慰,指出事实。从这件事情,我们看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
生:既严格又耐心、循循善诱,尊重科学、严谨务实
关心解剖实习
齐读: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师:“敬重”二字换成“迷信”“相信”好不好?
生:不好,藤野先生并没有嘲讽中国人对鬼的态度,而是从医学的角度,求实问理,询问中充满着对鲁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师:是的,无微不至,充满尊重。这部分中,老师还发现了“总算”这个词,这是藤野先生关心“我“的实习,对异国他乡留学生的尊重,心思细腻,对“我“学业无微不至的关心。
了解女人裹脚
齐读: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关注红色部分的文字,我们发现藤野先生还是个怎样的人?
生:“总要”“才”“究竟”等副词,也展现了藤野先生对于骨学的兴趣与求实,加之前面的“叹息”一词,也透漏出对于中国女人裹脚的担忧。
师:是的,藤野先生的求实精神和心地善良。
小结:我们选择了以下照片,我将在照片的旁边附上这些文字,致敬藤野先生。(见PPT)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以公正之心对待异国学生,而且给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第二课时
任务四:探究“伟大”,体会作者情感
小组合作:在制作纪念册时,同学们发现了一些几乎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有同学认为,这些对表现藤野先生好像没什么作用的照片,应该从纪念册中删去。请同学们研读文本,分四个小组讨论,以下四个事件是否该删去?
第一组:留学东京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师:请第一组的同学为我们讲解这一部分,提示:可以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
生1:“无非是”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生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生3:“标致”是反语,具有极大的讽刺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清国留学生丑陋的姿态。
师:留学东京可不可以删去?
生:不可以,它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第二组:留学仙台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师:“日暮里”让人想起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日暮”引发了作者对故国的忧念、对家园的思念;“日暮”又给人以日薄西山、日暮途穷之感,令作者不禁联想到此时的清国;“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之地,引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师: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
生:作者的态度:“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师: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生:“大概”表示推测;“物以希为贵”是说“我”受到优待的原因不是受到尊重,而是仙台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这种推测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第三组:匿名信事件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生: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青年妄自尊大、思想狭隘,存在民族歧视,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写弱国国民备受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下使祖国富强的志向。
师:作者写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补充材料: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师:同学们把“所以”二字圈起来,你认为“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生:“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两者之间加“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作者这是用反语来突出这种逻辑的荒谬。“也无怪他们疑惑”,正话反说,表达了作者遭受屈辱后强烈的愤懑和辛酸。
第四组:看电影事件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生:“刺耳”写出了“我”内心受到震撼。
生:“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精神麻木的人们极其沉痛的情感。
师:结合第24-31段,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生:匿名信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也激发了他对祖国的忧思。看电影事件又让他看到了麻木不仁的国人不管体格如何健全,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学医只能医治身体疾病,无法唤起民众的反抗意识,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才能救治国人的灵魂。(写弃医从文,是为了交代鲁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讨论小结:我认为,这些几乎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应该作为照片,保存在纪念册中。
当时,不仅日本青年在歧视中国人,连国人自己也是麻木不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藤野先生不但没有歧视他,还给一个中国留学生送上了饱含尊重的关心、关爱与鼓励。藤野先生的无私、博爱、正气,已经是常人做不到的大爱和大善了。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
任务五:升华“伟大”,感悟鲁迅情怀
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仰头就能瞥见。
请同学们再次化身鲁迅先生齐读最后一段!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师:如何理解“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担任大学讲师的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酷,因此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生:“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师:文章结尾有何作用?
生: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我”用文字拯救国民的灵魂。“我”把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将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师:通过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深情回忆,我们看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请你说说《藤野先生》这本相册的背后,还体现着谁的“伟大”?
生:“我”是一个东渡日本留学、专心求学、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学生。
小结:文章的双线结构
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情感。
师:联系实际,说说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生:一个有志之人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只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
疫情期间,众多医护和志愿者,面对着肆虐的病毒,他们选择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嘱托,身先士卒,冲在抗疫的第一线,同病毒和死神交战。只有把个人同国家、民族和人民联系起来,我们的人生选择才最有意义。
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见证了藤野先生和鲁迅之间的师生情谊,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特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美好的新时代,青年学子更应该怀揣一颗爱国之心,关心祖国命运,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拼搏!
写作拓展: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给人以精神力量。那么,有没有一位给过你精神力量的老师、亲人、朋友亲人、朋友呢?这个人曾经因为什么而拨动了你的心弦?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八 年 级 上 册 第 二 单 元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
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
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心
怀景仰,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
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我们
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于 细 微 处 洞 见 其 “伟 大”
藤野さん先生
鲁 迅
壹 积累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贰 概括典型事件,透过细节描写感受藤野先生的品格。
叁 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肆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
民族自尊心。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遇到一个特别的人,他
像一束光一样温暖你的生命。在鲁迅心中,有这
样一位老师也像光一样照亮着他,这束光当然非
藤野先生莫属了。
藤野先生的照片一直挂在鲁迅先生北京寓居
的东墙上,时刻警醒着鲁迅先生。为纪念恩师藤
野先生,现在想请同学们帮鲁迅先生制作
一本关于藤野先生的纪念册。
任务一
为纪念册命名
驿站( y ì ) 教诲( h u ì ) 瞥见( p i ē )
畸形( j ī ) 匿名( n ì ) 诘责( j i é ) 绯红( f ē i )
不逊( x ù n ) 解剖( p ō u )
深恶痛疾( w ù ) 杳无消息( y ǎ o ) 发髻( jì )
油光可鉴( j i à n ) 斥责( c hì ) 叮嘱(dīnɡ zhǔ)
抑扬顿挫( c u ò )
标致: 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照人。鉴,照。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鲁迅 (1881—1936)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
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
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
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有多种
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
约》,中国被列强瓜分,1902年,鲁迅为了寻
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
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
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鲁迅
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
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其御用文
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本文就是他在厦门大学所写,
以此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
对于藤野先生,鲁迅给了极高的评价:
“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
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
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第37段)
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极高评价?请找出来,
并将其作为纪念册主题词。
任务二
聚焦“伟大”
贴往事照片
朗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
(1-3) 东京 东京
(36-38)
留学期间
(4-35) 仙台 离开仙台,
回国
情境:此刻的鲁迅坐在藤椅上,翻看一张张旧照片,抖落一地
思念。在这本纪念册中,你打算贴出哪几张“我”和藤野先生
交往的往事,突出藤野先生的“伟大”?
纠正解剖图
初识藤野先生
关心解剖实习
添改讲义
了解女人裹脚
任务三
体会“伟大”
撰写配图文案
情境:请你化身鲁迅,在这些照片的
旁边配以相关文字。说说哪些词句让
你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初识藤野先生
外貌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动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声音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语言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衣着 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
小结: 运用__白__描__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
位___生__活__俭__朴___、__不___拘__小__节____的学者形象。
添改讲义
我交出所抄的讲频义率去高,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
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
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范到围一广种不安和感
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不但增加了许多时脱间漏长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
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
学,血管学,神经学。
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肯定安慰,指出事实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
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
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改句:“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
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既严格又耐心、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严谨务实
关心解剖实习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
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换成“迷信”“相信”好不好?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
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藤野先生并没有嘲讽中国人对鬼的态度,而是从医学的
角度,求实问理,询问中充满着对鲁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对
中国文化的尊重。
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关心解剖实习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
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
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总算”这个词,这是藤野先生关心“我“的实习,对异国
他乡留学生的尊重,心思细腻,对“我“学业无微不至的关心。
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了解女人裹脚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
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
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
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
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求实精神,心地善良
我们选择了以下照片,我将在照片的旁边附上这些文字,致
敬藤野先生。
初识藤野先生 生活节俭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
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教学认真,以公正之心
纠正解剖图 严谨和蔼 对待异国学生,而且给
了“我”极大的关心,
关心解剖实习 尊重关心
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于 细 微 处 洞 见 其 “伟 大”
藤野さん先生
第二课时
任务四
探究“伟大”
体会作者情感
小组合作:在制作纪念册时,同学们发现了一些几乎未写藤
野先生的事件。有同学认为,这些对表现藤野先生好像没什么作
用的照片,应该从纪念册中删去。请同学们研读文本,分四个小
组讨论,以下四个事件是否该删去?
第一组:留学东京
第二组:留学仙台
第三组:匿名信事件
第四组:看电影事件
第一组:留学东京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
梦死状况的失望,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
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
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
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具有极大的讽刺作用。让我
比喻、夸张
们看到了清国留学生丑陋的姿态。
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第二组:留学仙台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日暮里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日暮”引发了作者对故国的忧念、对家园的思念;“日暮”又给
人以日薄西山、日暮途穷之感,令作者不禁联想到此时的清国;“水户”
是反清志士客死之地,引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第二组:留学仙台
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
作者的态度:“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表示推测;“物以希为贵”
是说“我”受到优待的原因不是受到尊重,
而是仙台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这
种推测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
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第三组:匿名信事件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
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
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
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青年妄自尊大、思想狭隘,存在民族
歧视,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写弱国国民备
受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下使祖国富强的志向。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补充材料: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
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
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
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当然是低
能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两者
之间加“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
作者这是用反语来突出这种逻辑的荒谬。
“也无怪他们疑惑”,正话反说,表达了
作者遭受屈辱后强烈的愤懑和辛酸。
第四组:看电影事件
写出了“万我岁”!内”心他受们到都震拍撼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
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
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
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精神麻木
的人们极其沉痛的情感。
结合第24-31段,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也激发了他对
祖国的忧思。
看电影事件又让他看到了麻木不仁的国人不管体格如何健全,
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
学医只能医治身体疾病,无法唤起民众的反抗意识,只有通过文
学创作,才能救治国人的灵魂。(写弃医从文,是为了交代鲁迅
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讨论小结:我认为,这些几乎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应该作为照
片,保存在纪念册中。
当时,不仅日本青年在歧视中国人,连国
人自己也是麻木不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
下,藤野先生不但没有歧视他,还给一个中国留
学生送上了饱含尊重的关心、关爱与鼓励。藤野
先生的无私、博爱、正气,已经是常人做不到的
大爱和大善了。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
任务五
升华“伟大”
感悟鲁迅情怀
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
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
量。所以,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
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仰头就能瞥见。
请同学们再次化身鲁迅先生齐读
最后一段!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
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
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
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如何理解“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926年3月
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
“三·一八”惨案。担任大学讲师的鲁迅
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
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
府的残酷,因此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
的流言攻击和排挤,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
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
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
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
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
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思考:文章结尾有何作用?
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我”用文字拯救
国民的灵魂。“我”把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爱国思想融
合在一起,将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深化主题,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通过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深情回忆,我们看到了藤野先
生的“伟大”,请你说说《藤野先生》这本相册的背后,还体
现着谁的“伟大”?
“我”是一个东渡日本
留学、专心求学、有较强的
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学生。
“民族魂”鲁迅
明线 暗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 作者的爱国情感
的交往
联系实际,说说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一个有志之人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只是个人
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
未来结合起来考虑。
疫情期间,众多医护和志愿者,面对着肆虐的病
毒,他们选择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嘱托,身先士
卒,冲在抗疫的第一线,同病毒和死神交战。只有把
个人同国家、民族和人民联系起来,我们的人生选择
才最有意义。
同学们,我们今天见证了藤野先生和
鲁迅之间的师生情谊,感受到了那个时代
进步青年特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爱国心。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美好的新时代,青
年学子更应该怀揣一颗爱国之心,关心祖
国命运,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拼搏!
初识藤野——生活简朴
藤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野 藤野先生 纠正解剖图——严谨治学先
生 关心解剖实习——尊重关心
纪
念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册
鲁迅:专心求学 爱国 有很强的自尊心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
的灯,给人以精神力量。那么,有没
有一位给过你精神力量的老师、亲人、
朋友亲人、朋友呢?这个人曾经因为
什么而拨动了你的心弦?请同学们试
着写一写。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
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
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