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5《背影》同步探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15《背影》同步探究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16: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背影》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识记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3. 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2. 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
【情景导入】
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午后,车站的月台被一层薄薄的霜雪轻轻覆盖,显得格外清冷。铁轨延伸至远方,消失在白茫茫的雾气中。为了给远行的作者买橘子,蹒跚地穿过铁轨,那努力攀爬月台的背影,在那一刻,定格成作者心中最难忘的风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沉甸甸的父爱,感受《背影》的父子深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意境隽永,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等。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绿》等。
【写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的徐州榷运局长(相当于“烟酒公卖局长”)职务也交卸了。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于是,作者想起了8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为自己送别的那一幕,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词检查】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 jí ) 簌簌(sù ) 差使(chāi) 迂腐(yū)
琐屑 (xiè) 栅栏(zhà) 颓唐( tuí) 晶莹(yíng)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学习活动一: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一)初读文本,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开头呼应。
(二)文中有几次流泪的场景,分别是为了什么?请你准确地找出来。
文中共有四次流泪,分别是:见父睹境思祖母时的悲哀之泪,望父买橘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时的感伤之泪,再现背影时的伤心之泪。
学习活动二:研读分析文本语言
(一)请分析“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句话的内容。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家境困难,身心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过头来安慰“我”,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怀。
(二)请分析“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的内容。
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叮嘱儿子不要走动,体现出父亲为儿子考虑得很周到。
(三)“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两句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话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情感,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的牵挂、惦念、体贴、依依不舍之意。
学习活动三:拓展分析文本内涵
(一)请你结合文本,理解“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理很轻松似的”的含义。
文中把扑泥土的动作衬托得非常生动。这种轻松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到父亲的责任,心理越觉得踏实满足劳累,灾祸都忘了。
(二) “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次流下眼泪,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我”流泪后,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我”两次流泪是被父亲的爱子深情感动了。流泪后,怕父亲看见,是担心惹父亲伤心。表现我对父亲的怜爱之情。也怕别人看见”: 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三) 请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结构:“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同走进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共同感受了一次心灵的触动与情感的洗礼。这篇文章以平凡的生活场景为载体,却深刻地展现了父子之间深沉而内敛的爱,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品味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
1.下列对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认为自己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觉得满足)
D.进去吧,里边没人。(表现了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D.“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是父亲担心“我”的行李被盗,并且希望“我”能够好好休息,不要太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选项理解不恰当。故选D。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各种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散文的原因,是因为他作品语言优美。
C.上中学以来,我们班运动员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
D.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一幅中国人民更加美好未来的壮美蓝图。
2.【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意识”;
B.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原因”;
C.成分赘余,“一直”和“始终”应删去一个;故选D。
3.下列说法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并具有较高地理价值。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抓住人物典型的特征,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的深邃的精神世界。
C.说明事物顺序得当,条理清晰:《清明上河图》人物众多、场景复杂,毛宁的《梦回繁华》全文运用逻辑顺序,对画面的解说细腻具体,并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画”中有“话”。
D.文学作品内涵丰厚,耐人品赏:《背影》表现永恒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白杨礼赞》讴歌昂扬不屈的民族精神,激人奋起;《昆明的雨》展现寻常生活的美感与诗意,让人回味。
3.【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A.《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选项“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故选A。
课后作业
必做内容:
1.完成《背影》课后练习题。
2.整理学习笔记本(积累字词,梳理文本内容)
选做内容:
1.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如此感动的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这些叙述出来,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01
学习目标
02
知人论世
03
深入文本
04
课堂测试
05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