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评优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4.1 种群的特征》南通 蔡利永(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评优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4.1 种群的特征》南通 蔡利永(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19 22:50:48

文档简介

南通中学高二年级(必修)生物课堂活动单
种群的特征(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说出种群密度的概念
3.尝试用“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4.尝试用“模拟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课堂活动一】用“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濠河中鲤鱼种群的数量。
【方法步骤】
①取一只红色小桶,先倒入一定数量的黄豆,再向小桶中倒入40粒同样大小的绿豆,然后将小桶内的豆子充分搅混,使黄豆和绿豆混合均匀。
(提示:绿豆代表标记的黄豆,小桶内黄豆和绿豆的总数代表要估算的豆子总数)
②闭上眼睛,从小桶中随机取出一小把豆子,计数取出豆子的数目以及其中绿豆的数目,计算绿豆在取出豆子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估算出小桶中豆子的总数。然后把取出的豆子放回小桶,混合均匀,再闭上眼睛取出一小把豆子……如此连续操作3次。
③计算步骤②中的3次估算的平均值。
④将计算获得的平均值与小桶中豆子的实际数量作比较,两个数量是否相近。
【结果记录和处理】
次数
倒入的绿豆数
(初次标记数)
取出的豆子总数
(重捕个体数)
取出豆子中的绿豆数
(重捕个体中标记数)
烧杯中豆子总数
(种群个体总数)
1
40粒
2
40粒
3
40粒
三次估算总数的平均值
【分析讨论】
①计算所得的平均值与小桶中豆子总数是否相近?差异有多大?
②在模拟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呢?
【课堂活动二】用“模拟样方法”调查濠东绿地中雏菊种群的种群密度。
【方法步骤】
①分别用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对模拟区域中的雏菊进行取样。
(提示:用提供的正方形模块表示实际调查中边长为1m的正方形样方)
②对样方中的雏菊进行计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计算每个样方中雏菊的种群密度,然后估算整个模拟区域中雏菊的种群密度。
【调查结果及处理】
样方
1
2
3
4
5
……
样方中个体数(株)
样方种群密度(株/㎡)
模拟区域中雏菊的种群密度(株/㎡)
【分析讨论】
①体会用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的优点。
②你们小组的调查结果与其他小组相比差异大吗?差异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③在用样方法实际调查濠东绿地某草地中雏菊的种群密度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课后拓展与实践】
1.上网搜找论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湖泊中二龄河蟹的种群数量》,了解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泊中螃蟹的种群密度时要注意的特殊操作。
2.利用假期,组织同学用样方法调查濠河风景名胜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供濠河管理处专家参考,从而为专家采取治理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