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髭(zī) 尴尬(ɡānɡ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zhòu)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yín) 掩饰(shì) 鬈发(juǎn)
D.敦实(dūn) 颔首(hàn) 锃亮(zèng) 长髯(rán)
2.字形和注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崎岖 貂皮 正经危坐(严肃庄重的样子)
B.器宇 侏儒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C.平庸 犀利 颔首低眉(低头表示敬意)
D.畏缩 忧郁 鹤立鸡群(才能和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3.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填充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②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不写,我( )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 )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A.①虽然……但…… ②不但……而且…… ③如果……就……
B.①不仅……而且…… ②因为……所以…… ③虽然……但……
C.①如果……就…… ②因为……所以…… ③虽然……但……
D.①因为……所以…… ②如果……就…… ③虽然……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就要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我们能否读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关键在于我们对托尔斯泰有深刻的了解。
C.不管天气条件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5.请选出加粗词语含贬义的一项( )
A.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B.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C.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或夸张的一项是(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C.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
D.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7.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_____________。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座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8.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9、八年级某班举行以“走近名人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 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托尔斯泰拟写一则颁奖词。
(3) 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 , ; , 。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4) 2023年10月12日下午3点左右,付冉在操场看台上捡到一本《托尔斯泰》,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手写的鼓励话语和签名。请你帮他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学校广播室认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内容。
11、文中第一段画横线语句抓住托尔斯泰什么特征去写的?具体有什么表达作用?
12、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13、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流浪的怪老头①
聂赫留朵夫站在渡船边上,眼睛望着宽阔湍急的河水。两个形象在他的头脑里一交一替出现着:一个是垂死的克雷里卓夫②。他满脸怒容,脑袋被大车颠得直摇晃;一个是精神抖擞地同西蒙松一起在路边走着的卡秋莎。一个形象使他沉重而悲伤,那就是濒临死亡而不愿死去的克雷里卓夫。另一个形象是生气勃勃的卡秋莎,她获得西蒙松这样好人的爱,走上了稳当可靠的善的道路,这本是件喜事,但聂赫留朵夫却觉得难受,而且无法克服这样的感觉。
城里教堂的大铜钟敲响了,颤动的钟声荡漾在水面上。站在聂赫留朵夫身旁的马车夫和所有赶大车的一个个脱下帽子,在胸前画了十字。只有站在栏杆旁的一个个儿不高、头发蓬乱的老头儿没有画十字,只是抬起头来,眼睛直盯着聂赫留朵夫,而聂赫留朵夫起初并没有注意到他。这老头儿身穿一件打过补钉的短褂和一条粗呢裤,脚蹬一双补过的长筒靴。他的肩上背着一个不大的口袋,头上戴着一顶破皮帽。
“老头子,你怎么不做祷告?”聂赫留朵夫的马车夫戴上帽子,拉拉正,问他说。“莫非你不是基督徒吗?”
“叫我向谁祷告?”头发蓬乱的老头儿生硬地还嘴说。他说得很快,但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当然是向上帝啰,”马车夫含嘲带讽地说。
“那你倒指给我看看,他在哪儿?上帝在哪儿?”
老头儿的神气那么严肃坚决,马车夫觉得他是在同一个刚强的人打交道,有点心慌,但表面上不动声色,竭力不让老人的话堵住自己的嘴,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就连忙回答说: “在哪儿?当然是在天上。”
“那你去过那儿吗?”
“去过也罢,没去过也罢,反正大家都知道该向上帝祷告。”
“谁也没在什么地方见过上帝。那是活在上帝心裏的独生子宣告的,”老头儿恶狠狠地皺起眉头,急急地说。
“看样子你不是基督徒,你是个洞穴教徒。你就向洞穴祷告吧!”马车夫说,把马鞭柄插到腰里,扶正骖马的皮套。
有人笑起来。
“那么,老大爷,你信什么教呢?”站在船边大车旁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问。
“我什么教也不信。除了自己,我谁也不信,谁也不信。”老头儿还是又快又果断地回答。“一个人怎么可以相信自己呢?”聂赫留朵夫插嘴说。“这样会做错事的。”
“我这辈子从没做过错事,”老头儿把头一扬,断然地回答。
“世界上怎么会有各种宗教呢?”聂赫留朵夫问。
“世界上有各种宗教,就因为人都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我以前也相信过人,结果像走进原始森林一样迷了路。我完全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出路。有人信旧教,有人信新教,有人信安息会,有人信数身教,有人信教堂派,有人信非教堂派,有人信奥地利教派,有人信莫罗勘教,有人信阁割派。各种教派都夸自己好。其实他们都像瞎眼的狗崽子一样,在地上乱爬。信仰很多,可是灵魂只有一个。你也有,我也有,他也有。大家只要相信自己的灵魂,就能同舟共济。只要人人保持本色,就能齐心协力。”超然客公众号
老头儿说得很响,不住往四下里打量,显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听他说话。
“哦,您这样说教有好久了吗?”聂赫留朵夫问他。
“我吗?好久了。我已受了二十三年的迫害。”
“怎么个迫害法?”
“他们迫害我,就像当年迫害基督那样。他们把我抓去吃官司,又送到教士那儿,送到读书人那儿,送到法利賽人那儿。他们还把我送到瘋人院。可是他们拿我毫无办法,因为我是个自由人。他们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他们以为我会给自己取个名字,可我什么名字也不要。我放弃一切,我没有名字,没有居留地,没有祖国,什么也没有。我就是我。我叫什么名字?我叫人。人家问我:‘你多大岁数?’我说我从来不数,也无法数,因为我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存在。人家问我:‘那么你的父母是谁?’我说,我没有父母,只有上帝和大地。上帝是我父亲,大地是我母亲。人家问我:‘你承认不承认皇上?’我为什么不承认。他是他自己的皇上,我是我自己的皇上。他们说:‘简直没法跟你说话。’我说,我又没求你跟我说话。他们就是这样折磨人。”
“那么您現在到哪儿去?”聂赫留朵夫问。
“听天由命。有活我就干活,没有活我就要饭,”老头儿发现渡船就要靠岸,得意扬扬地扫了一眼所有听他讲话的人,结束说。
渡船在对岸停住了。聂赫留朵夫掏出钱包,给老头儿一点钱。老头儿拒绝了。
“这我不拿,面包我拿的。”他说。
“哦,对不起。”
“没什么对不起的。你又没有得罪我。其实,要得罪我也办不到,”老头儿说着,动手把放下的口袋背到肩上。这时聂赫留朵夫的驿车已套上马,上了岸。
“老爷,您还有胃口跟他费话,”马车夫等聂赫留朵夫给了身强力壮的船夫酒钱,坐上车,就对他说,“哼,这个流浪汉不正派!”
【注】①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题目为编者所加。②克雷里卓夫:和后文提到的西蒙松都是流放的政治犯、革命者。
14.下列对“流浪的怪老头”的描述,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喜欢流浪的奇怪老人。
B.一个四处漂泊的神秘陌生人。
C.一个行为古怪的流浪者。
D.一个行踪不定的奇特老人。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头儿对马车夫生硬地回嘴,不只是因为他质疑自己不做祷告的事,还因为他语言、态度、称呼对人不敬。
B.聂赫留朵夫问宗教的事,实际是转移话题,他不想引起“做错事”的隐痛,也不想与老头儿起语言争执。
C.老头儿拒绝聂赫留朵夫给的钱,这是对他愿意听自己说教的回敬,并不是要显示自己的人格尊严。
D.这段选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对话更能凸显老头儿倔强的性格和爱说教的特点。
16.老头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看待这些“怪”?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17.选文开端部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友蔡澜
金庸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许多次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认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味,聊以过烟瘾。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
19.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
2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1、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
22、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 请举例说明。
三、写作
23.文章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平庸粗陋的一面:其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与普通人毫无二致。这样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反衬出他灵魂的高度,眼睛的精美绝伦。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300字左右)
答案
1、D 2.A 3.D 4.D 5.D 6.C 7.C 8.D
9、(1)示例: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2)示例: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3)示例:读冰心的诗歌 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感 读培根的随笔 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4)示例:
招领启事
10月12日下午3点左右,有位同学在我校操场看台上捡到一本书,书的扉页上有赠书人的手写字迹。请失主到学校广播室认领。
××中学广播室
2023年10月12日
10、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含有丰富的感情。
11、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12、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13、 二者并不矛盾。“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是指文学创作,“能够看清真相的人”是痛苦的。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14.B 15.C
16.言行:老头不做祷告,不相信上帝,说话有些疯癫、怪异、不正常。
思想:老头是“无神论”“无皇上论”者,只相信自己。
老头的“怪”实质上是饱受欺骗和“迫害”后的精神觉醒。他只是想做一个“人”“自由人”,但惨遭迫害,颠沛流离,四处流浪。他的“怪”实际上是一种抗争。
17.①选文开端提到的三个人物和老人都是专制制度的受害者,突出了这类受害者的普遍性,以此抨击专制制度,深化主题。
②选文开端交代的聂赫留朵夫“沉重而悲伤”“难受”的心绪是他“有胃口跟他费话”的原因,是后文对话和给钱的心理背景。
③选文属于小说的节选部分,选文开端与前面的故事情节相承接,同时交代后面故事发生的背景,有过渡作用。
18、.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出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19、.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与蔡澜好友更相像一些。
20、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来朗朗上口,语势强烈,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
21、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人。
22、.①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②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高贵品格,而《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他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23、【例文】在一家小茶馆里喝酥油茶,旁边的一位藏族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看起来很健谈,一边毫无顾忌地吸着鼻烟,一边大声地同熟悉的或陌生的人说笑,丝毫不考虑身边疲惫游客的感受,也许是被鼻烟呛着了,她毫无遮拦地打着喷嚏,一只手熟练地擦着鼻涕。我忍不住皱了皱眉,为了缓解情绪,我抽出一根“肯特”烟也吸起来。因为她懂汉语,我就凑过去跟她聊天。我请她抽我的“肯特”烟,她摆摆手,很认真地说:我们拉萨人绝不抽外国烟,国产烟比外国烟好多了,为什么要抽外国的呢 西藏和内地都不生产的东西,我们才想到用外国的。
听了老人的话,我无言以对,心里却很感动。一个普通的老人能够有这样的思想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跟她谈话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罕见的自信、尊严和乐观,这些宝贵的品质和做人的底气都源自哪里呢 也许源自神圣的信仰,也许源自内心深处的爱,也许源自对家园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