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13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教案+素材【松鼠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项目式学习】13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教案+素材【松鼠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2 09:57:38

文档简介

八 上 第 三 单 元 唐 诗 五 首
黄鹤楼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黄鹤
楼 崔颢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朗读诗歌,感 鉴赏诗歌,感 品读诗歌,探
受诗歌韵律美 受景物与情感 究崔颢的多重
和节奏美。 融合。 愁绪。
任务情境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
蛇山,享有“天下绝景”的
盛誉。据说李白登临黄鹤楼,
本欲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
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
无法超越,只在崔诗下面题
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
任务情境
古人评价本诗具有“气象恢
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今天,
老师邀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
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为《黄鹤楼》
配一幅插图。
真情朗诵,
读“愁”味
初读诗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真情朗诵
朗读《黄鹤楼》时需要放缓语速。
诵读尾联时语调要低沉,“何处是”三
字要读出惆怅迷茫之感,“使人愁”三个
字,语速要最缓,接近一字一顿,强化愁
绪。
疏通诗意
去: 离开。
空余:只剩下。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
译文: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返回,
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疏通诗意
历历:清晰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
译文:盛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
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赏读诗歌,
绘“愁”景
赏读诗歌,绘“愁”景
赏读诗歌,绘“愁”景
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
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
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
悠悠,岁月不在之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
孤寂与苦闷。
赏读诗歌,绘“愁”景
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
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
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
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赏读诗歌,绘“愁”景
此地空余黄鹤楼
空:“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
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白云千载空悠悠
空:“空空的”“空荡荡”之意,“空”字蕴含了世
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重在抒情。
赏读诗歌,绘“愁”景
“历历”描绘出山川的清楚分明,“萋萋”描绘出草木极其茂盛的
状貌。
这么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全诗哀愁的情感是否矛盾?
不矛盾,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
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联系背景,
品“愁”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
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随着时间
的推移,天色会越来越暗,家乡的位置会越
来越模糊,作者此刻强烈的思乡之情会越加
浓厚,难以排遣。
结合助读资料,说说诗人到底有哪些“愁”?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公元
723年,崔颢不到20岁就中了进士,但因得不到
有力人士的推介,只好远离京城长安,他四处
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他途经武昌而登
临黄鹤楼,目睹黄鹤楼胜景,想念家乡。
结合助读资料,说说诗人到底有哪些“愁”?
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愁
仕途不顺的失意之愁
世事变迁的吊古之愁
主旨情感
《黄鹤楼》为吊古伤怀的诗,描写了诗人
登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仕途不
顺的失意、漂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同时,从昔
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着手抒发了世
事变迁的感叹。
板书设计
巩固训练
(1)崔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
“_晴__川__历__历___汉__阳__树__,芳__草___萋__萋__鹦__鹉___洲__”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
(2)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
乡之愁的诗句是:日___暮__乡__关__何___处__是__?烟___波__江__上__使___人__愁__。
(3)崔颢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近景
的诗句是:昔___人__已__乘__黄___鹤__去__,_此__地__空__余___黄__鹤__楼__。
(4)诗人运用叠词描绘江边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
冷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晴___川__历__历__汉___阳__树__,芳___草__萋__萋__鹦___鹉__洲__。
作业布置
①首联和颔联近景与远景相结合,描绘出白云缭绕的黄鹤楼,具有画
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②颈联和尾联通过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江面
开阔,绿树青草茂盛的浩渺江岸图,展出出了气
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
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
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共25张PPT)
黄鹤楼
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学习目标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和节奏美。

鉴赏诗歌,感受景物与情感融合。

品读诗歌,探究崔颢的多重愁绪。
黄鹤楼
任务情境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据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只在崔诗下面题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任务情境
古人评价本诗具有“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为《黄鹤楼》配一幅插图。
黄鹤楼
真情朗诵,
读“愁”味
初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找出本诗的诗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真情朗诵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愁”味。
朗读《黄鹤楼》时需要放缓语速。
诵读尾联时语调要低沉,“何处是”三字要读出惆怅迷茫之感,“使人愁”三个字,语速要最缓,接近一字一顿,强化愁绪。

疏通诗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去:
离开。
空余:
只剩下。
译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疏通诗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历历:
清晰的样子。
乡关:
故乡。
烟波:
烟霭笼罩江面。
译文: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赏读诗歌,绘“愁”景
赏读诗歌,绘“愁”景
请你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为《黄鹤楼》配一幅插图。
黄鹤楼
白云
晴川
汉阳树
芳草
鹦鹉洲
烟波
江流
赏读诗歌,绘“愁”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何崔颢不从眼前实景写起,而是以神话传说开头?
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赏读诗歌,绘“愁”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为什么要写黄鹤、白云?
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赏读诗歌,绘“愁”景
诗中有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作用有何不同?
此地空余黄鹤楼
空:“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白云千载空悠悠
空:“空空的”“空荡荡”之意,“空”字蕴含了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重在抒情。
赏读诗歌,绘“愁”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个叠词描绘出怎样的画面?
“历历”描绘出山川的清楚分明,“萋萋”描绘出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不矛盾,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这么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全诗哀愁的情感是否矛盾?
联系背景,品“愁”情
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许久,不知不觉中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想到了什么?请用结合诗句进行回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会越来越暗,家乡的位置会越
来越模糊,作者此刻强烈的思乡之情会越加
浓厚,难以排遣。
结合助读资料,说说诗人到底有哪些“愁”?
助读资料: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公元723年,崔颢不到20岁就中了进士,但因得不到
有力人士的推介,只好远离京城长安,他四处
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他途经武昌而登
临黄鹤楼,目睹黄鹤楼胜景,想念家乡。
结合助读资料,说说诗人到底有哪些“愁”?
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愁
仕途不顺的失意之愁
世事变迁的吊古之愁
主旨情感
《黄鹤楼》为吊古伤怀的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仕途不顺的失意、漂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同时,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着手抒发了世
事变迁的感叹。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用典
感慨
描写
抒情
引出黄鹤楼
仙人已去
登楼所见
思乡之情
愁而不怨
境界高远
巩固训练
(1)崔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
(2)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乡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运用叠词描绘江边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
冷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作业布置
古人评价本诗具有“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绘画美”的特点。
①首联和颔联近景与远景相结合,描绘出白云缭绕的黄鹤楼,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②颈联和尾联通过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江面
开阔,绿树青草茂盛的浩渺江岸图,展出出了气
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
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教学设计(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
【教材分析】
《黄鹤楼》为吊古伤怀的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仕途不顺的失意、漂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同时,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着手抒发了世事变迁的感叹。本课主要通过“一字立骨法”进行教学,抓住“愁”字,由浅入深,探究崔颢的多重愁绪。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和节奏美。
2.鉴赏诗歌,感受景物与情感融合。
3.品读诗歌,探究崔颢的多重愁绪。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感受景物与情感融合。
【教学难点】
品读诗歌,探究崔颢的多重愁绪。
【教学过程】
任务情境: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据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只在崔诗下面题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播放《长安三万里》视频)
古人评价本诗具有“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为《黄鹤楼》配一幅插图。
任务一:真情朗诵,读“愁”味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找出本诗的诗眼。
师:诗中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生:“愁”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愁”味。
师提示:朗读《黄鹤楼》时需要放缓语速。诵读尾联时语调要低沉,“何处是”三字要读出惆怅迷茫之感,“使人愁”三个字,语速要最缓,接近一字一顿,强化愁绪。
2.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任务二:赏读诗歌,绘“愁”景
师:请你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为《黄鹤楼》配一幅插图。
生: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烟波、江流
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何崔颢不从眼前实景写起,而是以神话传说开头?
生: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师:“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为什么要写黄鹤、白云?
生: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师:诗中有两个“空”字:“此地空余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作用有何不同?
生:“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
师:分析得挺好的。第二个“空”字前面有个词——“千载”,突出时间邈远,千百年来,白云,还是那白云,黄鹤楼,还是那黄鹤楼,可人间却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空”字蕴含了怎样的感慨?
生:“空”字蕴含了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重在抒情。
师:非常好,我们看下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历历”“萋萋”用得非常好,这两个叠词分别描绘出怎样的画面?
生:“历历”描绘出山川的清楚分明,“萋萋”描绘出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师:这么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全诗哀愁的情感是否矛盾?
生:不矛盾。
师:这是什么手法?用生机勃勃之景来写哀愁的情感,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任务三:联系背景,品“愁”情
师: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许久,不知不觉中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想到了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回答。
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会越来越暗,家乡的位置会越来越模糊,作者此刻强烈的思乡之情会越加浓厚,难以排遣。
师:请同学们结合助读资料,说说诗人到底有哪些“愁”?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公元723年,崔颢不到20岁就中了进士,但因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只好远离京城长安,他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他途经武昌而登临黄鹤楼,目睹黄鹤楼胜景,想念家乡。
生1: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我读出了诗人常年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愁。
生2:从助读资料中,我读出了诗人那仕途不顺的失意之愁。
生3: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读出了世事变迁的吊古之愁。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让我们带着这份愁绪,全班齐读诗歌,再次感受作者的“愁”!
主旨情感:《黄鹤楼》为吊古伤怀的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仕途不顺的失意、漂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同时,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着手抒发了世事变迁的感叹。
巩固训练:
(1)崔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
(2)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乡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运用叠词描绘江边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古人评价本诗具有“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绘画美”的特点。
①首联和颔联近景与远景相结合,描绘出白云缭绕的黄鹤楼,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②颈联和尾联通过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江面开阔,绿树青草茂盛的浩渺江岸图,展出出了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