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6《白杨礼赞》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16《白杨礼赞》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16:20: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白杨礼赞
1.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 ),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 )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 )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A.普遍 磨折 赞美 尤其 B.普通 磨折 赞扬 而且
C.平凡 折服 赞同 还 D.平常 折磨 赞颂 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普通:平常的;普遍:存在的面很广泛,具有共同性的;平凡:平常,不稀奇;平常:普通,不特别;根据语境“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可知,此处用“普遍”更能体现白杨在西北分布广泛但不被重视的状况;
第二空,磨折:折磨;折磨:使肉体上、精神上受痛苦;折服:说服,使屈服;根据语境“( )不了,压迫不倒”可知,此处写白杨树坚强,应用“磨折”;
第三空,赞美:称赞,颂扬;赞扬:称赞表扬;赞颂:称赞颂扬;根据语境“我( )白杨树”可知,“赞美”更能表达对白杨的欣赏和肯定;
第四空,“尤其”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而且”也表递进,“还”“也”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根据语境“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可知,此处应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象征精神”比“象征农民”更进一层,此处用“尤其”更能突出白杨象征民族精神这一重点;
故选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它 , 。 。 ,那么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①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②没有婆娑的姿态
③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④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⑤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
A.④②③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①④②⑤③ D.②④③⑤①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这一段文字选自文章《白杨礼赞》,根据后文“但是”以及“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的提示可知,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先荡开一笔,写白杨不美的地方,即“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接下来讨论白杨美不美的问题,“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紧承上句,接着得出结论,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最后用一个“但是”,回到白杨身上,强调突出白杨的特点。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⑤①。
故选D。
3.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回答问题。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对于选段部分和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集中描写了白杨树的形态特征,“力争上游”“不折不挠”两个词突出体现了白杨树的精神。
B.白杨树的“极普通”指的是它极易生长,在西北极常见;它“不平凡”,是从作者赋予它的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等美好精神品格的角度来说的。
C.选文首尾两段中的“这”“那”都是代词,指白杨树,因此可以调换位置或统一使用其中一个,并不影响表达。
D.《白杨礼赞》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借对白杨树的歌颂来赞美抗日军民。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那”“这”都指白杨树,但“那”所指较远,“这”所指较近,这两个代词的运用与各自语段的内容相契合,不能调换;
故选C。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①;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A.①北方的农民 ②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B.①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②北方的农民
C.①守卫他们家乡的傲然挺立的哨兵 ②北方的农民
D.①北方的农民 ②守卫他们家乡的傲然挺立的哨兵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语序衔接辨析能力。
①空,《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所以,应该填写“北方的农民”。
②空,依据“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这一语境可知,应该填写“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同时,依据“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共同做“哨兵”的定语。所以,应该填写的是“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故选A。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它没有pó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根据拼音写汉字:pó suō 意思:
(2)本段主要运用了 、 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开头用了 写法,作用是 。
【答案】(1) 婆娑 枝叶扶疏的样子
(2) 拟人 排比
(3) 欲扬先抑 作用是解释白杨树与众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自然过渡到赞人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pó suō——婆娑:盘旋舞蹈的样子。这里是指白杨树枝叶扶疏的样子。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根据“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将白杨树人格化,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根据“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连用三个句式相同点句子赞美白杨树,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3)本题考查写法。
根据开头“它没有pó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中“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说明白杨很丑陋,这样反衬出白杨虽然不漂亮,但她却能在严寒的冬日里与天气顽强地拼搏,像个男子汉不屈不挠。作者要写的是战争中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要写阳刚之美,刚烈之气,“好女子”是阴柔的,这里先提“好女子”为后面转折中推出“伟丈夫”做一个铺垫,可知,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结合“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可知,这里写出了白杨树与众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自然过渡到赞人。
阅读下列段落,完成各题。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_______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shào)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jué)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6.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1)婆娑( ) (2)虬枝( )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 纵横 jué荡( ) (2) shào( )兵
8.依据语境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
A.但是 宛然 B.可是 当然 C.可是 宛然 D.但是 当然
【答案】6. suō qiú 7. 决 哨 8.A
【解析】6.本题考查注音。
(1)婆娑:pó suō,盘旋舞蹈的样子。
(2)虬枝:qiú zhī,盘屈的树枝。
7.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纵横决荡:zòng héng jué dàng,意思是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2)哨兵:shào bīng, 站岗、放哨、巡逻、稽查的士兵。
8.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可以连接词、词组,也可以连接分句。可是:表示转折,前面常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结合语境,表达尽管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等,但依然具有其他美德的转折意义,用“但是”更恰当;
第二空:宛然:仿佛、好像。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在此形容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好像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应使用“宛然”一词;
故选A。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è zhì)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bīn lín)绝望的边缘。
【乙】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è zhì) ② (bīn lín)
(2)给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 婆娑 ② 虬枝
(3)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C.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D.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答案】(1) 遏制 濒临
(2) pó suō qiú zhī
(3)C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遏制:è zhì,指阻止,禁绝;制止。注意“遏”的正确书写。
濒临:bīn lín,意思是接近、将要;也指位置相邻,接界。注意“濒”不能写成“频”。
(2)本题考查注音。
婆娑:意思是盘旋舞动的样子,读pó suō。
虬枝:指盘屈的树枝,读qiú zhī。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一个假设复句,“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是偏句,提出假设的情况;“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正句,是在前面假设的情况之下所产生的结果。所以“而言”“那么”之后用逗号;“婆娑”与“旁逸斜出”是特定称谓,所以两个词语分别用双引号。此句的标点符号使用为: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棵向日葵①
徐怀中
①送何湘回内地的车子猛刹住了,司机告诉她,前面的一座木桥被山洪冲垮,她需要去附近山庄借宿。
②山庄静静的,何湘去叫门,出来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引她穿过牛栏,扶着独木梯爬上二层平房,那孩子喊道:“阿妈!是一个‘金珠玛米’(解放军)姑姑!”
③随即便听到一个女人在讲汉语:“噢!解放军同志,请进来呀!”
④何湘弯腰钻进去。她看见那女人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眯起细长的两眼打量着她。一条夹带着红绒线的长辫子,依照藏人的习俗在脑袋上盘了两圈。她斜躺在垫子上,下身盖着一条半旧的灰毛毯。矮桌上放了几张汉文报纸。
⑤转眼,那孩子端来一碗膻味扑鼻的酥油茶待客,母亲随即吩咐道:“朗嘎!快换一碗清茶,再去把柜子里的水果糖端来!”回头又热情地对何湘说:“先吃点东西,真对不起,不能起来招待客人,腿在山里受了伤!”
⑥何湘说:“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⑦“我叫扎玛伊珍。”
⑧“唔!扎玛伊珍。怎么你的汉话讲的这样好?”
⑨“我是汉人哪!”
⑩“真的是吗?你来这里几年了?”
扎玛伊珍向门外指着,她反问说:“你看,土墙那边,长着一排向日葵。请你数数看,总共是多少棵?”
从门口望去,矮墙旁边的一排向日葵,长得高大挺直,一棵一棵间隔相等,像是排列整齐的一队士兵。阳光灿烂,映照着一朵朵金色的花盔。
何湘回答说:“大约有十二三棵吧!”
“你数错了,姑姑!”在烧火的朗嘎认真纠正说:“那是我阿妈种的向日葵,是十五棵。”
“十五棵,我到这里整整十五年了!”扎玛伊珍的语气是那么沉静,那么庄严,何湘已经猜测出了八九分,问道:
“早就听人讲,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有些老红军同志留在了这一带。你是不是……”
“什么老红军!”女主人摆手说,“我就怕听这个话。参加革命的时候,我父亲对我说:‘去吧!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可是,我掉队了。十五年了,我还活着,可我没有给革命做一点点事,这还不够我心里惭愧的吗?”
“唉!十五年了,我常常抱着朗嘎念叨:‘好孩子,你快些长吧!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
“你是怎么留下来的呢?”何湘问。
“我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翻雪山开始吐血了。只能抓着马尾巴上山,上到山哑口,我昏倒了。后来收容队只好用床单把我抬下山。”
扎玛伊珍把散开的辫子重新盘了盘,呆呆地望向门外的向日葵,缓缓地说道:“队伍就要开拔了,我们宣传队的一个同志来了。她比我大一两岁,比我懂事得多,无论工作上生活上,总是帮助我,照顾我,保护着我。下雨,两人共用一把伞,露营,共铺一块油布。她来跟我告别,好久,一句话也没讲出口。最后,她把一包葵花籽往我衣袋里一塞,转身就跑走了。那时候,能弄到一把生葵花籽是很难很难的,到最后时刻,一把葵花籽就是救命粮呀!她跑出去好远站住了,转回身对我说:‘想法子活下去!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
“我们部队开拔的当夜,敌军的队伍来搜查了。我撞开门就往外跑。我死命跑,跑上堤坝,下面是好大的一条冰河,眼睛一闭,就跳下河去了。”
“等我醒过来,就躺在这屋子里。唔!我还没有告诉你,他叫蔡旺泽登,是个木匠。他从河滩里把我救了。”
“就这样,我在这个家里住下来了。换了名字。”“我的伤慢慢好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种向日葵。我什么都丢光了,只有一包生葵花籽,随身收藏着。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我常常对着葵花,一坐就是大半天。望着自己种的一排向日葵,就是最大的安慰。”
“人们慢慢也知道了,我是女红军。见面就悄悄地问:‘红军真的还会回来吗?’我说:‘红军总是要回来的!’不过老实讲,我心里也真有些七上八下的。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不是说三五年就能回来的吗?解放了,我算计了一下,可不是吗?讲三五年,一点不错,三五一十五年,到了年数,果然就回来了!”
扎玛伊珍边说,边爽朗地大笑地看向窗外,眼睛噙满两颗闪闪发光的泪珠。
屋外的十五棵向日葵面对着太阳,开得特别大,籽粒特别饱满,在阳光之下愈发地灿烂了。
【注释】①向日葵:向日葵具有向阳性,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季播种生长,冬季植株枯萎死亡。
10.读完本文,同学们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了梳理,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兰:我认为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从何湘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这样梳理:① →遇见扎玛伊珍,被热情招待→② →③
小明:我认为本文由“悬念——结果”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
悬念:扎玛伊珍为什么种向日葵?结果:④
11.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小静画出了第 段的句子:“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请从文章中找出与它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有同学修改了原文中的句子,请你比较下面的原句和修改句,谈谈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 修改句 你的看法
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 我开始种向日葵。 ①
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 向日葵种到第五棵,还不见回来。 ②
13.有同学针对小说人物塑造方法和小说结构特点写了一段读后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出空缺之处,使之与读后感和文章内容衔接恰当。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篇小说主要通过① 描写(人物描写方法)来塑造主人公扎玛伊珍的,这样的形式使故事更加具有真实性,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全文以② 为线索来展开叙述,让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文章详写了③ ,略写了④ ,详略得当,层次清晰,主旨鲜明。
14.一棵向日葵,让扎玛伊珍种下了希望;一棵白杨树,让茅盾先生看到了不平凡。请结合本文和《白杨礼赞》的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或词句具体分析“向日葵”和“白杨树”分别有什么内涵。
【答案】10. 山洪阻路,借宿山庄 听扎玛伊珍讲长征往事 明白向日葵的由来。 她在用种向日葵的方式等待红军回来。 11.照应句:‘好孩子,你快些长吧!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
作用:重复的内容都是希望孩子能参加红军,无论是扎玛伊珍的父亲还是扎玛伊珍自己,表现了他们对红军的拥护和对革命精神的代代传承。 12. 这句话通过强调时间和向日葵的数量,再现了扎玛伊珍种向日葵的过程,表现了她对红军归来的渴盼。 反复使用“不见回来”这个词,表现了她盼望红军归来的急切心情,以及等不到红军的失落心情,与上文“三五年就回来”照应。 13.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向日葵 文章详写葵花籽的来历和种向日葵的过程 略写自己被救的过程。 14.“向日葵”:①小说叙述扎玛伊珍每年种一棵向日葵,坚持整整十五年,喻示她对红军漫长而坚定的等待;②向日葵种子是红军宣传队同志赠送,喻意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③向日葵具有“向日”的习性,象征着各族人民追求光明、追随红军、企盼解放的愿望。(答出其中2点)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解析】10.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①空:结合第①段“送何湘回内地的车子猛刹住了,司机告诉她,前面的一座木桥被山洪冲垮,她需要去附近山庄借宿”可知,这里交代了何湘回内地的路上,木桥被山洪冲垮,她需要去附近山庄借宿,因此可概括为:山洪阻路,借宿山庄;
②空:结合第 段“‘什么老红军!’女主人摆手说”“我就怕听这个话。参加革命的时候,我父亲对我说:‘去吧!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可是,我掉队了”,第 段“扎玛伊珍把散开的辫子重新盘了盘,呆呆地望向门外的向日葵,缓缓地说道:‘队伍就要开拔了,我们宣传队的一个同志来了。她比我大一两岁,比我懂事得多,无论工作上生活上,总是帮助我,照顾我,保护着我。下雨,两人共用一把伞,露营,共铺一块油布。她来跟我告别,好久,一句话也没讲出口。最后,她把一包葵花籽往我衣袋里一塞,转身就跑走了”,第 段“等我醒过来,就躺在这屋子里。唔!我还没有告诉你,他叫蔡旺泽登,是个木匠。他从河滩里把我救了”可知,这里主要写的是扎玛伊珍向何湘讲述自己长征的经历,因此这里可以概括为:听扎玛伊珍讲长征往事;
③空:结合第 段“那时候,能弄到一把生葵花籽是很难很难的,到最后时刻,一把葵花籽就是救命粮呀!她跑出去好远站住了,转回身对我说:‘想法子活下去!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第 段“我的伤慢慢好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种向日葵……我常常对着葵花,一坐就是大半天。望着自己种的一排向日葵,就是最大的安慰”可知,这里写的是扎玛伊珍向何湘讲述向日葵的由来,因此这里可以概括为:明白向日葵的由来;
④空:结合第 段“人们慢慢也知道了,我是女红军。见面就悄悄地问:‘红军真的还会回来吗?’我说:‘红军总是要回来的!’不过老实讲,我心里也真有些七上八下的。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讲三五年,一点不错,三五一十五年,到了年数,果然就回来了”可知,扎玛伊珍种植向日葵,等着红军回来,如今见到何湘,她觉得红军说三五年回来成为了现实,因此这里可以概括为:她在用种向日葵的方式等待红军回来。
11.本题考查照应手法分析和句段作用分析。
结合第 段“‘唉!十五年了,我常常抱着朗嘎念叨:‘好孩子,你快些长吧!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可知,这里是扎玛伊珍告诉自己的孩子,希望他长大好去顶替妈妈当红军,当红军就要当到底,这与题干第 段的句子“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扎玛伊珍的父亲告诉扎玛伊珍顶替他当红军,当红军就要当到底相照应;
作用:这两处照应的内容,分别是扎玛伊珍的父亲嘱托扎玛伊珍当红军当到底,以及扎玛伊珍嘱托自己的孩子当红军当到底,两者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参加红军,当红军的愿望一代代传承着,结合第 “参加革命的时候,我父亲对我说:‘去吧!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可知,在扎玛伊珍父亲的眼中,红军是为穷人服务的,能给穷人带来希望,因此他们愿意追随红军,扎玛伊珍对红军漫长而坚定的等待,表现的是他们追随红军、企盼解放的愿望,表现了他们对红军的拥护和对革命精神的代代传承,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2.本题赏析句子。
①“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这里详细地叙述了扎玛伊珍种植向日葵的数量和时间,体现了扎玛伊珍耐心地等待红军的到来,信念非常坚定,结合第 段“我常常对着葵花,一坐就是大半天。望着自己种的一排向日葵,就是最大的安慰”可知,扎玛伊珍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种向日葵上,在她看来,时间到了,种植的向日葵数量够了,红军就会回来,从而表现了她对红军归来的渴盼。修改的句子“我开始种向日葵”没有体现种植向日葵的过程,感受不到扎玛伊珍对红军归来的渴盼。
②“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原句反复交代向日葵的数量,并反复使用“不见回来”这个词,体现了她急切地盼望着红军归来的心情,“不见回来”“还不见回来”体现了她寄语的希望没有实现,等不到红军的失落心情,第 段“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中红军曾告诉她三五年就会回来,因而这里特别提到“向日葵种到三棵”“种到五棵了”与之相照应。修改的句子没有写“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没能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急切心理,同时没能更好地照应第 段“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
1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①空:结合第⑤段“母亲随即吩咐道:‘朗嘎!快换一碗清茶,再去把柜子里的水果糖端来!’回头又热情地对何湘说:‘先吃点东西,真对不起,不能起来招待客人,腿在山里受了伤’”,第⑥段“何湘说:‘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第⑦段“我叫扎玛伊珍”,第⑧段“唔!扎玛伊珍。怎么你的汉话讲的这样好”,第⑨段“我是汉人哪”,第⑩段“真的是吗?你来这里几年了”,第 段“她反问说:‘你看,土墙那边,长着一排向日葵。请你数数看,总共是多少棵’”,第 段“何湘回答说:‘大约有十二三棵吧’”等内容可知,这里大量描写了何湘和扎玛伊珍的对话,运用的是语言描写,或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地体现了扎玛伊珍的善良真诚和对红军的忠诚;
②空:小说叙述山洪阻路,何湘借宿山庄,由此认识扎玛伊珍,通过扎玛伊珍种植的向日葵引出了长征的故事,并揭示了扎玛伊珍每年种一棵向日葵,坚持整整十五年的原因,因此本文的“向日葵”贯穿全文,是本文的线索;
③④空:本文开头第①段讲述“我”山洪阻路,借宿山庄;第②到第⑤段写何湘遇见扎玛伊珍,被热情招待;第⑥段到第 段写何湘听扎玛伊珍讲长征往事;第 段到第 段写扎玛伊珍被救的过程;第 段到第 段写了向日葵的由来以及扎玛伊珍种向日葵的过程;由此可看出这里用大篇幅讲了葵花籽的来历和种向日葵的过程,略写了扎玛伊珍被救的过程;因此详写的是:葵花籽的来历和种向日葵的过程;略写的是:自己被救的过程。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比较阅读。
“向日葵”:结合第 段“十五棵,我到这里整整十五年了”,第“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我常常对着葵花,一坐就是大半天。望着自己种的一排向日葵,就是最大的安慰”分析,扎玛伊珍每年种一棵向日葵,坚持种了十五年,在她看来,每多一棵向日葵,预示着红军归来的时间就更近了,这十五年一直盼望着红军归来,因而这也喻示她对红军漫长而坚定的等待;
结合第 段“最后,她把一包葵花籽往我衣袋里一塞,转身就跑走了”“那时候,能弄到一把生葵花籽是很难很难的,到最后时刻,一把葵花籽就是救命粮呀!她跑出去好远站住了,转回身对我说:‘想法子活下去!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分析,向日葵种子是红军同志赠送给她的,当时这一把葵花籽就是救命粮,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活下去,也象征着虽然革命处于艰难困苦中,但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这也喻意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结合第 段“屋外的十五棵向日葵面对着太阳,开得特别大,籽粒特别饱满,在阳光之下愈发地灿烂了”可知,向日葵面对着阳光,便会向阳而生,茁壮成长,而向日葵的种子来源于红军战士,这也代表红军战士必将向阳而生,迎来美好的未来,根据第 段“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可知,红军迎来美好的未来,也代表着人们将会迎来美好未来,因而这里的向日葵也象征着各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以及追随红军和企盼解放的美好愿望。
《白杨礼赞》中说“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可知,白杨树,在西北极普通而不被人重视,但生命力极强,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这一切,正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华北平原上的中华健儿,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有着内在的本质上的共同点,因此“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白杨礼赞
1.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 ),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 )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 )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A.普遍 磨折 赞美 尤其 B.普通 磨折 赞扬 而且
C.平凡 折服 赞同 还 D.平常 折磨 赞颂 也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它 , 。 。 ,那么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①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②没有婆娑的姿态
③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④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⑤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
A.④②③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①④②⑤③ D.②④③⑤①
3.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回答问题。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对于选段部分和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集中描写了白杨树的形态特征,“力争上游”“不折不挠”两个词突出体现了白杨树的精神。
B.白杨树的“极普通”指的是它极易生长,在西北极常见;它“不平凡”,是从作者赋予它的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等美好精神品格的角度来说的。
C.选文首尾两段中的“这”“那”都是代词,指白杨树,因此可以调换位置或统一使用其中一个,并不影响表达。
D.《白杨礼赞》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借对白杨树的歌颂来赞美抗日军民。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①;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A.①北方的农民 ②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B.①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②北方的农民
C.①守卫他们家乡的傲然挺立的哨兵 ②北方的农民
D.①北方的农民 ②守卫他们家乡的傲然挺立的哨兵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它没有pó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根据拼音写汉字:pó suō 意思:
(2)本段主要运用了 、 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开头用了 写法,作用是 。
阅读下列段落,完成各题。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_______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shào)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jué)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6.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1)婆娑( ) (2)虬枝( )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 纵横 jué荡( ) (2) shào( )兵
8.依据语境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
A.但是 宛然 B.可是 当然 C.可是 宛然 D.但是 当然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è zhì)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bīn lín)绝望的边缘。
【乙】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è zhì) ② (bīn lín)
(2)给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 婆娑 ② 虬枝
(3)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C.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D.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棵向日葵①
徐怀中
①送何湘回内地的车子猛刹住了,司机告诉她,前面的一座木桥被山洪冲垮,她需要去附近山庄借宿。
②山庄静静的,何湘去叫门,出来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引她穿过牛栏,扶着独木梯爬上二层平房,那孩子喊道:“阿妈!是一个‘金珠玛米’(解放军)姑姑!”
③随即便听到一个女人在讲汉语:“噢!解放军同志,请进来呀!”
④何湘弯腰钻进去。她看见那女人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眯起细长的两眼打量着她。一条夹带着红绒线的长辫子,依照藏人的习俗在脑袋上盘了两圈。她斜躺在垫子上,下身盖着一条半旧的灰毛毯。矮桌上放了几张汉文报纸。
⑤转眼,那孩子端来一碗膻味扑鼻的酥油茶待客,母亲随即吩咐道:“朗嘎!快换一碗清茶,再去把柜子里的水果糖端来!”回头又热情地对何湘说:“先吃点东西,真对不起,不能起来招待客人,腿在山里受了伤!”
⑥何湘说:“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⑦“我叫扎玛伊珍。”
⑧“唔!扎玛伊珍。怎么你的汉话讲的这样好?”
⑨“我是汉人哪!”
⑩“真的是吗?你来这里几年了?”
扎玛伊珍向门外指着,她反问说:“你看,土墙那边,长着一排向日葵。请你数数看,总共是多少棵?”
从门口望去,矮墙旁边的一排向日葵,长得高大挺直,一棵一棵间隔相等,像是排列整齐的一队士兵。阳光灿烂,映照着一朵朵金色的花盔。
何湘回答说:“大约有十二三棵吧!”
“你数错了,姑姑!”在烧火的朗嘎认真纠正说:“那是我阿妈种的向日葵,是十五棵。”
“十五棵,我到这里整整十五年了!”扎玛伊珍的语气是那么沉静,那么庄严,何湘已经猜测出了八九分,问道:
“早就听人讲,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有些老红军同志留在了这一带。你是不是……”
“什么老红军!”女主人摆手说,“我就怕听这个话。参加革命的时候,我父亲对我说:‘去吧!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可是,我掉队了。十五年了,我还活着,可我没有给革命做一点点事,这还不够我心里惭愧的吗?”
“唉!十五年了,我常常抱着朗嘎念叨:‘好孩子,你快些长吧!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
“你是怎么留下来的呢?”何湘问。
“我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翻雪山开始吐血了。只能抓着马尾巴上山,上到山哑口,我昏倒了。后来收容队只好用床单把我抬下山。”
扎玛伊珍把散开的辫子重新盘了盘,呆呆地望向门外的向日葵,缓缓地说道:“队伍就要开拔了,我们宣传队的一个同志来了。她比我大一两岁,比我懂事得多,无论工作上生活上,总是帮助我,照顾我,保护着我。下雨,两人共用一把伞,露营,共铺一块油布。她来跟我告别,好久,一句话也没讲出口。最后,她把一包葵花籽往我衣袋里一塞,转身就跑走了。那时候,能弄到一把生葵花籽是很难很难的,到最后时刻,一把葵花籽就是救命粮呀!她跑出去好远站住了,转回身对我说:‘想法子活下去!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
“我们部队开拔的当夜,敌军的队伍来搜查了。我撞开门就往外跑。我死命跑,跑上堤坝,下面是好大的一条冰河,眼睛一闭,就跳下河去了。”
“等我醒过来,就躺在这屋子里。唔!我还没有告诉你,他叫蔡旺泽登,是个木匠。他从河滩里把我救了。”
“就这样,我在这个家里住下来了。换了名字。”“我的伤慢慢好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种向日葵。我什么都丢光了,只有一包生葵花籽,随身收藏着。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我常常对着葵花,一坐就是大半天。望着自己种的一排向日葵,就是最大的安慰。”
“人们慢慢也知道了,我是女红军。见面就悄悄地问:‘红军真的还会回来吗?’我说:‘红军总是要回来的!’不过老实讲,我心里也真有些七上八下的。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不是说三五年就能回来的吗?解放了,我算计了一下,可不是吗?讲三五年,一点不错,三五一十五年,到了年数,果然就回来了!”
扎玛伊珍边说,边爽朗地大笑地看向窗外,眼睛噙满两颗闪闪发光的泪珠。
屋外的十五棵向日葵面对着太阳,开得特别大,籽粒特别饱满,在阳光之下愈发地灿烂了。
【注释】①向日葵:向日葵具有向阳性,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季播种生长,冬季植株枯萎死亡。
10.读完本文,同学们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了梳理,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兰:我认为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从何湘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这样梳理:① →遇见扎玛伊珍,被热情招待→② →③
小明:我认为本文由“悬念——结果”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
悬念:扎玛伊珍为什么种向日葵?结果:④
11.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小静画出了第 段的句子:“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请从文章中找出与它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有同学修改了原文中的句子,请你比较下面的原句和修改句,谈谈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 修改句 你的看法
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 我开始种向日葵。 ①
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 向日葵种到第五棵,还不见回来。 ②
13.有同学针对小说人物塑造方法和小说结构特点写了一段读后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出空缺之处,使之与读后感和文章内容衔接恰当。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篇小说主要通过① 描写(人物描写方法)来塑造主人公扎玛伊珍的,这样的形式使故事更加具有真实性,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全文以② 为线索来展开叙述,让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文章详写了③ ,略写了④ ,详略得当,层次清晰,主旨鲜明。
14.一棵向日葵,让扎玛伊珍种下了希望;一棵白杨树,让茅盾先生看到了不平凡。请结合本文和《白杨礼赞》的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或词句具体分析“向日葵”和“白杨树”分别有什么内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